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55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29篇
外科学   87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1.
著名国际腹膜透析专家、国际腹膜透析学会前主席、国际腹膜透析杂志前主编Dimitrios G Oreopoulos教授于2012年4月25日不幸逝世.这不仅是他家人,也是国际肾脏病学界尤其是腹膜透析领域的重大损失.我们和全世界的肾科医生一道,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沉痛悼念这位为腹膜透析事业做出杰出贡献,并对中国腹膜透析事业给予极大关注和支持的腹膜透析之“父”.  相似文献   
112.
目的 检测活动性狼疮肾炎 (LN)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钙调磷酸神经酶(calcineurin ,CaN)活性及其与PBMC分泌免疫球蛋白、自身抗体的关系 ,探讨FK5 0 6治疗狼疮肾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活动性LN患者PBMC ,应用发色底物法检测胞质CaN活性 ,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细胞培养上清免疫球蛋白和抗dsDNA抗体。结果 ①单纯培养时 ,LN组CaN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 [(4 8 6± 4 7)nmol/mg蛋白vs(8 9± 2 7)nmol/mg蛋白 ,P <0 0 0 1 ];在PMA +Ionomycin刺激下 ,各组CaN活性均升高 ,LN组CaN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71 2± 1 2 9)nmol/mg蛋白vs (34 2± 8 4 )nmol/mg蛋白 ,P <0 0 0 1 ];②单纯培养时 ,LN组PBMC培养上清中IgG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2 1 0 8± 6 0 0 )mg/Lvs (1 4 97± 5 1 6 )mg/L ,P <0 0 5 ];刺激条件下 ,LN组Ig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4 991± 1 2 0 2 )mg/Lvs (3374± 1 1 6 6 )mg/L ,P <0 0 0 1 ];③单纯培养时 ,LN组PBMC培养上清中抗dsDNA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1 37± 0 1 6 )BIvs (0 71± 0 0 5 )BI,P <0 0 5 ];刺激条件下 ,LN组抗dsDNA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2 38± 1 1 7)vs (1 0 9±0 0 2 )BI ,P <0 0 0 1 ];④CaN特异的拮抗剂FK5 0 6显著抑制LNPBM  相似文献   
113.
PPARγ在狼疮肾炎患者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在狼疮肾炎(LN)不同病变类型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肾脏病理改变之间的关系,探讨PPARγ在LN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根据临床及肾活检病理诊断,选择LN不同病变类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Ⅱ型(6例),Ⅳ型(8例),Ⅴ型(7例)。以肾脏肿瘤切除术中远离肿瘤部位的正常肾组织(6例)为对照。光镜下观察并计数肾脏病变活动指数、间质病变指数;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各例肾组织PPARγ的表达进行检测,并对其与肾脏病变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LN患者肾组织。肾小管、肾小球及间质浸润细胞中PPARγ脚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上调,其中Ⅳ型LN肾组织肾小管、肾小球及间质浸润细胞PPARγ表达显著高于Ⅱ型、Ⅴ型;肾小球PPARγ染色阳性细胞数目与肾脏病理活动积分及间质病变指数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94;P<0.01)。结论PPARγ在LN肾组织肾小管、肾小球及间质浸润细胞高表达对于限制LN肾脏病变发展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4.
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临床应用已30年,患者生存及技术存活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15.
