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口腔科学   162篇
综合类   27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9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ne-beam computedtomography,CBCT)也可以称为锥束容积断层(conebeam volumetric tomography,CBVT),与传统医学CT不同之处在于,其使用锥束射线单次旋转一次即可获得扫描对象的三维影像信息;而传统医学CT扫描方式是层扫描,即扇形射线束在一个层面内旋转一定角度完成扫描,然后移动一定的距离(断层厚度)到另一个层面重复扫描,经过射线多次螺旋式  相似文献   
102.
Twin-Block功能矫治器是治疗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的常见治疗方法之一。本文选择一例严重骨性Ⅱ错[牙合]病例,分析其错[牙合]机制,设计了采用Twin。Block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的双期治疗,取得良好的治疗结果,在此基础上探讨Twin-Block功能性矫治器的临床应用体会。  相似文献   
103.
目的:研究经MBTTM托槽系统矫正病例的支抗牙--上颌第一磨牙的三维位置变化;比较一步滑动法和两步滑动法对治疗后牙齿的轴倾度、转矩度和扭转的影响;比较横腭杆(TPA)对矫正后上磨牙轴倾度、转矩度和扭转的影响.方法:对37例上颌后牙需最大支抗的患者应用MBTTM托槽系统进行矫正,其中19例应用一步滑动法,18例应用两步滑动法.所有的病例均采用口外弓加强支抗,其中21例还使用了TPA;利用YM-2115三维测量仪和三维测量软件对患者治疗前后的上颌模型进行测量和重叠测算,得出牙齿矫正后空间位置变化.结果:矫正后上第一磨牙平均前移(4.5±1.1)mm,伸长(1.5±0.9)mm;近中舌向扭转(3±7).(一步滑动法和两步滑动法间差异无显著性;TPA组和非TPA组间差异有显著性);近中倾斜(6±4).(一步滑动法大于两步滑动法,差异有显著性);上磨牙平均发生(3±6).冠颊向转矩(一步、两步滑动法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应用MBTM托槽系统行拔牙矫治后,上磨牙出现冠颊向转矩、近中扭转和近中倾斜的趋势.矫治过程中,一步滑动法比两步滑动法更容易造成上磨牙的近中倾斜.TPA对抗磨牙扭转的作用较其它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4.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and mechanism of Class Ⅱpatients. Methods 894 Class Ⅱ patient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orthodontic department, Peking University School of Stomatology from 1997 to 2000. The standardized coordinates of thecephalometric radiograms were obtained by Procrusts Superimposition (PS). Cluster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to divide the patients into different subdivisions and the cephalometric character of each template was analyzed. Resulst 894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11 subdivisions with specialcharacteristics. The morphological templates were constructed by computer. Conclusions Procrusts method was effective to study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malocclusion. According to the template and its cephalometric value, Class Ⅱ malocclusion were mainly due to the mandiblar retrusion, and verticaldiscrepancy present in 60percent of the patients.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建立适应口腔实际环境的牙弓腭侧生理性肌力测量系统,探索肌力在固有口腔分布的测量方法。 方法 根据一名个别正常〖HT5”,7”SS〗牙〖KG-*3〗合成年女性口腔的尺寸定制厚仅0.1 mm的薄膜压阻式传感器,研制数据采集装置和PC端压力显示软件,组成测量系统,经标定和测试后用该系统对其口腔主要生理状态下上牙弓腭侧5个位点的肌力进行测量,并验证系统和方法的可行性。 结果 建立了适应口腔实际环境的牙弓腭侧生理性肌力测量系统,实现了主要生理状态下个体上牙弓腭侧肌力的测量,证实该系统和方法的操作一致性较好。 结论 新建立的牙弓腭侧生理性肌力测量系统适应口腔实际环境,测量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06.
正畸矫治目标之稳定性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稳定性是正畸治疗的第三个主要目标,目前国际上存在两种极端的观点,一种认为如果铝腊矫正至某个标准或使用了某种技术去矫治,其结果必然是稳定的;另一种观点是,无论我们采用什么方法,拔牙还是不拔牙,扩弓还是不扩弓,大部分错始都将复发而导致治疗失败。显然,关于复发的任何一种观点都会影响正畸治疗的设计和正畸医师的观念。何为稳定?牙齿经过正畸治疗后并没有与牙槽骨发生固性粘连,与未经治疗的牙列一样,随着生长、功能等,牙齿仍有可能移动,因此,稳定并不意味着牙齿不移动,而是指牙列维持矫治后所达到的解剖腊和功能始的某…  相似文献   
107.
