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目的:探讨兔骨髓间充质于细胞(BMMSCs)与髓核细胞(NPCs)共培养时BMMSCs的营养效应和类髓核分化效应及其动态变化规律.方法:应用1月龄新西兰大白兔的骨髓和髓核进行BMMSCs及NPCs的分离培养与鉴定,建立3个细胞培养组,BMMSCs与NPCs共培养组(实验组),BMMSCs单独培养组和NPCs单独培养组作为对照组.在培养的不同时间点(3、6、9、12、15、18、21d)分别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的含量变化及BMMSCs与NPCs的增殖能力,采用RT-PCR法检测培养不同时间点BMMSCs与NPCs的蛋白聚糖Aggrecan及Ⅱ型胶原蛋白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分离培养的两种细胞经鉴定分别为BMMSCs及NPCs.从第3天开始的各个时间点,实验组上清液中TGFβ1、PDGF的含量较两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且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高,第15天达最高,TGFβ1、PDGF分别达815.81±25.69pg/ml和494.28±20.01pg/ml,此后第18d、21d逐渐下降.实验组细胞DNA含量在各个时间点上均较两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从第3天开始的各个时间点,实验组NPCs的蛋白聚糖Aggrecan及Ⅱ型胶原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高(P<0.05);同时从第15天开始至第21天,实验组BMMSCs的蛋白聚糖Aggrecan及Ⅱ型胶原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BMMSCs与NPCs共培养时BMMSCs可通过表达TGFβ1、PDGF等细胞因子发挥其营养效应,激活NPCs.促进其增殖及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在共培养后期,BMMSCs在髓核局部微环境下,可发挥其类髓核分化效应,开始合成蛋白聚糖Aggrecan及Ⅱ型胶原蛋白.  相似文献   
83.
药物临床试验是指任何在人体(病人或健康志愿者)进行药物的系统性研究,目的是确定试验药物的疗效与安全性。当药物研发单位(药企、研究所等)不具备实施试验药物的临床条件和资质时,就需要作为发起该药临床试验的申办方(Sponsor),委托具有资质的研究机构参与药物的临床评价过程,因此,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服务合同是申办方与研究机构间专门针对特定药物临床试验项目中特定任务所签订的委托服务协议。药物临床试验合同是申办方、研究机构、主  相似文献   
84.
刘俊枝  曹烨 《人民军医》2000,43(12):711-712
干扰素近年来被国内外普遍证实为抑制和清除乙、丙肝病毒较理想的药物 ,但其疗效仍不满意。 1 996年 2月~ 1 999年 3月 ,我们应用国产干扰素 (IFN α)联合阿昔洛韦 (AC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CHB)并设立对照组 ,以观察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 (HBVM )变化情况。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依据 1 99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诊断标准 ,将CHB 58例随机分为 :治疗组 2 9例 ,男 2 5例 ,女4例 ,年龄 1 6~ 55岁 ,疗程 9个月~ 8年 ;对照组 2 9例 ,男 2 7例 ,女 2例 ,年龄 2 0~ 4 8岁 ,疗程 8个月~ 6年。所选病例皆为住院病人 ,治疗前H…  相似文献   
85.
患者男 ,4 0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头痛、腰痛、腹痛、恶心、呕吐 8天 ,少尿 4天入院。曾在当地按“上感”治疗无好转 ,现每日尿量 2 0 0~ 30 0 ml。既往体健。查体 :T36.1℃ ,P2 2次 /min,Bp18/12 k Pa。精神不振 ,腋下及胸前皮肤可见少许散在暗红色针尖状出血点 ,球结膜充血、水肿。腹部平软 ,下腹部压痛 ,双肾区叩击痛阳性 ,生理反射存在 ,病理反射未引出。血常规检查 :Hb140 g/L ,WBC17.8× 10 9/L ,N0 .86,L 0 .14,PL T54× 10 9/L;尿常规 :Pro ,镜检 RBC2~ 3个 /H。血 BUN2 7.8mmol/L ,出血热抗体 ( ) ,诊断为肾综…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探究海马参与雌激素(主要为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E2)和实验性咬合干扰(experimental occlusal interference,EOI)对双侧卵巢摘除(ovariectomy,OVX)大鼠慢性咬肌痛敏影响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32只OVX大鼠随机分为4组(8只/组),对照组: OVX组,于OVX术后7 d开始0 μg/d E2(即用溶剂vehicle替代),不施加EOI;实验组:(1)OVX+E2组,于OVX术后7 d开始80 μg/d E2替代,不施加EOI;(2)OVX+EOI组,于OVX术后7 d开始0 μg/d E2替代,术后17 d施加EOI;(3)OVX+E2+EOI组,于OVX术后7 d开始80 μg/d E2替代,术后17 d施加EOI。于OVX术前、术后7 d(E2替代开始)、术后17 d(E2替代10 d,即EOI开始)、术后24 d(EOI 7 d)分别测试机械刺激反应阈值,建模完成后取大鼠双侧海马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海马CA3区神经元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hospho-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 1/2,p-ERK1/2)表达情况,以及取大鼠双侧海马进行Western Blot定量检测p-ERK1/2表达量。结果: 与对照组[左侧:(135.3±8.5) g,右侧:(135.4±10.8) g]相比,OVX+E2组[左侧:(113.3±5.6) g,右侧:(112.5±5.6) g]和OVX+EOI组[左侧:(93.3±5.4) g,右侧:90.8±5.5) g]大鼠双侧咬肌机械刺激反应阈值显著降低(P<0.01);OVX+E2+EOI组[左侧:(81.2±6.2) g,右侧:79.8±7.7) g]阈值降低较对照组、OVX+E2组和OVX+EOI组显著(P<0.05);对照组、OVX+E2组、OVX+EOI组和OVX+E2+EOI组大鼠双侧海马CA3区p-ERK1/2阳性神经元比例依次增高,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RK1/2蛋白表达量在对照组、OVX+E2组、OVX+EOI组依次增高,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OVX+E2+EOI组p-ERK1/2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结论: 高浓度E2可加重EOI导致的OVX大鼠慢性咬肌痛敏,其中枢机制可能与海马内ERK1/2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87.
