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9篇
  免费   246篇
  国内免费   122篇
耳鼻咽喉   15篇
儿科学   45篇
妇产科学   23篇
基础医学   131篇
口腔科学   18篇
临床医学   738篇
内科学   250篇
皮肤病学   40篇
神经病学   28篇
特种医学   107篇
外科学   103篇
综合类   1044篇
预防医学   583篇
眼科学   28篇
药学   452篇
  4篇
中国医学   372篇
肿瘤学   136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145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149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227篇
  2013年   223篇
  2012年   281篇
  2011年   285篇
  2010年   277篇
  2009年   248篇
  2008年   252篇
  2007年   234篇
  2006年   209篇
  2005年   169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股四头肌肌力对前十字韧带重建术后髌股关节软骨损伤的影响。方法 2009年12月至2013年8月前十字韧带断裂重建术后1年以上行内固定取出术的患者76例,男51例,女25例;前十字韧带重建术时患者年龄16~44岁,平均27.6岁。取内固定术前行双侧股四头肌、腘绳肌等速肌力测试,取内固定的同时行二次关节镜检查,观察髌骨和滑车软骨损伤情况,分析股四头肌、腘绳肌肌力与髌股关节软骨损伤分级的关系。结果 前十字韧带重建术至二次关节镜检查的时间为12~51个月,平均25.3个月。前十字韧带重建术后34例患者(45%)患侧与健侧股四头肌肌力比值≤80%,17例患者(22%)患侧与健侧腘绳肌肌力比值≤80%。将患者分为患侧与健侧股四头肌肌力比值>80%组(42例)与肌力比值≤80%组(34例)。两组分别有9例(21%)和16例(47%)出现术后髌骨软骨损伤分级增加,髌骨软骨损伤加重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髌骨软骨损伤分级平均增加0.10和0.68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分别有11例(26%)和11例(32%)出现术后滑车软骨损伤分级增加,滑车软骨损伤加重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滑车软骨损伤分级平均增加0.55和0.71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前十字韧带重建术后股四头肌肌力恢复到健侧的80%以上,可明显减少髌骨软骨损伤的发生和加重。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通督开喑针刺法治疗脑卒中构音障碍患者构音功能改善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针刺组(A)、功能性电刺激组(B)、药物组(C),每组各30例,A组:取主穴百会、哑门、天鼎、廉泉、通里、合谷、太冲针刺法。B组:用功能性电刺激治疗仪贴置于后枕部两侧乳突,选择持续刺激模式治疗。C组:口服药物尼莫地平。结果:通督开喑针刺法治疗脑卒中构音障碍疗效明显优于其他组(P0.05)。同时,通督开喑针刺法对脑出血导致的构音障碍与脑梗死和脑栓塞导致的构音障碍不同病种间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督开喑针刺法治疗脑卒中构音障碍在改善构音功能方面疗效优于功能性电刺激、药物,是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评价社区家庭检验血糖仪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方法应用ISO15197:2013版"体外诊断检验系统-自测用血糖监测系统的要求"标准,使用毛细血管血和静脉血,分别用于血糖仪和实验室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液葡萄糖浓度,对每台血糖仪与生化分析仪的检测结果进行偏差分析。结果在被评价的20台血糖仪中,全部不能满足ISO15197:2013版要求(血糖浓度小于5.5mmol/L时,≥95%的检测结果偏差在±0.83mmol/L范围内;血糖浓度大于或等于5.5mmol/L时,偏差在±15%范围内),只有11台(55%)进口血糖仪达到国家标准。结论 20台血糖仪的偏差范围为-28.7%~3.8%,平均偏差为-12.2%,这样的检测结果将给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带来极大的风险。定期的、规范的血糖仪性能评价能够确保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血糖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肺部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43例影像学提示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在CT引导下行经皮肺穿刺活检,活检组织送病理检查。结果43例患者穿刺成功率为100.0%,明确病理诊断41例,其中恶性疾病37例,良性疾病4例,诊断准确率为95.3%。穿刺部位疼痛15例(34.9%),咯血5例(11.6%),气胸6例(14.0%)。结论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对于肺部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率,且创伤性小,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了解患者对慢乙肝疾病相关知识认知、对疾病的心理和行为应对情况,以更好评估慢乙肝患者对疾病的认知、防治需求,对待疾病的态度和行为,疾病带给慢乙肝患者的心理压力,为慢乙肝患者的健康管理、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在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到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胰内科门诊就诊和住院的68位慢乙肝患者在诊疗前后进行个人访谈和问卷调查,并由受过专业培训的医护人员对问卷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一对一的指导.结果 大部分患者知道疾病的一般知识,对疾病缺乏较深层次的认识.宣教前与宣教后患者在乙肝传播途径、带来的后果认知、加重肝损伤因素的认知及保护家人不受感染的措施等方面问卷得分进行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自我护理和预防保健没有充分认识,患者对乙肝相关疾病知识的认识和了解与文化程度和病程长短有关,69.1%的患者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结论 医护人员加强对慢乙肝相关疾病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的宣传,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给予积极的心理疏导,争取社会支持系统对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提供准确的健康指导和连续的干预,促进患者主动采纳健康行为建议,对监测和防控患者的病情发展,对慢性乙肝患者的未来的健康管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6.