固定正畸装置治疗101颗外伤松动牙齿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采用正畸装置固定外伤松动牙齿并观察其近期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正畸装置将46例患者外伤松动的101颗脱位牙进行固位,解除其早接触和咬合创伤,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牙髓活力,并适时进行根管治疗,3月后拆除正畸固位装置,每半年复查1次,评价外伤松动牙牙周愈合情况.结果 外伤松动牙齿均稳固,患牙存留率100%;其中76颗患牙牙髓坏死,均进行了根管治疗;64颗患牙为牙周膜愈合,37颗患牙发生牙槽骨粘连,1颗患牙发生轻度根外吸收.结论 用正畸装置治疗外伤松动牙齿近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08.
口腔正畸学的网络课程教学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腔正畸学是口腔医学四大临床分支学科之一 ,是口腔医学中发展最为活跃的学科之一。由于错畸形的发病率高达 30 %~ 5 0 % ,越来越多的患者要求进行错畸形的矫正治疗。与此同时 ,经过系统培训的专业正畸医生却非常少。全国仅有 9所主要口腔医学院校进行正规的口腔正畸教学及临床硕博士研究生培养。虽然很多医科院校和口腔专科医院都能招收正畸进修学员 ,但教学质量相差较大 ,良莠不齐。因此 ,口腔正畸知识的普及和正畸医师的培训是我们迫在眉捷的任务。另一方面 ,由于近年因特网的迅速发展 ,为口腔正畸学的网络课程和教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正畸治疗前、后后牙(牙合)关系的变化趋势,分析可能影响后牙(牙合)关系复发的因素.方法选取采用拔牙治疗的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29例,其中男12例,女17例.根据ANB角进一步分为牙性Ⅱ类14例,骨性Ⅱ类15例.分别对其正畸治疗前、后进行模型测量和X线头影测量.结果所有患者的Ⅱ类磨牙关系在治疗后均得到明显改善,随访时仅有少量复发.牙性Ⅱ类患者治疗后下磨牙近中移动量(4.52±2.15)mm,大于上磨牙移动量(3.62±2.62)nm,而骨性Ⅱ类患者上下磨牙近中移动量相似,但ANB角由治疗前的(6.27±1.08)°明显减小为(4.64±1.17)°.随访时两类错(牙合)患者上下颌磨牙均近中移动,且上颌磨牙移动量大于下颌磨牙.多元回归分析提示下颌骨水平向生长和上前牙不齐指数与磨牙关系复发有关.结论Ⅱ类错(牙合)患者正畸治疗后磨牙关系较为稳定.牙性Ⅱ类错(牙合)磨牙关系的解除有赖于上下颌磨牙相对移动调整,骨性Ⅱ类错(牙合)则依靠上下颌骨间位置关系的改变.有利的下颌生长型和上颌前牙不齐程度等与磨牙关系的保持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根据安氏Ⅰ类错(牙合)患者治疗前X线头颅侧位片的普通坐标和procrusts重叠标准化坐标,分别对其进行亚类分析,比较采用两种坐标对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分类的区别及其在错(牙合)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1997至2000年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就诊的安氏Ⅰ类错(牙合)患者946例,通过计算机软件对其治疗前的X线头颅侧位片标定并取得普通坐标,然后采用procrusts重叠标准化,分别应用以上两种坐标将这些头颅侧位片进行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结果 (1)安氏Ⅰ类错(牙合)治疗前X线头颅侧位片根据其普通坐标可分为21个亚类(分类A),总判别准确率和交叉判别准确率分别为92.7%和68.4%;而采用标准化坐标可分为20个亚类(分类B),总判别准确率和交叉判别准确率分别为87.8%和71.9%.(2)以分类A的分类结果来判别样本的标准化坐标,总判别准确率和交叉判别准确率分别为79.8%和49.7 %;而以分类B的分类结果来判别样本的普通坐标,两判别率分别为78.5%和60.2 %.(3)分类A中,部分组之间形态类似,其差异主要是源于年龄差异;而在分类B中,不存在这样的分组.(4)分类A中,最大样本组样本数占总样本的15.9%,样本数大于40的亚类有8个;而在分类B中,最大样本组样本数占总样本的74.7%,样本数大于40的亚类仅有2个.(5)两种分类方法都可以对新样本进行亚类判别,但是分类B 需要对所有样本重新标准化,重新聚类;而分类A应用相对简单.结论:两种坐标的分类结果有一定的相关性.坐标标准化后明显有使分类集中的趋势,并可以去除部分年龄因素对分类的影响,但对新样本进行分类判别时过程复杂.因此,如果在临床中需要快速诊断新病例的分类时,普通坐标应用相对简单,但是需要注意年龄因素对分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