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3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建立检测灵敏度更高的流式细胞血小板交叉配型(Flow-XM)的试验方法。方法对104名临床血小板输注>3次的患者作Flow-XM试验,同时采用经典补体依赖微量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型(NIH-CDC)方法作对照,比较2种方法的试验结果。结果血小板阳性检出率,Flow-XM试验为60.58%(63/104),NIH-CDC试验为26.92%(28/104)(P<0.01)。结论 Flow-XM试验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能够对原始结果全程质控,可使血小板交叉配型技术实现了标准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以便做好预防工作。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92名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患者进行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检测及HLA抗体检测,并调查其临床情况。结果 92名患者由免疫因素导致的PTR为61例(占66.3%),其中HLA抗体引起的血小板输注无效最常见(占40.2%)。在患者血清中多表现为GPⅡb/Ⅲa和GPⅠa/Ⅱa特异性糖蛋白抗体阳性。结论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主要原因为免疫因素。因此提倡配合性血小板输注,以提高其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中血小板CD36表达的筛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广州地区无偿捐献血小板供者群体进行血小板上CD36抗原缺失型筛查,并统计缺失频率.方法 对2011年2-5月来我血液中心捐献机采血小板的249位献血者标本,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血小板上CD36抗原的表达.结果 在249位献血者中,共检出7例CD36抗原在血小板上表达缺失,频率为2.81%,且与血型无明显关联.结...  相似文献   
14.
目的用DNA测序的方法确定Ⅱ型CD36缺乏症基因型,分析该基因在广州献血者中的遗传方式。方法利用PCR-SBT(sequencing based typing,基于测序分型)技术对998名广州献血者的CD36基因编码区进行分析;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血小板及单核细胞表面CD36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在998样品中,野生型基因、1个单一的突变和2个突变者分别为980、12和6。Ⅰ型CD36缺失通常以2个突变基因型存在。结论Ⅱ型CD36缺失可能受单核细胞CD36蛋白基因剂量依赖性以及除编码区基因以外的遗传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基因遗传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中血小板特异性糖蛋白抗体和HLA抗体的表达。选择45例ITP患者,运用ELISA方法检测患者的血浆和血小板洗脱物血小板特异性糖蛋白抗体和HLA抗体。使用HPA分型试剂盒检测7个抗原系统HPA-1、2、3、4、5、6、15。结果表明,有45例患者检测到血清或者血小板洗脱物中存在血小板特异性糖蛋白抗体,其中以抗GPⅡb/Ⅲa/HIa和抗GpⅠb/Ⅸ最为常见;有11例患者同时表达HLA抗体和血小板特异性糖蛋白抗体。对病例37和40进行家系调查,发现这些病例所产生的血小板特异性糖蛋白抗体和HLA抗体与父母血小板抗原及HLA抗原不相合密切相关。结论:应用ELISA检测ITP病例的血浆和血小板洗脱物,并与病人的临床表现相结合,对提高ITP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2种抗体同时存在所致新生儿溶血病的试验诊断。方法患儿血液标本进行溶血病3项试验检测、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试验、血清游离抗体效价测定;产妇血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试验、血清游离抗体效价测定。结果患儿血液样本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游离抗体试验检出IgG抗-B、放散试验检出IgG抗-B和不规则抗体、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阳性且鉴定为IgG抗-D,血清IgG抗-B效价为8;产妇血清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阳性且鉴定为IgG抗-D,血清中IgG抗-B效价为128、IgG抗-D效价为32。结论对新生儿溶血病3项试验的结果要综合分析,必要时加做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试验,避免因抗体的漏检而导致的漏诊。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Eplets配型方法在HLA-Ⅰ类抗体所致血小板输注无效(PTR)患者中的适用性。方法以PCR-SBT方法检测24名PTR患者及血小板供者的HLA基因型;利用Luminex技术平台、采用抗-HLA检测试剂(LSA)检测患者的HLA特异性抗体(DSA);再借助HLA Matchmaker软件获得患者的预存HLA-Ⅰ类抗体对应的表位(Eplets)及DSA荧光指数中值(MFⅠ);最后统计分析Eplets错配数对PTR的影响。结果对DSA不同MFⅠ阈值(1 000—3 000)的统计分析:DSA MFⅠ1 000时的血小板输注效果最佳,且随着DSA MFⅠ的增加,血小板输注效果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本组32次输注有效与PTR患者的DSA MFⅠ平均值分别为1 289.67±1 121.83 vs 4 078.60±2 578.57(P0.01),Eplets错配数0—5的患者与错配数5的患者输注效果分别为29.38±22.47 vs 18.47±15.38(P0.05)。结论 Eplets配型方法结合DSAMFⅠ水平可筛选到适合的血小板供者,从而避免对于HLA-Ⅰ类抗体所致的PTR,保证输注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凝胶直接抗球蛋白试验的特点及其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实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提高致敏红细胞检出率。方法检测临床诊断疑似AIHA标本135例。用Coomb’s凝胶试剂卡对受检标本进行直接抗球蛋白试验。以试管法直接抗球蛋白试验作对照。凝胶法阳性者用单特异性IgG和C3d凝胶试剂卡进行分型。结果试管法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19例,Coomb’s凝胶直接抗球蛋白试验(GDAT)阳性24例,两种检测方法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24份凝胶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标本进行IgG和C3d分型.其中IgG+C3d型7例(29%),IgG型13例(54%),C3d型4例(17%)。结论凝胶直接抗球蛋白试验不需洗涤红细胞,操作简便,重复性好;检测致敏红细胞灵敏度优于试管法,在AIHA实验诊断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基于测序的人类白细胞抗原分型(HLA-sequencing-based typing,HLA-SBT)和PCR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技术在人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hESC)应用前检测中的运用,建立人胚胎干细胞系的基因型档案.方法 人胚胎干细胞系SYSU-I、SYSU-3,分别培养到20代、40代,应用PCR寡核苷酸特异测序探针(sequence specific olignucleotide probe,SSO)技术检测两株细胞系的HLA-A、-B、-DR位点的低分辨分型,再利用HLA-SBT技术检测两株细胞系的HLA-A、-B、-DR位点的高分辨分型.应用PCR-STR技术检测两株细胞系的基因遗传标记.结果 获得两株hESC细胞系的HLA高分辨分型和STR基因型.结论 可以运用HLA-SBT和PCR-STR技术建立人胚胎干细胞应用前的基因型档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