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91篇
  免费   1293篇
  国内免费   739篇
耳鼻咽喉   71篇
儿科学   332篇
妇产科学   155篇
基础医学   732篇
口腔科学   183篇
临床医学   1664篇
内科学   1141篇
皮肤病学   282篇
神经病学   290篇
特种医学   491篇
外科学   1062篇
综合类   3288篇
现状与发展   4篇
预防医学   1502篇
眼科学   104篇
药学   1544篇
  21篇
中国医学   1337篇
肿瘤学   520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159篇
  2022年   412篇
  2021年   535篇
  2020年   480篇
  2019年   251篇
  2018年   257篇
  2017年   326篇
  2016年   248篇
  2015年   482篇
  2014年   641篇
  2013年   881篇
  2012年   1152篇
  2011年   1241篇
  2010年   1075篇
  2009年   948篇
  2008年   916篇
  2007年   943篇
  2006年   801篇
  2005年   609篇
  2004年   424篇
  2003年   373篇
  2002年   271篇
  2001年   244篇
  2000年   167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2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3篇
  1966年   10篇
  1965年   39篇
  1964年   31篇
  1963年   26篇
  1962年   26篇
  1960年   9篇
  1959年   47篇
  1958年   51篇
  1957年   65篇
  1956年   28篇
  1955年   18篇
  1954年   21篇
  1948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利用黄单孢菌研究了在50L气升式发酵罐发酵黄原胶的动力学,在logistic方程和Luedeking Piret方程的基础上,建立了两步发酵黄原胶的动力学模型,并对模型和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进一步在200L相似结构的气升式发酵罐中的试验表明,该模型能较好的对发酵动力学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42.
目的:分析某医院SARS疫情的发生、发展及控制过程,为疫情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依照卫生部推荐的统一个案调查表和临床诊断标准,描述疫情的三间分布以及发放防护用品的数量与病例数的关系。结果:某医院疫情暴发曲线由3个暴发高峰组成,前两个峰较大,后一个峰较小,呈散发。提示病例传染共形成“三代”流行。结论:采用严密的综合防护措施,能够彻底控制SARS疫情在医院的暴发。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氯喹对全肝缺血再灌注大鼠急性肺损伤(Au)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健康SD大鼠90只,雌雄不拘,体重300~350g,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A组)、全肝缺血再灌注组(B组)、全肝缺血再灌注+氯喹组(C组),每组30只。阻断肝门及肝上、肝下下腔静脉20min时开放血流,建立大鼠全肝缺血再灌注模型。C组于缺血前即刻经股静脉注射氯喹10mg/kg,A、B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于缺血20min、再灌注4h时每组分别处死10只大鼠,抽取门静脉血,测定血浆D-乳酸、内毒素(ETX)、肿瘤坏死因子-a(TNF-a)浓度,另外10只用于观察再灌注48h时大鼠生存率,并在电镜下观察肺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缺血再灌注可导致大鼠缺血期和再灌注期门静脉血D-乳酸、ETX、TNF-a浓度升高,大鼠生存率降低,肺组织超微结构严重受损,氯喹可减弱全肝缺血再灌注导致的上述改变。结论 氯喹对全肝缺血再灌注大鼠ALI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通过抑制磷脂酶A2激活,降低肠粘膜屏障通透性升高,降低肠黏膜内毒素移位。  相似文献   
44.
目的:观察低强度红激光照射对大鼠脑主动脉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生成的影响,探讨激光照射的细胞保护机制。方法:取24只大鼠的胸主动脉,将其制成厚度为0.5mm的薄片,置于含10%胎牛血清Krebs-Henseleit液6孔培养板,经95%O2-5%CO2、37℃孵育。设对照组及3个实验组,对照组不照射激光,3个实验组分别以功率密度为3、6和12J/cm^2的632nm波长的激光照射。采用竞争性RT-PCR法测定胸主动脉内MT的mRNA水平变化,以^109Cd牛血红蛋白饱和法测定MT的含量。结果:3个实验组MT1 mRNA水平分别比对照组增加175%(P>0.05)、418.6%(P<0.05)和668.2%(P<0.01);MT2 mRNA水平分别比对照组增加163.9(P>0.05)、615%、(P<0.01)和1087%(P<0.01);相应的MT蛋白含量分别比对照组增加142.8%(P<0.05)、170.8%(P<0.05)和142.1%(P<0.05)。  相似文献   
45.
