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9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1篇
口腔科学   361篇
综合类   1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5篇
  1974年   3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亚历山大矫正技术减数矫治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亚历山大矫正技术在拔牙矫治中的应用及其效果的稳定性。方法选择15例恒牙患者(男8例,女7例),开始矫治时间10.3~16.2岁。设计减数4个第一前磨牙,采用亚历山大矫正技术,对矫治前(T1)、矫治后(T2)及保持结束后平均27.8个月的观察期(T3)内的模型进行测量。统计学处理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上下尖牙之间的宽度在保持后的回访期内分别减小0.37mm和0.72mm,但P>0.05;虽然上、下颌牙弓排列在回访期内分别有0.53mm和0.98mm的拥挤,但同样无统计学意义。由于内收前牙,矫治后的上、下颌牙弓长度明显减小(P<0.01),在回访期内分别增加0.28mm和0.05mm,但P>0.05。结论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亚历山大矫正技术中矫治器设计及其矫正理念有利于拔牙矫正后的稳定。但长期稳定性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近来的研究表明安氏Ⅱ类亚类错  相似文献   
3.
YM-2115三维测量仪的研制和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随着口腔科学的发展,人们对于牙齿移动的速度、移动方式及牙颌模型的物点的研究也越来越精确,传统的游标卡尺测量已不能满足需要,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尝试在三维空间内分析和测量牙齿移动的规律及牙颌模型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建立下中切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不同深度摇椅弓作用下牙周膜应力分布情况进行定性定量研究。方法 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下中切牙牙周膜的三维有限元模型 ,所建模型包括783个节点、984个单元。分析其在摇椅弓作用下的应力分布规律。结果 摇椅弓作用下下切牙牙周膜在唇侧颈缘和根中部为压应力区 ,在舌侧颈 1/ 3为拉应力区 ,根尖部为压应力集中区。结论 摇椅弓作用下下切牙有压低、唇倾的趋势 ,且此趋势随摇椅弓深度的加深而愈加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目的是检测预置粘接剂(Adhesive Precoated,APC)托槽粘接后的抗剪切强度,并与传统的正畸托槽粘接后的抗剪切强度进行对比研究。材料与方法研究中使用50个离体前磨牙,随机分为5组,每组10个样本。按照相应的步骤在牙釉质是粘接托槽。组1:先进行釉质酸蚀,然后用光固化树脂粘接剂(Transbond XT)粘接金属托槽;组2:先进行釉质酸蚀,然后粘接 APC 托槽;组3:釉质表面使用自酸蚀偶联剂,然后用光固化树脂粘接剂粘接金属托槽;组4:釉质表面使用自酸蚀偶联剂,然后粘接 APC 托槽;组5:先进行釉质酸蚀,然后用化学固化树脂粘接剂(Unite)粘接金属托槽。用材料力学实验机对托槽施加剪切力,检测每组样本的抗剪切强度和粘接材料残留指数(ARI)。结果每组的平均抗剪切强度分别为组1:11.37±6.62兆帕(MPa);组2:11.08±4.63兆帕;组3:11.62±6.88兆帕;组4:10.96±5.94兆帕;组5:14.41±6.34兆帕。方差分析表明,5组之间的粘接强度的差异没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置粘接剂托槽可以有足够的粘接强度供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6.
面部侧貌美学特征的调查分析与研究(第一部分)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目的:从常用的软组织侧貌测量项目中筛选出对侧貌美起主要作用的若干美学指标,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对56例侧貌美观的正常牙合及63例侧貌不协调的安氏Ⅰ,Ⅱ,Ⅲ类错牙合进行软硬组织X线头影测量。结果:通过判别分析筛选出5项软组织侧貌美学指标。结论:5项美学指标共同作用决定面部侧貌是否美观,协调的鼻唇颏关系是面部侧貌美学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我国口腔正畸学科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解决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口腔正畸学作为口腔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已有 5 0多年的历史。为了促使口腔正畸事业健康发展 ,在看到进步的同时 ,还必须要重视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解决的对策。一、发展现状上世纪 80年代以来 ,我国口腔正畸学科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期。首先是随着人民文化、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口腔正畸的认识和需求大大提高了。把矫正牙齿作为一种追求健康美观 ,体现文化素质的时尚。现在 ,我国每年大约有超过 30万人接受正畸治疗 ,当然其中绝大部分是青少年学生 ,但成年人矫正的比例也不断上升。因此 ,应该说目前我国口腔正畸的快速发展是客观…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正常[牙合]成人前牙根尖与周围骨皮质的位置关系,为正畸矫治设计、筛选根吸收高危人群和预防医源性并发症等提供指导。方法选择正常拾青年98人,男女各半,年龄范围17~25岁,平均年龄20.29岁。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测量并计算反映上下颌切牙根尖到周围骨皮质位置关系的12项指标及下颌平面角。建立上述测量指标的均值范围;相关分析研究下颌平面角对其影响。结果(1)建立正常[牙合]男女根尖位置及牙槽宽度的均值。(2)男性组中SN/MP与UH、UH/UW正相关,与UP负相关;女性组中SN/MP与LW负相关。结论(1)正常汉族成年人上下颌前牙牙槽骨宽度及根尖相对皮质骨位置比较稳定。(2)下颌平面角对根尖位置及牙槽宽度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唇腭裂术后反牙合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关系,通过对29名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反牙合患者进行临床检查、下颌运动轨迹描记、关节薛氏位X线照像,对该类患者的颞下颌关节状况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结果:①本组患者TMJDS发生率为74.5%;②17.2%的患者出现双侧髁突后移位,34.5%患者为不对称后移位;③本组受检者下颌边缘运动范围均正常。本研究结果提示,在唇腭裂的治疗中应关注颞下颌关节功能状况并予以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10.
有关下颌的生长及组织学的变化已有不少论著,但在使用矫形及正畸的矫正器时,对下颌形态结构的变化及颅面结构的作用的论述则甚少。作者利用弹性照相材料、技术,对使用口外颏兜的下颌施以矫形力时,在方向、大小、位置三相进行研究。文献复习: 矫形力的使用并非是最近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