目的 研究应用不同腹膜透析液对大鼠腹膜间皮细胞(RPMCs)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合成的影响。方法 分离培养的RPMC分为6组,分别以不同腹膜透析液[1.5% Dextrose(低糖组)、2.5% Dextrose(中糖组)、4.25% Dextrose(高糖组)、7.5% Icodextrin(糊精组) ]进行刺激培养,而无血清DMEM为阴性对照(对照组), TGF-β1(2.5 ng/ml)为阳性对照(阳性对照组)。刺激培养24 h后,RT-PCR法检测RPMCs的CTGF mRNA、胶原Ⅰ mRNA、α-SMA mRNA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RPMCs的CTGF、胶原Ⅰ、α-SMA蛋白表达以及培养上清中的CTGF蛋白表达。结果 各组均见CTGF mRNA表达,高糖组、阳性对照组CTGF mRNA 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中糖组、低糖组及对照组(P < 0.05);中糖组与糊精组CTGF mRNA 表达亦显著上调(P < 0.05)。各组细胞均检测到CTGF蛋白质表达,为相对分子质量38 000及 25 000的2种亚型,与RT-PCR结果一致。高糖组、阳性对照组CTGF 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糊精组、中糖组、低糖组及对照组(P < 0.05)。RPMCs培养上清液中检测出CTGF 38 000亚型的表达,其表达强弱趋势与CTGF在细胞中表达一致。高糖组、阳性对照组胶原I mRNA、蛋白质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其余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各组α-SMA mRNA、蛋白质表达未见显著性差异(P > 0.05)。结论 正常培养的RPMCs表达低水平的CTGF。腹膜透析液、尤其是高浓度葡萄糖透析液,能明显上调CTGF表达的水平,这可能是导致长期腹膜透析过程中腹膜结构改变的机制之一。糊精腹膜透析液生物相容性可能优于高浓度葡萄糖透析液。  相似文献   
116.
弥漫增生型狼疮肾炎中西医结合诊治标准   总被引:20,自引:8,他引:12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专业委员会在上海“第三届国际中西医结合肾病会议”上对弥漫增生型狼疮肾炎 (LNWHOⅣ型 )提出诊治建议 ,以便于共同开展研究 ,对中西医结合治疗LNWHOⅣ型获得循证医学的证据。   1 诊断1 .1 诊断标准 参照美国风湿病学会 1 982年修改的诊断标准。①蝶形红斑 ;②盘状红斑 ;③光敏感 ;④口腔溃疡 ;⑤多发性关节炎 ;⑥浆膜炎(胸膜或心包膜 ) ;⑦肾损害 ,细胞管型尿持续性蛋白尿 >0 .5 g/d ,细胞管型尿 ;⑧神经系统病变 ,癫痫或精神病 ;⑨血液系统异常 ,溶血性贫血或白细胞 <4.5×1 0 9/L ,至少 2次 ,或淋…  相似文献   
117.
中西医结合治疗增生型狼疮肾炎3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增生型狼疮肾炎 (PLN)的效果。方法 :将 76例 PLN患者随机分为西医组和中西组。西医组予强的松和环磷酰胺治疗 ;中西医组在西医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狼疮方。 1 2个月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复发率、副作用和生活质量。结果 :中西医组疗效优于西医组(P<0 .0 5 )。中西医组完全缓解 2 6 .3 % ,显著缓解 5 2 .6 % ,部分缓解 1 3 .2 % ,无效 7.9% ,西医组完全缓解 1 0 .5 % ,显著缓解 3 9.5 % ,部分缓解 3 .42 % ,无效 1 5 .8%。中西医组复发率低于西医组 ,分别为 1 0 .5 %和 3 4 .2 % ,P<0 .0 5 ,中西医组副作用少 ,生活质量改善优于西医组 (P<0 .0 5 )。结论 :PLN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18.
作为我国高等医学教育补充的高等卫生职业技术教育能否适应当前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要求,与临床专业教师密切相关。目前,高职临床专业的教师主要在与哲理教育的融汇贯通、掌握教育、教育心理学知识及传授预防医学、社区医学和卫生保健知识等方面尚存在不足。应通过改革高职教育教学模式、努力提高在职教师的业务水平、严格选择专业教师来源及任前培训等方法,建立一支适应当前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模式需要的社区全科医学专业的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19.
糖尿病肾病尿毒症透析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D)与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在糖尿病肾病(DN)尿毒症患治疗中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9例接受透析的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其中61例进行CAPD治疗,48例进行HD治疗,对比两组患的生存率、主要并发症、死因。结果:透析前合并有全身小动脉 经、心血管疾患、视网膜改变或年龄>60岁,行CAPD治疗并发症减少,生活质量提高。结论:糖尿病肾病患合并有全身小动脉硬化、心血管不稳定、视网膜病变或年龄>60岁更适于CAPD治疗。  相似文献   
120.
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临床应用已30年,患者生存及技术存活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