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9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26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3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6篇
内科学   58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223篇
预防医学   94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146篇
中国医学   84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牛占忠  刘丁丁  岳雁  张喜平 《河北中医》2020,42(1):96-100,131
目的研究补肾疏肝汤对慢性疲劳综合征大鼠模型抗疲劳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即空白组、模型组及补肾疏肝汤低、中、高剂量组,各组均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4组大鼠均制备慢性疲劳综合征模型。在造模同时,空白组、模型组均予0.9%氯化钠注射液40 m L/(kg·d)灌胃;补肾疏肝汤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补肾疏肝汤40 m L/(kg·d)灌胃,生药含量分别为17.28、34.56、69.12 g/(kg·d),分别相当于人体用量1、2、4倍,均14 d。比较各组大鼠第1 d首次、第14 d末次力竭游泳时间。比较各组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下丘脑5-羟色胺(5-HT)含量,大鼠骨骼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细胞色素氧化酶(COX)含量。结果补肾疏肝汤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第14 d末次力竭游泳时间均较模型组延长(P<0.05),且补肾疏肝汤中剂量组大鼠第14 d末次力竭游泳时间最长(P<0.05)。补肾疏肝汤低剂量组第14 d末次力竭游泳时间较第1 d首次力竭游泳时间缩短(P<0.05);补肾疏肝汤中剂量组第14 d末次力竭游泳时间较第1 d首次力竭游泳时间延长(P<0.05)。模型组大鼠血清SOD水平低于空白组(P<0.05),MDA水平高于空白组(P<0.05)。补肾疏肝汤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SOD水平均高于模型组(P<0.05),补肾疏肝汤低、中剂量组血清MDA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补肾疏肝汤中剂量组大鼠血清SOD水平高于补肾疏肝汤低、高剂量组(P<0.05),MDA水平低于补肾疏肝汤低、高剂量组(P<0.05)。模型组大鼠下丘脑5-HT含量低于空白组(P<0.05)。补肾疏肝汤中、高剂量组大鼠下丘脑5-HT含量均高于模型组(P<0.05),且补肾疏肝汤中剂量组高于补肾疏肝汤高剂量组(P<0.05)。模型组大鼠骨骼肌PGC-1α、COX含量均低于空白组(P<0.05)。补肾疏肝汤低、中、高剂量组大鼠骨骼肌PGC-1α、COX含量均高于模型组(P<0.05),且补肾疏肝汤中剂量组大鼠骨骼肌PGC-1α、COX水平最高(P<0.05)。结论补肾疏肝汤能增强慢性疲劳综合征大鼠模型抗疲劳作用,补肾疏肝汤中剂量组更明显。  相似文献   
3.
4.
丁丁  车千红  徐樱溪  付瑜  孔娟 《解剖科学进展》2019,25(3):316-319,334
目的探索穿心莲内酯是否能够抵抗TNF-α激活的NF-κB信号通路活化,从而保护和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的成骨分化作用。方法碱性磷酸酶染色和茜素红染色观察穿心莲内酯对BMSCs在有或无TNF-α环境下对成骨分化的保护和促进作用。通过real time PCR分析穿心莲内酯对BMSCs在有或无TNF-α环境下Runx2、Opn和Col1的调节作用。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分析穿心莲内酯对TNF-α激活下NF-κB信号通路活化的影响,从而确定穿心莲内酯保护TNF-α对BMSCs细胞成骨分化影响的机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穿心莲内酯通过促进BMSCs中Runx2、Opn和Col1的表达,从而促进BMSCs成骨分化。同时,穿心莲内酯能够抑制TNF-α对NF-κB信号途径的激活作用,并能保护TNF-α对BMSCs成骨分化的抑制作用。结论穿心莲内酯通过抑制TNF-α激活的NF-κB信号途径保护和促进BMSCs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根因分析法(RCA)查找乳腺、甲状腺手术切口感染的根本原因。方法 2016年3—4月某院乳甲外科发生3例手术部位感染,采用RCA查找造成切口感染的根本原因,管理者针对根本原因采取措施,继续追踪4个月查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情况。结果通过RCA查找到此次手术部位感染的根本原因为:科室对患者术后管理的机制落实不到位、科室绩效分配不合理,以及科室未严格执行进修、实习人员的带教制度。针对根本原因采取措施后,该科5—8月未再发生感染病例。结论 RCA从根本上查找到此次乳腺、甲状腺手术切口感染的根本原因,针对原因,采取的控制措施有效。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34岁,右耳闷胀感伴听力减退,耳前一过性跳痛并张口时加剧和关节脱位感,经消炎治疗未见明显疗效并逐渐加重一年半。