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0篇
  免费   202篇
  国内免费   105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81篇
口腔科学   49篇
临床医学   391篇
内科学   148篇
皮肤病学   16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82篇
外科学   136篇
综合类   674篇
预防医学   300篇
眼科学   15篇
药学   272篇
  7篇
中国医学   360篇
肿瘤学   73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56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137篇
  2018年   145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143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59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利用 Caco-2细胞建立体外肠黏膜屏障模型,系统评价并初步探讨其在炎症损伤后黏膜通透性改变中的应用。方法体外培养 Caco-2细胞,接种于 Transwell 板上,每日观察细胞形态;自培养第5天起,隔日测细胞膜的跨上皮电阻(transepithelial electrical resistance,TEER);对于 TEER 值达标准的孔测定荧光黄透过率,进行透射电镜的完整性验证。应用培养21 d 的 Caco-2细胞屏障,加入不同浓度(0、50、100、200 nmol /L)的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PAF)孵育24 h,光镜、电镜观察形态学改变,检测 TEER 和荧光黄透过率,应用间接免疫荧光和 Western blot 观察 ZO-1蛋白的分布及表达。结果Caco-2细胞单层 TEER 从第5~15天逐渐增加,在第15天已经达到600Ω?cm2,平台期保持至第21天;在此期间,细胞形成紧密单层,电镜下细胞呈高分化,细胞间形成紧密连接,绒毛整齐,极性形成;荧光黄透过量极低,体外肠上皮细胞屏障形成。加入 PAF 后,以100 nmol /L 对黏膜屏障通透性影响最大:电镜下见紧密连接结构破坏、断裂,细胞表面微绒毛脱落、稀疏;免疫荧光可见紧密连接的标志蛋白 ZO-1荧光信号减弱,ZO-1环断裂,胞浆内可见阳性染色,提示其向膜下转移。此时,TEER 值下降,荧光黄透过量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与形态学改变规律一致;ZO-1蛋白表达亦降至最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经形态学及细胞通透性验证,培养2~3周的 Caco-2细胞可形成肠屏障模型,用于体外肠黏膜屏障的研究;PAF 影响紧密连接相关蛋白的表达,破坏紧密连接结构,从而影响肠黏膜屏障通透性。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诱导前给予地佐辛对口腔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择期行口腔癌根治术患者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35~6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于麻醉诱导前15min经静脉分别给予地佐辛0.15mg/kg(D组)或等量生理盐水5ml(C组)。术后均给予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检测注射地佐辛(或生理盐水)前(T_0)、术后2h(T_1)和12h(T_2)时血浆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_H)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记录T_1、T_2和术后24h(T_3)时的VAS疼痛评分、BCS舒适度评级、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术后恶心、呕吐、低血压与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T_0时比较,T_1、T_2时两组血浆Cor、ACT_H浓度及血清CRP浓度明显升高(P0.05)。T_1、T_2时D组血浆Cor、ACTH浓度及血清CRP浓度明显低于C组(P0.05)。T_1~T_3时D组VAS评分明显低于,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C组,T_1、T_2时BCS舒适度评级明显高于C组(P0.05)。两组术后恶心、呕吐、低血压与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诱导前给予地佐辛能有效减轻口腔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的应激反应,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增强舒芬太尼术后镇痛的效果。  相似文献   
93.
基于代谢平衡模型,建立多靶点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K-PD)结合模型,从整体角度评价丹酚酸A(Sal A)对缺血性心衰的保护作用。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假手术组、缺血性心衰组和Sal A给药组,结扎后立即给药,连续给药4周,分别于给药前和给药后1、2、3、4周采集血样,测定血浆中脑钠肽(BN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丙二醛(MDA)、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含量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酶活力,基于上述标志物建立代谢平衡模型,选用代谢失衡动力学参数k从整体角度量化机体状态,并以参数k的变化率作为替代药效指标建立多靶点PK-PD模型,用以考察Sal A对缺血性心衰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Sal A对各标志物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参数k与表征心功能的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相关性良好,模型可以很好地拟合Sal A的血浆药物浓度-曲线下面积(AUC)和药物对参数k的改善程度I之间的关系。基于代谢平衡模型建立的多靶点PK-PD模型能够很好地评估Sal A对缺血性心衰的保护作用,为多靶点中药PK-PD模型的建立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4.
