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0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8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72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3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研究氯丙嗪(Chl)、维拉帕米和阿斯匹林对撤除苯巴比妥钠(Phe)引起的小鼠肝细胞凋亡有无抑制作用及其时效关系。方法:以肝DNA含量、肝/体重比、DNA片段含量、DNA电泳、原位DNA末端标记试验(TUNEL)及形态学改变为指标,研究Phe 75mg·kg~(-1)·d~(-1)ip诱导小鼠肝细胞增殖及撤药后增殖肝回落的动态过程,并观察Chl25mg·kg~(-1)、维拉帕米50mg·kg~(-1)或阿司匹林60mg·kg~(-1)ip对小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时程效应。结果:Phe诱导小鼠肝细胞增殖及停药后增殖肝的回落由增殖期、平台期、快速回落期和缓慢回落期四个时相组成,快速回落期是一个典型的凋亡过程,其早期能被钙调蛋白拮抗剂Chl阻断。结论:钙调蛋白在撤除Phe引起的小鼠肝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2.
抗T、B淋巴细胞血清的研制及其在免疫病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近年来,国外相继报道了应用人胸腺细胞,外周血B细胞制备ATG和ABG的方法。迄今大多数研究和治疗报告中所用的ATG仍然利用胸腺细胞作为抗原进行制备。然而,最近的研究已经证实,淋巴细胞在不同阶段,其抗原表达不完全相同。抗胸腺细胞血清并不能完全代替抗T淋巴细胞血清。目前,尚未见有利用多种淋巴组织中T细胞联合制备ATG的报道。我们应用尼龙毛柱-玫瑰花环梯密度离心双重分离法分  相似文献   
53.
目的:建立分泌mMIP-1α的小鼠肝癌细胞株,并观察其体内致瘤性。方法:mMIP-1αcDNA被克隆入pBabe puro逆转录病毒载体,构建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Babe-puro-mMIP-1α转染包装细胞,嘌呤酶素抗性细胞培养上清感染小鼠肝癌细胞系Hepa1-6,RT-PCR和免疫组化分别检测Hepa1-6,Hepa1-6-mMIP-1α的mMIP-1αmRNA和mMIP-1α蛋白折表达。绘制Hepa1-6-mMIP-1α与Hepal1-6手长曲线观察细胞的生长,琼脂糖凝胶打孔法体外观察Hepa1-6-mMIP-1α分泌蛋白对小鼠脾细胞的趋化作用。观察Hepa1-6-mMIP-1α体内瘤性。结果:构建了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Babe puro-mMIP-1α,Hepa1-6不表达mMIP-1αmRNA及蛋白,Hepa1-6-mMIP-1α表达mMIP-1αmRNA和蛋白。Hepa1-6-mMIP-1α与Hepa1-6的生长曲线基本一样,Hepa1-6-mMIP-1α分泌了对小鼠脾细胞有趋化作用的分子。Hepa1-6-mMIP-1α体内致瘤性降低。结论:Hepa1-6-mMIP-1α能产生mMIP-1α,mMIP-1α分泌了对小鼠脾细胞有趋化作用的分子。Hepa1-6-mMIP-1α体内致瘤性降低。结论:Hepa1-6-mMIP-1α能产生mMIP-1α,mMIP-1α不改变细胞体外生长状况,嫌生的mMIP-1α有趋化活性,mMIP-1α能使Hepa1-6-mMIP-1α致瘤性降低。  相似文献   
54.
张瑞萍  金增强  倪海东  彭玲  戴建新  王皓  郭亚军 《肿瘤》2006,26(10):877-881
目的:构建嵌合T细胞受体(chimeric T cell receptor,chTCR),它包括识别肿瘤相关抗原erbB2的单链抗体、共刺激分子CD28和CD3的信号转导链ζ,将其依次克隆入载体pcDNA3中,电转染入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使嵌合T细胞受体在T细胞表面表达,并验证其在体外和体内的抗肿瘤作用,为肿瘤的过继性免疫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抗erbB2的单链抗体(由本所保存),人CD28分子的部分胞外段、跨膜区和胞内段,CD3ζ链的胞内段(分别由RT-PCR的方法获得)依次克隆入载体pcDNA3中,经酶切鉴定正确后,电转染进入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结合Her2蛋白的功能;细胞杀伤试剂金检测T细胞的抗原特异性杀伤功能;并在裸鼠体内验证其对人的乳腺癌细胞株BT-474移植瘤的杀伤效应。结果:成功构建了抗erbB2嵌合T细胞受体并表达在人的T淋巴细胞表面,体外证明能结合Her2肿瘤抗原,并有抗原特异性的杀伤功能,在BALB/c裸鼠体内对表达erbB2的肿瘤细胞BT~474有显著的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结论:表达嵌合T细胞受体的T淋巴细胞在体外和体内有抗原特异性的杀伤肿瘤的作用,是一种新的肿瘤过继性的免疫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55.
