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189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35篇
肿瘤学   5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中国营养学会1989年首次制定的《我国的膳食指南》,根据我国食物资源和人民群众营养状况以及营养科学要求,确定了膳食八原则。它对引导居民科学膳食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人群营养状况的变化和营养科学的新发展,中国营养学会对《我国的膳食指南》进行了修订,并于1997年4月向全国公布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为了解中国居民对膳食指南的知晓倩况及态度,为即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宣传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由中国营养学会青年委员会组织了本次调查。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 (1)调查时间:于19…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rh—TNFα)静脉输注对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增强作用及影响因素,并分析其与rh—TNFα抗肿瘤作用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具有明确病理诊断的复治或拒绝放、化疗的乳腺癌、恶性淋巴瘤、肾癌和恶性黑色素瘤患者,静脉输注rh—TNFα,100万U/m^2,每日1次,每周连续5日,连用4周为1个疗程。采用免疫荧光直标染色法染色,以流式细胞仪检测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NK细胞变化,同时评价抗肿瘤治疗的疗效。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免疫功能变化与抗肿瘤客观疗效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rh—TNFα给药后可提高患者外周血NK细胞和T细胞亚群数量,但CD4/CD8比值变化不明显,NK细胞和T细胞亚群的变化与rh—TNFα的抗肿瘤客观疗效的相关性不显著。结论:rh—TNFα具有一定的改善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但这种免疫增强作用可能不是其抗肿瘤疗效的最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3.
炎症性肠病(IBU)本病包括克罗恩病(CD)和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UC)。溃结(UC)病因虽未完全阐明,但多数学者认为与遗传因素、免疫功能障碍、感染及精神因素有关。现将38例炎症性肠病的药物治疗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人体骨密度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伴随世界人口老龄化 ,骨质疏松症日益严重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而骨密度是判断该病的主要标准。本文主要综述了国外关于人体骨密度影响因素的研究 ,如身高、体重、激素、膳食及其他因素 ;并阐述了骨密度在人一生中由低水平到峰值骨密度然后又降低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中国慢性病控制中膳食关键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分析膳食结构对健康的影响,探讨预防人群慢性病和促进健康的膳食关键因素。方法以“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为基础,首先根据粮谷类食物供能比、碳水化合物供能比、脂肪供能比等膳食结构指标的人群分布及已有的推荐标准,将人群分为若干水平组,然后采用协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不同组别在调整年龄、性别、地区等因素后常见慢性病指标的差异,并用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控制混杂因素(年龄、性别、地区、能量摄入、非睡眠静态牛活时间等)后,人群慢性病患病率随膳食结构变化的趋势及不同膳食结构下人群患各种慢性病的相对危险度(OR),进行趋势检验。结果随着粮谷类食物供能比的增加,人群体重指数(BMI)、血浆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月日固醇(LDL—C)水平均显著下降,患超重、肥胖、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的风险显著降低,人群低体重患病率则上升;随着碳水化合物供能比的增加,人群BMI、TC、LDL—C水平下降,相应人群超重及肥胖、高胆固醇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的患病风险越低,但在粮谷类食物供能比〉75%时,人群低体重患病率则明显卜升;而脂肪供能比越高,人群BMI、TC、LDL—C水平均显著上升,相应人群超重及肥胖、高胆固醇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的患病风险也增加,人群低体重率则降低。结论保持粮谷类食物占适宜比例的膳食结构,坚持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对于维护健康和预防慢性病具有重要意义;现有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如能加以适当调整,是一种较好的膳食结构。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分析山西营养与慢性病家庭队列人群BMI与总死亡率的关系。方法 以"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山西省调查人群为基线建立队列,于2015年12月至2016年3月对研究对象进行随访调查,对逝者进行死因回顾调查。2002年基线信息完整的≥ 18岁研究对象7 007人,随访到5 360人,随访率为76.5%。将研究对象按BMI分为8组,计算死亡率,以死亡率最低组作为参照,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估计全人群、分性别、年龄(≥ 60岁、<60岁)的各组死亡风险比(HR)及95% CI,模型调整基线年龄、性别、吸烟、饮酒、文化程度等因素,并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 共随访67 129人年,平均随访12.5年,死亡615人,队列总死亡率为916/10万人年。BMI为26.0~27.9 kg/m2组死亡率最低,以该组为参照组,多因素调整后,BMI<18.5、18.5~19.9、22.0~23.9和≥ 30.0 kg/m2组的死亡风险明显升高,调整HR值(95% CI)分别为1.90(1.26~2.86)、1.68(1.15~2.45)、1.49(1.08~2.06)和1.72(1.07~2.76)。对于≥ 60岁老年人,BMI<18.5 kg/m2组的死亡风险明显升高,调整HR值(95% CI)为1.94(1.20~3.15)。结论 BMI ≤ 19.9、22.0~23.9及≥ 30.0 kg/m2均会增加全因死亡风险。除关注肥胖外,低体重营养不良造成的老年人高死亡风险应特别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运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α)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中所有关于HIF-1α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关系的相关文献,合并各研究的OR值进行Meta分析。结果 HIF-1α C1772T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发生的研究共纳入9篇文献,乳腺癌患者2 787例,对照组2 686例,G1790A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风险的研究共纳入4篇文献,其中乳腺癌患者796例,对照组651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C1772T以及G1790A基因型均与乳腺癌发病风险无明显相关。排除了对照组基因分布不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后,对C1772T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关系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显性模型(TT vs CT+CC)以及(TT vs CC)与乳腺癌发生有密切关系[OR=2.61,95%CI(1.32~5.15),P=0.006;OR=2.62,95%CI(1.33~5.16),P=0.005];对G1790A基因多态性研究进行敏感分析,未发现对总体分析结果有明显影响。结论 HIF-1α C1772T基因隐性模型个体发生乳腺癌风险可能增加,但HIF-1α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Cancer patients undergoing large dose radiotherapy exhibit multifaceted defects in their immune capacity that are likely to contribute to an increased susceptibility to infections and disease progression.The immune impairment may also constitute a barrier to effective immunotherapeutic interventions.Here,we evaluate whether supplementation with the male zooid of Antheraea pernyi extracts could enhance immune function in irradiated rats.Methods:Fifty male Wistar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相似文献   
20.
高聚生在肿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总结了近100篇发表的研究论文,述评了高聚生在肿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情况。高聚生属来源于金黄色葡萄球菌代谢产物中的超抗原。研究认为具有抑制和杀伤肿瘤,能明显的修复组织和细胞,升高白细胞,提高免疫功能等功效。其免疫学作用在于活化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和淋巴细胞杀伤活力,并能升高外周血中的白细胞,修复损伤的组织细胞,还能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它在肿瘤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单独腔内灌注具有消除恶性胸腹水的显著作用,与化疗药物同时灌注,大大提高胸腹水消除率。它能提高放、化疗疗效,大大提高单独化疗和放疗的有效率。也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减轻因放、化疗引起的胃肠道反应。因此其主要适应症为恶性肿瘤,白细胞减少,恶性胸腹水,以及具有降低放化疗引起的副反应和改善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