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5篇
  免费   228篇
  国内免费   89篇
耳鼻咽喉   23篇
儿科学   60篇
妇产科学   24篇
基础医学   132篇
口腔科学   39篇
临床医学   617篇
内科学   240篇
皮肤病学   21篇
神经病学   48篇
特种医学   67篇
外科学   124篇
综合类   999篇
预防医学   471篇
眼科学   34篇
药学   402篇
  9篇
中国医学   390篇
肿瘤学   92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33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139篇
  2019年   168篇
  2018年   174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136篇
  2014年   224篇
  2013年   219篇
  2012年   284篇
  2011年   264篇
  2010年   248篇
  2009年   191篇
  2008年   235篇
  2007年   149篇
  2006年   133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γ(rhIFN-γ)对体外培养的腭裂术后裸露骨面瘢痕来源的成纤维细胞生物学作用的影响.方法 制作兔腭裂术后裸露骨面瘢痕动物模型,将rhIFN-y加入瘢痕成纤维细胞培养基内,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率,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rhIFN-γ对腭裂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周期生物学行为的影响;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和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加入rhIFN-γ后,腭裂术后裸露骨面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及DNA合成被明显抑制,S-G2-M期细胞百分数明显降低.结论 rhIFN-γ可以抑制腭裂术后裸露骨面瘢痕成纤维细胞的DNA合成及增殖,其与细胞数量改变之间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提示rhIFN-γ是成纤维细胞负性调节因子,在防治腭裂术后裸露骨面瘢痕的形成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人γδT细胞功能影响,评估自身γδT细胞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方法按常规方法培养γδT细胞,收集培养第9天的γδT细胞用不同浓度的阿司匹林诱导24h后收集上清液用于细胞因子IFN-γ、TNF-α、IL-12检测,沉淀细胞用于穿孔素、粒酶B和NKG2D流式细胞测定。17例晚期胃癌患者人院后接受阿司匹林0.1-0.3克/日,口服,3次/日,每4周为1周期,同时采集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6-13天培养后分6次输注给患者,回输细胞总数为(2.1-6)×10^10个。17例患者中接受1个疗程治疗2例,2个疗程治疗6例,3个疗程治疗6例,4个疗程治疗以上有3例。结果经阿司匹林诱导后γδT细胞穿孔素、粒酶B、NKG2D受体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尤其在阿司匹林浓度为0.8mmoL/L时最显著。经0.4-0.8mmol/L阿司匹林诱导的γδT细胞分泌IFN-γ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分泌的TNF-α和IL-12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当阿司匹林浓度高至3.2mmol/L时,可以显著抑制TNF-α的分泌。17例患者用γδT细胞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后,全组病例均可评价疗效:其中CR2例,PR6例,Nc8例,PD1例;近期客观有效率47.1%(8/17),中位生存期为12个月。其中有2例患者化疗后接受手术治疗。细胞免疫治疗后大多数患者食欲增加、疼痛减轻、睡眠改善、体重增加。经γδT细胞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后患者CEA有10例减低,3例增加。结论经阿司匹林诱导后γδT细胞的穿孔素、粒酶B、NKG2D受体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培养上清液中IFN-γ含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晚期胃癌经γδT细胞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后能提高患者生存期,改善患者临床体征,且无毒性不良反应,对晚期胃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羁押人员肺结核患病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2005~2008年连续4年对羁押人员进行胸透初筛,对胸透异常者通过拍胸片、痰抗酸杆菌涂片、结核菌素试验等捡查进一步诊断,对确定诊断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按全国统一化疗方案规律抗结核治疗、登记管理,并就其逐年的患病率、治愈率、复发率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结果:2005、2006、2007、2008年该监狱羁押人员的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依次为:2020/10万、1366/10万、864/10万、340/10万,涂阳患病率依次为1021/10万、716/10万、432/10万、113/10万.治愈率依次为:95.9%、93.9%、95%、100%。复发率依次为:4.1%、3.0%、0、0。结论:羁押人员平均肺结核患病率及涂阳患病率明显高于同期当地社会人群,但呈逐年下降趋势。羁押人员服药规律、依从性好,治愈率高、复发率低,短程化疗可取得非常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探讨SIP1基因外显子3和外显子4与散发性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 disease,HD)的关联性.方法 检测150例HD患儿SIP1基因突变.采用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egenerating gel gradient electrophoresis,PCR-DGGE)与DNA测序法检测患儿SIP1基因exon3 and exon4的突变.另选取150例正常人(排除家族性顽同便秘及其他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史健康儿童)外周血DNA作为对照组.结果 在HD组exon3 PCR-DGGE发现83例异常电泳条带,测序证实67/83例SIP1发生在突变集中区域,为错义突变(ACC→ATC,苏氨酸→异亮氨酸).在HD组exon4发现101例异常电泳条带,测序证实68/101例SIP1发生在突变集中区域,有4种突变(CAC→TAC,组氨酸→酪氨酸;GAG→GAT,谷氨酸→天门冬氨酸;GCC→GTC,丙氨酸→缬氨酸;TGT→TTT,胱氨酸→苯丙氨酸).DGGE检测正常对照组中未发现异常电泳条带,测序未发现突变.结论 SIP1基因为HD的致病基因,突变类型多样,已发现热点突变;提示SIP1基因与HD发病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  相似文献   
995.
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ney disease, CKD)持续发展的共同结果.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和CKD发病率的不断升高,老年ESRD患者日渐增多.  相似文献   
996.
张娟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18):1717-1717
呃逆,俗称打嗝,是因寒冷刺激、饱餐、吃饭过快或是进食干硬食物、饮食不节、情志不畅等原因出现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烦,令人不能自制的现象。中医认为呃逆的产生主要与胃气上逆动膈、肺失宣降、肾阳虚寒、三焦气机不利有关,因此呃逆的发生与脾、胃、肺、肝、肾、三焦等脏腑有密切关系。西医则认为是膈肌痉挛所致。为此,我们采取按压攒竹穴止呃逆的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97.
呃逆,俗称打嗝,是因寒冷刺激、饱餐、吃饭过快或是进食干硬食物、饮食不节、情志不畅等原因出现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烦,令人不能自制的现象.中医认为呃逆的产生主要与胃气上逆动膈、肺失宣降、肾阳虚寒、三焦气机不利有关,因此呃逆的发生与脾、胃、肺、肝、肾、三焦等脏腑有密切关系.西医则认为是膈肌痉挛所致.为此,我们采取按压攒竹穴止呃逆的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98.
1 临床资料   我院1990年3月—1998年6月间收治的胸部外伤致张力性气胸48例,男41例,女7例,年龄16~65岁。车祸21例,斗殴伤17例,挤压伤9例,医源性1例。对院前处置、致死原因进行分析。 2 结果……  相似文献   
999.
肝脏脂肪瘤极罕见,本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女性,55岁。因上腹部胀痛5个月拟慢性胆囊炎治疗效果不理想。体检:一般情况尚可,心肺无异常。上腹轻压痛,肝助下未及。既往史无特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均正常。AFP阴性。B超检查:肝右前叶见一类园形直径3.8cm较强均质回声的实质性病变,边界清楚,后方回声增强。诊断:血管瘤与肝良性肿瘤鉴别。CT检查:肝右前叶血管瘤。手术所见:肝右前叶邻左叶处有一及黄色脂肪样肿块,表面血管丰富,触之易出血,无完整包膜。病理检查:肿物为脂肪细胞构成,与正常肝…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