随着临床试验的推广,研究护士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在国外,研究护士在临床试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国内暂无系统的培养模式,但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为培养专科护士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目前临床护士兼任研究护士的现象不少,对于专职研究护士的需求会越来越突出,因此,尽早开展研究护士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培训将成为临床试验领域的行业需要。笔者通过对研究护士的素质要求和工作特性分析,对研究护士的培养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模式。另外对国内管理和使用研究护士的几种模式进行了对比。期望通过本文与各位同行进行更加深入地探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血管平滑肌细胞对联合培养的内皮祖细胞黏附、增殖与分化的影响。方法:从人脐血中分离纯化内皮祖细胞并鉴定;建立内皮祖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联合培养模型;细胞粘附实验测定内皮祖细胞的粘附能力;形态学观察内皮祖细胞的分化与增殖。结果: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联合培养的内皮祖细胞的粘附能力比单独培养时提高了63%,长梭形细胞数量增加,同时克隆形成单位的数量下降了约60%。结论:血管平滑肌细胞促进了内皮祖细胞的粘附与分化,同时抑制了内皮祖细胞的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弓部手术后脑部并发症的发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3月216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9例,女77例;年龄27~68岁,平均(46.8±11.1)岁。术后脑部并发症包括:永久性神经系统功能不全(PND)和短暂性神经系统功能不全(TND)。依据术后是否发生脑部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对术前、术中、术后与脑部并发症发生可能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呼吸机辅助时间、ICU滞留时间、住院时间、二次插管率和住院死亡率。结果 术后发生脑部并发症共61例(28.2%),其中PND8例(3.7%),TND53例(24.5%);出现脑部并发症组死亡10例,无并发症组死亡5例,总的住院病死率7.87%(17/216)。两组患者呼吸机辅助时间、ICU滞留时间、住院时间、再次气管插管率和住院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包括年龄、高血压病史、脑卒中史、术前脑神经系统症状、急诊手术、术中低血压及血压波动、术中高血糖、主动脉阻断时间、深低温停循环时间、围术期输血量、术后低氧血症、肾功能不全、术后低心排综合症和急性感染;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深低温停循环时间>40min、术中平均动脉压波动>30mmHg、输注红细胞>1L、血肌酐>2.1mg/dl和术后低心排综合症为脑部并发症的有意义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深低温停循环时间长、术中平均动脉压波动大、大量输注红细胞、肾功能不全和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症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弓部手术后脑部并发症的有意义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90.
王嵇  赵辉林  曹烨  刘晓晟  赵子周  赵锡海  许建荣   《放射学实践》2012,27(12):1320-1323
目的:应用3.0T磁共振测定颈动脉斑块负荷、成分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及梗塞体积的相关性。方法:对62例急性颈内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行颈动脉血管壁磁共振检查,测量颈动脉管腔狭窄率和斑块负荷(最大管壁厚度及管壁体积标准化指数),评价斑块成分(坏死脂核,出血,钙化及纤维帽破裂),测得DWI急性脑梗死体积,计算OR值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结果:症状侧颈动脉狭窄程度、最大管壁厚度、管壁体积标准化指数和斑块内出血、钙化和纤维帽破裂的发生率均高于非症状侧(P值均<0.05);症状侧颈动脉管壁体积标准化指数与同侧颈内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体积有较强的正相关(Spearman秩相关系数0.327,P<0.05)。斑块内出血和钙化是较强的急性脑梗死暴露因素(OR值分别为2.4和2.1,P值均<0.05)。结论:症状侧与非症状侧颈动脉斑块特征存在差异,且与急性脑梗死存在相关,提示这些特征可能为斑块不稳定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