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5篇
临床医学   73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263篇
综合类   103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71.
用特殊的加热压缩方法固态压缩法 (solid statecompression ,SC)加工左旋聚丙交酯 (poly L lac tide ,PLLA) ,获得高强度SC PLLA(弯曲强度 2 5 0Mpa,剪切强度 190Mpa)。将SC PLLA棒 (3.2mm× 30mm) ,置于PBS液或植入兔的皮下和股骨内 ,定期观察粘均分子量、结晶度、扫描电镜 (SEM )形态和机械性能 (弯曲强度和剪切强度 ) ,研究该材料的降解特征和强度特性 ,以评价其作为矫形外科骨固定装置材料的价值。结果表明 ,各组分子量在前 12周下降迅速 ,其后缓慢下降 ,至 72周时 ,各组分子量降解 98%以上 ;结晶度则与此相反 ,12周内上升迅速 ,36周达最大。SEM见SC PLLA降解前内部有大量排列整齐的纵向纤维 ,并随降解而破坏并出现孔隙。SC PLLA降解 2 4周后 ,各组的弯曲强度仍维持在 180MPa以上 ,剪切强度在 75MPa以上 ,都大于皮质骨强度 ,提示材料的强度维持时间满足一般的骨内固定要求。因此SC PLLA是一种有前途的生物可吸收接骨材料  相似文献   
72.
医源性椎动脉损伤及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脊柱外科中 ,出现医源性椎动脉损伤是极为严重的并发症。尽管目前其确切的发生率尚不清楚 ,但随着颈椎手术的广泛开展以及颈椎内固定的广泛应用 ,出现医源性椎动脉损伤的可能性会增加 [1、2 ] ,应引起临床上的重视。脊柱外科医师不但应熟悉椎动脉的解剖 ,而且应了解有关椎动脉损伤的预防和处理 ,尽可能避免医源性椎动脉的损伤或最大限度地降低损伤的危害。一、医源性椎动脉损伤及原因(一 )颈椎前路手术 临床上颈椎前路手术时发生医源性椎动脉损伤的病例于 1973年首次报道。据统计 ,其发生率为 0 .3%~ 0 .5 % [2、3] ,但有些作者认为实际…  相似文献   
73.
生长因子对鼠成骨细胞钙离子浓度变化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应用粘附细胞仪(ACAS),观察了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单独应用及与骨形态形成蛋白(BMP)、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联合应用,对鼠成骨细胞内钙离子(Ca2+)浓度的影响。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取1~2天龄SD纯种大鼠的颅盖...  相似文献   
74.
多发性创伤后巨噬细胞吞噬凋亡白细胞的功能变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严重创伤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发生机制可能与巨噬细胞功能损伤有关。为了验证这一假说,比较了创伤组和对照组之间巨噬细胞吞噬凋亡细胞的能力变化。  相似文献   
75.
多发伤合并休克早期大鼠肝脏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多发伤合并休克早期大鼠肝脏中细胞凋亡的发生情况。方法 采用 D N A 琼脂糖凝胶电泳、原位末端标记( I S E L) 、光镜和电镜检测细胞凋亡,并测定 D N A 片段百分率(ap % ) 作定量分析。结果 检测到凋亡所特有的 D N A 梯形条带, I S E L 法亦显示阳性结果,证实创伤后肝脏中细胞凋亡的存在且ap % 与 A L T、 A S T 和 T B 间存在正相关( P< 0 .001) 。在复苏后6 小时,ap % 均随创伤程度加重而升高。在6 处创伤合并休克组,复苏后1 小时ap % 已显著升高,3 小时达顶峰,以后逐渐下降。形态学结果显示,细胞凋亡主要发生于早期,肝细胞、枯否氏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均可发生凋亡,而后期以坏死为主。结论 多发伤合并休克早期大鼠肝脏中发生细胞凋亡,且可能参与早期的肝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76.
Orion锁定型颈椎前路钢板系统在颈椎外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70,自引:4,他引:66  
目的 研究和评估Orion锁定型颈椎前路钢板系统在颈椎外科的价值和作用。方法对6例颈椎疾病患者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并采用ACLPS内固定。结果 16例中13例获随访≥6个月。所有病例植骨均完全愈合,无一例发生网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ACLPS操作简单,可提供有效的固定节段稳定性,适用于颈椎失稳、颈椎外伤国、肿瘤及退行性变的治疗。  相似文献   
77.