目的利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三维重组和快速成型技术制作法洛氏四联症患者的心脏外形及室间隔缺损的实体模型,探讨其在复杂性心脏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35例法洛氏四联症患者的CTA断层扫描数据,进行数字化三维重组、快速成型制备l∶l三维实体模型,并与术中结果对照。结果35例患者外科手术均在三维实体模型指导下完成,手术过程顺利。35例患者术中所见与三维实体模型的室间隔缺损的形态及大小一致,实体模型获得的室间隔缺损补片最大径平均值为(14.98±0.32)mm,术中室间隔缺损最大径实际测量值平均值为(15.11±0.35)mm,两者无显著性差异(t=0.83,P=0.412)。35例患者辐射剂量CTDI、DLP、ED数据平均值分别为:(2.55±0.72)m Gy、(26.79±9.95)m Gy/cm、(0.59±0.16)m Sv。结论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三维重组与快速成型技术能够准确和直观地反映法洛氏四联症的室间隔缺损病变情况,为制作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的实体模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7.
目的建立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体外模型,并进一步研究此分化过程中Mash1及Hes1基因的表达变化。方法无菌条件下取孕14-16d胎鼠端脑进行NSCs体外培养,将NSCs进行Nestin免疫荧光检测,对照组和实验组(GDNF+IL-1α联合组)诱导2周后进行β-tubulinⅢ和TH免疫荧光染色,计算各组阳性细胞率,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P4代NSCs分化1周和2周时Mash1及Hes1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NSCs的Nestin阳性细胞率为(93.04±3.55)%,诱导分化2周后对照组、实验组β-tubulinⅢ阳性细胞率分别为(12.65±1.58)%和(33.95±2.97)%,两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实验组TH阳性细胞率分别为(1.46±0.41)%、(15.51±1.94)%,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NSCs诱导分化后,Mash1基因表达较未分化状态时升高,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分化2周高于1周(P0.01);Hes1基因于分化后表达降低,对照组与对实验组之间以及分化1周与2周之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DNF和IL-1α联合作用能够诱导NSCs定向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Mash1与Hes1基因可能参与NSCs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究剖宫产术后留置尿管的最佳拔管方法和效果.方法:60例剖宫产术后留置尿管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拔管方法,研究组采用改良拔管方法,分析两组的拔管效果.结果:研究组拔管时无痛产妇占80.00%(24/3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拔管后产妇自行排尿占73.33%(22/3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拔管后研究组产妇尿路刺激症状发生率为20.00%(6/3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尿管拔除法能有效减轻拔管对剖宫产产妇尿道口的损伤和疼痛,并能降低尿路刺激症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9.
110.
张小伟  黄必飞  陈艳  吴爱姣  吴丹丹  常亮 《浙江医学》2015,37(23):1891-1894
目的 探讨细胞块免疫组化技术在恶性浆膜腔积液组织来源及分子病理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抽取 42 例患者 的恶性浆膜腔积液,分层离心获取肿瘤细胞并制作成细胞蜡块,应用 HE 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基因测序等方法对其进行检测。 结果42 例患者中,利用恶性浆膜腔积液细胞块明确组织分型及组织来源 40 例,其中肺癌 29 例(腺癌 24 例、鳞癌 3 例、小细胞癌 2 例),恶 性淋巴瘤 2 例,胃肠道癌 4 例,乳腺癌 4 例,卵巢癌 1 例。29 例肺癌样本中 24 例进行了肺腺癌基因检测,其中 9 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基因突变,包括 E19(del E746-A750)缺失突变 6 例和 E21(L858R)替代突变 3 例。 结论 细胞块技术对于恶性浆膜腔积液的诊断 有重要临床意义,有助于明确诊断并查找组织来源,同时能够进行组织分型及分子病理检测,有效指导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