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3篇
口腔科学   73篇
内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 研究不同软骨染色方法在髁突软骨、股骨软骨和生长板软骨中的染色差异。方法 取健康雌性新西兰大白兔颞下颌关节髁突、膝关节股骨,分别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阿利新蓝染色、番红O 阿利新蓝染色、番红O染色、番红O 快绿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分析各软骨组织结构。结果 HE染色髁突纤维软骨各层结构清晰,关节软骨基质呈嗜碱性蓝染,骨组织呈嗜酸性红染;甲苯胺蓝染色关节软骨基质呈蓝紫色,骨组织不着色;阿利新蓝染色软骨基质呈淡蓝色,骨组织不着色;番红O 阿利新蓝染色关节软骨呈浅蓝色,骨组织呈淡红色,但是髁突软骨纤维层和增殖层红染;番红O染色中髁突软骨基质呈红色,股骨软骨和生长板软骨呈橘黄色,骨组织呈淡红色;番红O 快绿染色关节软骨基质呈红色,骨组织呈绿色,在髁突纤维软骨中纤维层呈明显绿染。结论 不同的染色方法可以特异性展现软骨组织结构。在今后透明软骨和纤维软骨的研究中,因根据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等选用适合的染色方法,以期最佳的反映研究部位的形态结构。  相似文献   
42.
计算机合成颞下颌关节镜全景图像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计算机合成颞下颌关节镜全景图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2例关节镜手术经计算机辅助系统合成关节镜全景图像;其中,10例进行术后即刻关节全景图像的合成,以评价术后的手术效果。结果:所有全景关节镜图像均全面显示了关节腔整体形态、多种病理表现和关节各面之间的关系。结论:该系统能提高关节镜综合诊断的能力,有利于促进颞下颌关节镜外科的发展、交流和推广。  相似文献   
43.
44.
目的:使用MRI评价功能性矫治器对青少年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可复性盘移位(disk displacement with reduction,DDWR)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功能性矫治器对57例(78侧关节)诊断为DDWR的青少年患者进行矫治,平均治疗期8个月,分别于戴矫治器前、拆除矫治器时拍摄TMJ MRI进行分析。依据MRI评价标准,治疗后达正常盘-髁关系,明显的髁突生长改建,则疗效定为"优";正常的盘-髁关系,髁突改建不明显或轻度盘移位,盘后区发生类盘样变,定为"良";与治疗前相同或更差,则定为"差"。将"优"和"良"定为有效。结果:MRI评价显示,57例78侧关节经功能性矫治器治疗后,"优"57侧,占73.08%(57/78);"良"11侧,占14.10%(11/78);"差"10侧,占12.82%(10/78),总有效率为87.18.%(68/78)。各种功能性矫治器中,前伸复位垫(anterior repositioning splint,ARS)治疗的有效率为84.09%,Twin-block矫治器为87.5%,Herbst为94.44%。对复位"差"者改行关节镜或开放性锚固术。结论:功能性矫治器是治疗青少年DDWR的有效方法,其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5.
目的:总结口腔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在增强CT上的影像学特点,并评估其对诊断和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5年12月-2011年12月口腔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并行增强CT检查的连续病例227例.对其发病原因、CT表现、累及间隙、治疗结果、随访CT表现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病因多为牙源性和腺源性,分别有167例和33例;CT主要表现为脓肿、气体积聚和蜂窝织炎;下颌下间隙累及频率最高,为145例,其次为咬肌间隙(73例)、翼颌间隙(50例)和舌下间隙(48例);出现呼吸道梗阻15例,下行性纵隔炎11例;214例患者治愈,8例失访,5例死亡。结论:增强CT应作为口腔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首选的影像学检查.可为术前诊断、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有效信息。  相似文献   
46.
目的:通过磁共振评价青少年颞下颌关节盘移位患者关节镜盘复位后的髁突改建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08年12月间因颞下颌关节盘移位而接受关节镜关节盘复位术且随访期超过6个月的26例青少年患者(38侧关节),在术前和随访磁共振图像上对斜矢状位和冠状位的髁突高度、前后径和内外径分别进行定量测量,应用SPSS13.0软件包中的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手术时的平均年龄为17.7岁,术后平均随访间隔期为15个月。根据Wilkes分类,术前7侧关节为IDⅡ期,26侧为Ⅲ期,2侧为Ⅳ期,3侧为Ⅴ期。随访磁共振显示,所有患者关节盘位于正常位置。与术前相比,在斜矢状位上,髁突前后径和高度分别平均增加了0.45mm(P〈0.05)和0.92mm(P〈0.05);而在冠状位上,髁突内外径和高度的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青少年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在关节镜关节盘复位术后,髁突可出现以增生为主的明显改建,这种改建可能对改善面形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7.
阻生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是口腔颌面外科的一种常见手术.由于低位阻生的下颌第三磨牙牙根位置常与下牙槽神经(inferior alveolar nerve,IAN)关系密切,神经损伤是该手术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目前,国际上主要有3种避免IAN损伤的方法:截冠法、部分牙冠切除术和正畸牵引法.本文报告1例下颌第三磨牙近中斜位低位阻生的患者,采用改良正畸牵引法,分两步将牙根牵离神经管,牵引完成后顺利拔除患牙.  相似文献   
48.
<正>在软骨内成骨过程中,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而来的软骨细胞首先形成生长板软骨,随着软骨中血管的产生,软骨逐渐被骨组织所替代。躯干骨和四肢骨以及骨折后的骨痂主要是通过软骨内成骨完成生长发育和修复,此过程受到许多生长因子以及激素的影响,包括印第安刺猬蛋白(Indian hedgehog,Ihh)、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parahthyroid hormone-related protein,PTHrP)、骨形态发生蛋  相似文献   
49.
目的:分析影响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老年患者的治疗结果的转归因素。方法:对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242例诊断为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和中青年组。研究内容包括一般资料,临床指标(全身系统性疾病、病因、症状发作到人院治疗的时间、受累间隙的数量和分布),实验室检查(细菌学、入院血糖水平、入院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治疗结果(切口数量、住院天数和并发症)。对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logistic回归、t检验和x2检验分析。结果:在老年患者中,切口数量和并发症与受累间隙的数量有关。而在中青年患者中,切口数量和住院天数与受累间隙的数量有关,并发症与入院血糖浓度和人院白细胞总数。结论:分析阐明了影响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老年患者治疗转归的因素。其中,受累间隙的数量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继发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descending necrotizing mediastinitis,DNM)的危险因素,为DNM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6年12月—2017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外科急诊首诊的口腔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感染来源、实验室检查、是否发生DNM及治疗结果等。根据是否发生DNM,将患者分为2组,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2组中连续型变量进行t检验或t'检验,二分类变量及等级变量进行Fisher 精确检验。结果: 201例口腔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患者中,继发DNM 14例,发生率为6.97%。201例患者中,男142 例,女59例;平均年龄(52.98±17.12)岁。最常见的原发疾病为根尖周炎(90例),占44.8%,其次为智牙冠周炎(50例,24.9%);发病源的最常受累部位为下颌后牙区,为140例(69.7%)。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病部位(P<0.001)、中性粒细胞百分比(P=0.004)、C反应蛋白(P<0.001)均为DNM的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C反应蛋白较高的口腔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患者,要高度怀疑发生DNM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