发现右耳前肿物伴张口受限1个多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肝损伤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广东医学院附属南山医院收治的183例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B超、CT检查和腹腔穿刺术,明确损伤部位、范围、程度、是否合并其他脏器损伤及其严重程度等,按照美国创伤外科学会-器官损伤分级(AAST-OIS)对患者进行分级.根据体征及各种检查结果综合评估,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采用门诊及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4月.结果 腹上区或肝区疼痛患者176例,不同程度低血压、休克患者98例.142例患者行腹腔穿刺术抽出不凝血,132例患者CT检查结果示肝破裂,88例患者急诊B超检查结果示肝破裂.AAST-OIS Ⅰ级28例,Ⅱ级63例,Ⅲ级45例,Ⅳ级30例,Ⅴ级17例.58例患者保守治疗成功,其中AAST-OIS Ⅰ级21例,Ⅱ级17例,Ⅲ级14例,Ⅳ级5例,Ⅴ级1例.125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AAST-OIS Ⅰ级7例,Ⅱ级46例,Ⅲ级31例,Ⅳ级25例,Ⅴ级16例.125例手术治疗患者中,46例仅行腹腔引流术或肝裂伤单纯缝合术;35例行肝裂伤缝合术联合使用大网膜或可吸收止血材料填塞术;13例行不规则性肝切除术;12例行肝动脉结扎或破裂静脉修补术联合清创性肝切除术;9例行规则性肝叶或肝段切除术;8例行肝周纱布填塞术;2例术中因肝静脉、下腔静脉损伤致严重失血性休克死亡.手术治疗患者术中输血量为(400±116) mL.所有患者住院时间为(12±3)d.8例患者术后死亡.保守治疗患者中,1例胆汁漏,1例形成肝内血肿并液化包裹.手术治疗患者中,18例并发胆汁漏,6例术后出血,均经对症处理后治愈.157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率为85.79%(157/183).随访时间为4~ 3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3个月.随访期间,患者均健康生存,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肝损伤患者临床表现多为腹上区或肝区疼痛,并伴有不同程度休克,结合B超、CT检查及腹腔穿刺术是诊断肝损伤?  相似文献   
8.
产AmpC酶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性及耐药结构基因的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性与ampC结构基因突变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粗提物头孢西丁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药物敏感试验用琼脂二倍稀释法,对3株耐药阴沟肠杆菌产AmpC酶的结构基因行PCR扩增并进行产物序列分析,测序的3株阴沟肠杆菌与E.cloacae p99进行了核苷酸序列比较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比较。结果:3株阴沟肠杆菌耐药株ampC结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E.cloacae p99的同源性为99%,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仅Ala-58-Pro发生点突变。结论:阴沟肠杆菌ampC结构基因突变可能与其耐药性有关。  相似文献   
9.
笔者收治糖尿病合并成人T细胞白血病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57岁。因烦渴、多饮、多尿、消瘦15a,发热3周,肩关节、腰骶部痛半月于2006—04—27以2型糖尿病、发热待诊收住院。既往有肺结核史,家族中有肺癌、淋巴瘤史。查体:T38.5℃,慢性病容,中度贫血貌,全身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胸骨压痛(±),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入院查血糖:19.6mmol/L,Ca2+2.36mmol/L,LDH416U/L。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研究3D打印技术应用于骨盆骨折手术治疗的文献,评价3D打印技术对骨盆骨折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检索Pub Med、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VIP)、万方数据库等,检索起止时间为从建库至2017年9月,收集应用3D打印技术于骨盆骨折术前规划的临床对照试验。按照事先制定的入选与剔除标准筛选文献,逐一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提取有效数据,采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个临床对照试验,共638例患者,其中3D打印技术组279例,常规组35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3D技术组患者手术时间[SMD=-2.81,95%CI(-3.76,-1.85)],术中出血量[SMD=-3.28,95%CI(-4.72,-1.85)],术后并发症[OR=0.47,95%CI(0.25,0.87)]均明显小于常规组,而3D打印技术组在术后的骨盆骨折复位优良率[OR=2.09,95%CI(1.32,3.30)],骨盆功能优良率[OR=1.94,95%CI(1.15,3.28)]方面均优于常规组。结论:骨盆手术中应用3D打印技术具有缩短手术时间短、手术出血少、并发症少等优点,且能够提高骨盆骨折复位质量和促进术后骨盆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