内源性转化生长因子β1对膀胱癌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内源性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膀胱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构建携TGFβ1反义RNA的复制缺陷型逆转录病毒载体pRevTβ-AS,转染膀胱癌EJ细胞株,观察抑制内源性TGFβ1表达对EJ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分析转染后细胞周期时相分布的改变。结果:将TGFβ1反义RNA导入EJ细胞并有效表达;抑制TGFβ1表达可以降低靶细胞的生长速度和克隆形成率,使细胞增殖指数下降12%;反义RNA转染的EJ细胞G0和G1期细胞占65.7%,高于对照组细胞,S期细胞占20.5%,低于对照组细胞。结论:内源性TGFβ1通过诱导膀胱癌细胞G1→S期转换,促进肿瘤细胞体外增殖。  相似文献   
46.
常双海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2):1020-1021
目的评价国产丁二酸洛沙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随机临床对照研究,分别给予丁二酸洛沙平与利培酮治疗8周,采用BPRS和CGI评定临床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结束时两组疗效相似,有效率均大于85%,显效率约60%.洛沙平组的BPRS减分率在治疗早期大于维思通组,即洛沙平的起效时间早于维思通.两组的主要不良反应相当,以静坐不能、肌张力增高、震颤和心动过速为主,加用安坦和/或心得安后均可缓解,不影响继续治疗.结论洛沙平是一种疗效肯定的抗精神病药物,起效快、安全,可作为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7.
目的观察CO中毒致迟发性脑病(DNS)大鼠脑内CD4^+T淋巴细胞浸润以及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情况,探讨CO中毒致DNS的病理过程。方法25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染毒后3、7、10、20d组,每组5只。采用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染毒后各时间点大鼠脑内病理形态学变化,及CD4^+T淋巴细胞浸润和GFAP的表达情况。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各染毒组在大脑皮层及海马均出现神经细胞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染毒后7d组最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无CD4^+T淋巴细胞浸润,有少量GFAP表达;各染毒组不同脑区CD4^+T淋巴细胞、GFAP均有不同程度的浸润和表达。CD4^+T淋巴细胞染毒后3d开始浸润,7d达峰值,两者在数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染毒后GFAP均有大量表达,随染毒时间延长表达数量呈上升趋势。结论CD4^+T淋巴细胞可能参与了CO中毒致DNS的免疫病理过程,GFAP阳性细胞对CO中毒引发的DNS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突触蛋白-I(synapsin-I)在胚胎干细胞(ESCs)体外神经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作用。方法采用“五步法”和维甲酸(RA)法两种途径体外诱导ESCs向神经细胞分化,并以另一种可向神经细胞分化的肿瘤细胞-PC12细胞的诱导过程作参照,从不同的途径、不同的细胞进行比较.通过免疫组织化学、RT-PCR、Western blot方法观察这一过程中synapsin-I的表达变化.找出synapsin-I在ESCs向神经细胞分化过程中表达变化的共同规律。结果结合形态学和其它神经特异性指标的变化,synapsin-I在ESCs和PC12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过程中具有早期即有表达,后逐渐升高,至分化成熟阶段达最高,后期又逐渐下降的变化规律。结论在ESCs的分化过程中,synapsin-I的表达存在特定的时空规律,并与ESCs的形态学改变相关,提示synapsin-I可能对ESCs在神经分化过程中的形态分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9.
实践决定认识,认识的差异也便决定于实践差异。中医学和西医的认识差异巨大,其中存在诸多因素,但是实践差异必定是决定性因素之一。本文从多方面分析了中医的实践特点,并基于中医的实践特点论证了其对中医特殊认识的决定作用。为说明问题,同时与西医实践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0.
目的:提高对骨斑点症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对6例患者均行全身骨X线检查,4例行CT与MRI检查.结果:6例患者发病均较广泛并双侧对称,病灶呈大小不等的圆形,类圆形硬化结节.大部分病灶位于骨松质内,并与骨小梁走行一致,少部分位于骨皮质内.相邻关节软骨无异常改变.结论:骨斑点症X线、CT、MRI表现均具有特异征象,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