胸腰椎骨折分类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胸腰椎骨折分类的历史和现状Nicoll[1] 在 1949年将胸腰椎骨折分为 4型 :前方楔形骨折 ;侧方楔形骨折 ;骨折脱位 ;椎弓骨折。然后根据棘间韧带是否完整及骨折的位置判断其稳定性。其中稳定性骨折分为前方楔形骨折、侧方楔形骨折和腰 4以上的椎板骨折 ;不稳定性骨折分为复合棘间韧带损伤的所有半脱位的骨折、骨折脱位、椎弓骨折和腰 4(L4 )、腰 5 (L5)的椎板骨折。196 3年 ,Holdsworth[2 ] 提出双柱概念 ,即 :前纵韧带、椎体及其椎间盘和后纵韧带为前柱 ,椎后复合结构为后柱。并根据后柱受损与否将胸腰椎骨折分为两大…  相似文献   
78.
目的评价果胶/聚乙烯醇复合水凝胶人工髓核植入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并通过与腰椎前路融合比较,探讨其对邻近节段运动范围和椎间盘内压的影响。方法采用6具新鲜人体腰椎标本(L3~L5)在机器人脊柱测试机上进行生物力学测试。观察正常椎间盘、CoPP人工髓核置换和腰椎前路cage植入3种状态下L4/5和L3/4的运动范围以及L3/4椎间盘内压的变化情况。结果在L4/5手术节段,CoPP组与完整椎间盘组的角位移除左侧屈运动方向差异有显著性外(P<0.05),其他方向两者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而cage组与完整椎间盘组或CoPP组之间,在所有的运动方向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相邻上节段L3/4,CoPP组与完整椎间盘组的运动范围除左侧屈运动方向差异有显著性外(P<0.05),其他方向两者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而cage组与完整椎间盘组或CoPP组之间,在所有的运动方向,L3/4运动范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CoPP组与完整椎间盘组的椎间盘内压在所有的运动方向两者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cage组与完整椎间盘组或CoPP组的椎间盘内压在前屈后伸及左右侧屈运动方向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在轴向旋转方向,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CoPP人工髓核植入能保留手术节段的运动功能,稳定脊柱;相对腰椎融合手术,CoPP对相邻节段运动范围和椎间盘内压无明显影响,从而可降低或避免相邻节段退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9.
目的:通过测量颈椎前路融合内固定或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关节突间压力的变化,探讨两种手术对颈椎手术节段后部结构的力学影响。方法:6具成年男性新鲜尸体颈椎标本(C2~C7)作为测试对象,分为完整颈椎组、人工椎间盘置换组及前路融合内固定组。在完整颈椎测试后,所有标本先后行C4/5节段Prestige-LP人工椎间盘置换和前路C4/5节段植骨融合固定术后进行测试。将预制的压敏片置于C4/5左侧关节突关节内,标本先给予75N跟随载荷,再持续加载纯力偶进行三维运动测试。屈伸和侧屈最大运动载荷为2.0N·m、旋转最大运动载荷为4.0N·m,测量加载后的运动范围和零运动载荷、最大运动载荷时的关节突间压力。结果:与零运动载荷时相比,在运动加载后完整颈椎组和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组在后伸、左侧屈和右旋时均表现出左侧关节突间压力明显增大(P0.05);但前屈、右侧屈和左旋时左侧关节突间压力变化没有差异;颈椎前路融合内固定组各运动加载后关节突间压力与零运动载荷下压力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三个测试组间比较,完整颈椎组和人工椎间盘置换组在各运动载荷下的关节突间压力最为接近;颈椎前路融合内固定组虽然在后伸、左侧屈和右旋时关节突间压力都有减小,但与其他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椎人工椎间盘成形术后关节突间压力与正常颈椎相比没有明显改变,可以有效地维持关节突间正常生理压力。  相似文献   
80.
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腰椎后外侧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技术和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3月~2007年3月共收治40例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龄35岁(17~63岁),突出节段L5/S1 8例,L4/5 30例,L3/4 2例.采用局部浸润麻醉,C型臂X线透视引导下定位,后外侧入路经皮穿刺进入椎间孔,工作套管逐级扩张,显露突入椎管后外侧的椎间盘组织,在内窥镜直视下行突出髓核组织切除术.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改良MacNab标准评定手术疗效.结果:本组无术中硬脊膜破裂和血管、神经损伤并发症.5例患者术后出现下肢一过性痛觉过敏,经保守治疗1周后症状缓解.平均手术时间70min(40~150min),出血5~20ml,平均术后下床时间36h(24~48h),平均住院时间5d(3~10d).随访时间12个月.下肢坐骨神经痛VAS评分术前为8.5±1.2分,术后3d时为3.5±1.4分,末次随访时为1.5±1.1分;术前、术后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MacNab标准临床效果评定结果为优30例,良6例,可4例,优良率90%.结论: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创伤小、出血少、视野清晰、操作精细、术后恢复快、手术效果优良,是治疗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的优选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