目的 研究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对孕妇和新生儿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1年7月在我院住院待产的GDM者225例,并选取同期住院待产的血糖正常妇女200例为对照组,随访2组的妊娠结局.结果 GDM组剖宫产率(50.2%)、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2.8%)、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3.1%)、早产(5.8%)、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率(4.0%)均高于对照组(26.0%、0、0、1.5%及0).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会引起不良的妊娠结局,应该加强筛查、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95.
[摘要] 目的 研究吴茱萸碱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EHD)大鼠在体肠吸收特征。方法 制备吴茱萸碱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并测定其理化性质;将健康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2组,运用单向肠灌流模型对大鼠各肠段吴茱萸碱(EVO)的吸收情况进行考察,使用HPLC法(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75:25(V/V),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25 nm,柱温35 ℃)测定EVO的含量,并对吸收速率常数(Ka)及有效渗透系数(Peff)进行计算。结果 EHD的傅里叶-红外扫描图谱中,吴茱萸碱特征吸收峰减弱;EHD的差示扫描量热图谱中,吴茱萸碱的吸热峰明显减小;EHD的电镜下形态与物理混合物明显的不同;肠循环液中吴茱萸碱的回收率与精密度符合要求;EHD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中的Ka值分别为EVO的9.07、16.22、11.04、28.86倍,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EHD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中的Peff值分别为EVO的2.41、1.52、1.82、1.09倍,在十二指肠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肠段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HD能使EVO在大鼠体内的肠吸收得到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探讨在缺氧条件下靶向针对解聚素-金属蛋白酶17(ADAM17)基因的短发夹RNA(shRNA)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  针对ADAM17基因设计具有特异性ADAM17-shRNA,经电穿孔转染MCF-7细胞。依据细胞培养条件(常氧和缺氧)和细胞转染因素(空白PBS、转染无义序列ADAM17-shNC、转染ADAM17-shRNA),实验分为常氧对照组、常氧shNC组、常氧shRNA组、缺氧对照组、缺氧shNC组和缺氧shRNA组。通过充入1%氧O2、5%二氧化碳CO2和94%氮N2的混合气体培养箱模拟缺氧环境,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iCELLigence系统、流式细胞仪检测MCF-7细胞的ADAM1基因的表达水平、细胞生长曲线、增殖活性和细胞周期。结果  靶向针对ADAM17基因的ADAM17-shRNA在缺氧条件下可以有效沉默人乳腺癌MCF-7细胞ADAM17基因的表达(缺氧shRNA组2-△△CT=0.55±0.16)。从而导致MCF-7细胞生长速度减慢,细胞增殖能力降低,细胞周期延缓。结论  ADAM17 shRNA和缺氧存在协同作用,共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97.
98.
目的探讨南阳地区食管癌高危诱发因素及居民对食管癌防治知识的认知现状,为进一步预防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胸外科收治食管癌患者573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收治的非食管癌患者585例作为对照组,通过发放自制调查问卷的方法,收集其饮食习惯、生活习惯、身心状况等食管癌高危诱发因素,调查其对食管癌相关知识认知情况。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食管癌诱发因素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经常吸烟、食用腌制、过热食物、常生闷气、有家族史,是该地区食管癌诱发危险因素(均P0.05),经常食用新鲜水果、豆类、奶肉蛋类、葱蒜姜等食物是食管癌的保护因素;本地区居民对食管癌相关知识认知度平均得分为(56.94±13.88)分,知晓率为65.72%。结论南阳地区居民对食管癌相关知识认知水平较低,食管癌与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心理因素、遗传体质等因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9.
目的了解国内公共卫生期刊论文中调查研究的抽样设计质量情况,探讨其可能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公共卫生类期刊8种,纳入2014年发表的全部涉及抽样调查的文献。采用抽样调查质量评价量表对每篇文章进行抽样调查质量评分,分别采用Epi Data3.1和SPSS22.0进行数据收集和单因素及分类回归树模型分析。结果共纳入有效文献646篇,总体抽样调查质量评分均值为4.251±2.15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抽样类型、杂志类别和作者所在城市类别的内部分层之间的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分类回归树模型分析表明对质量评分影响的因素按贡献性大小依次为杂志类别、抽样类型、作者机构类别和城市类别。结论公共卫生类期刊论文中调查研究抽样设计质量现况总体欠佳,核心期刊类杂志可进一步加强抽样设计方面的质量把关,研究者尤其是非研究机构类研究者应加强自身对各类抽样设计的掌握水平。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