目的:证明上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与白血病发生和骨髓再生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鸡原始红细胞增多症病毒癌基因V-erbB作探针,进行Southern印迹杂交,对8例不同贫血状态下的血液病,包括5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1例家族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及其亲属,1例缺铁性贫血(IDA)和1例范柯尼贫血(FA)等进行检测,并以7例AL、MDS和AA父母为对照。结果:MDS和AL有C-erbB1重排/扩增。患者父母仅有C-erbB1重排,大多数无胚系扩增;MDS和IDA有C-erbB1胚系扩增,但IDA无C-erbB1重排;正常人大多数与其父母一样,既无C-erbB1胚系扩增,也无C-erbB1重排。结论:C-erbB1即EGFR基因重排/扩增与MDS和AL有关,且其胚系扩增可能还与骨髓再生相关。白血病的发生还可能与骨髓再生有负相关,且对EGF不依赖。  相似文献   
56.
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常见于亚非地区,近年来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有明显增高的趋势.肝癌发病隐匿、发展快、预后不佳.随着AFP和各项显像技术广泛应用,发现了不少小肝癌病例,使肝癌手术进入了亚临床水平,目前几无手术死亡.小肝癌术后五年生存率达70.5%.尽管目前手术切除是最好的治疗方法,但同其它实体肿瘤治疗相比还有相当差距.近年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对影响肝癌预后的可能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现仅就几个主要的方面作一综述.临床与肝癌生存有关的因素  相似文献   
57.
目的观察冷血浆停搏液对未成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14~26日龄日本大耳白兔20只,建立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随机抽取4只作为正常对照组(C组),其余16只随机均分为冷血浆组(P组)和冷血组(B组)。C组灌注10minK-H液终止灌注,取右室心肌做检测用。P组、B组降温同时开始分别灌注冷血浆停搏液和冷血停搏液(4℃)15mL/kg,低温(10℃)停搏30min开始复温,再灌注37℃K-H液10min后,采集、处理和保存右室心肌标本。TUNEL法测定心肌细胞凋亡。RT-PCR检测Bcl-2mRNA,行半定量分析。结果C组心肌组织凋亡率为0,P组和B组均出现心肌细胞凋亡,P组凋亡率低于B组(P<0.05)。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以使心肌组织中Bcl-2mRNA表达减弱,B组Bcl-2mRNA表达减弱更为明显,P组、B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未成熟心肌缺血-再灌注伴有细胞凋亡。冷血停搏液、冷血浆停搏液对未成熟心肌缺血均具有保护作用,而冷血浆停搏液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8.
1895年,Charles Richet和Jules Hericourt将狗的抗血清应用于进展期肿瘤患者,尽管产生了明显的抗异种蛋白的免疫反应,但仍有部分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改善。因为特异性及纯度较差,这样的抗血清并未治愈患者。治疗性抗体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具有更高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以下简称单抗)成为研究的主流。  相似文献   
59.
目的:观察人反义IGF-Ⅰ基因转移对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效果。方法:将反义IGF-Ⅰ基因转导至大鼠球囊损伤的颈动脉再狭窄模型中,21天后观察其对新生内膜形成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损伤血管新生内膜/中层面积比降低了41%(P<0.001)。结论:反义人IGF-Ⅰ基因治疗可能对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60.
目的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表达嵌合T细胞受体(ch-TCR)分子的逆转录病毒载体(由抗 erbB2的单链抗体和信号传导链CD3ζ组成),感染预先刺激的小鼠T细胞,使得T细胞能以MHC非限制性的方式在体外识别并杀伤肿瘤细胞,为肿瘤的过继性免疫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将抗erbB2的单链抗体、CD8分子绞链区、CD3ζ链的跨膜区和胞内段依次克隆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CMMP中,与另外两个辅助载体pHDM.G和pMD.MLVgag.pol共同转染293T细胞,包装获得病毒颗粒,感染NIH3T3细胞检测病毒滴度。取适量病毒液感染预先刺激的小鼠CD3+T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嵌合受体在细胞表面的表达,非放射性的细胞杀伤试剂盒和ELISA检测试剂盒分别检测T细胞的抗原特异性杀伤和细胞因子分泌的功能。结果成功构建抗erbB2嵌合T细胞受体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检测病毒滴度为(2.1±1.1)×108IP/ml。体外感染T淋巴细胞的效率为(45±5)%。体外能杀伤erbB2+的肿瘤细胞SK-BR-3、D2F2/E2,而对erbB2-的肿瘤细胞 MCF-7、D2F2无杀伤功能,并能分泌Th1型细胞因子GM-CSF和IFN-γ。结论表达抗erbB2嵌合T细胞受体的T淋巴细胞体外具有MHC非限制性的、erbB2抗原特异性的杀伤肿瘤细胞和分泌 Th1型细胞因子的功能,为下一步的体内实验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