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研究白芷总香豆素抗惊厥作用。方法:采用最大电休克发作模型(MES)、戊四氮和3-巯基丙酸所致的小鼠惊厥模型,研究白芷总香豆素抗惊厥作用;采用旋转棒方法,研究白芷总香豆素神经毒性作用。结果:白芷总香豆素能明显降低MES模型小鼠的惊厥发生率,明显延长戊四氮和3-巯基丙酸所致模型小鼠的惊厥潜伏期,缩短惊厥持续时间,降低小鼠的死亡率,且无明显的神经毒性作用。结论:白芷总香豆素具有抗惊厥作用。  相似文献   
32.
目的 研究石菖蒲、安息香和苏合香挥发油促进罗丹明-123 (Rho-123)的肠吸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制作大鼠肠外翻模型,向肠囊内注入1.0 mL K-R营养液,将肠囊悬浮于45.0 mL 37℃的K-R溶液中.向肠囊外溶液中分别加入浓度均为60 μg/mL的石菖蒲、安息香和苏合香挥发油,孵育30 ain后加入Rho-123,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肠囊内Rho-123的含量.培养人结肠癌细胞Caco-2,分别加入浓度均为80 μg/mL的石菖蒲、安息香和苏合香挥发油作用48 h,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糖蛋白(P-gp)的表达;采用qPCR检测P-gp基因MDR1 mRNA的表达.结果 石菖蒲、安息香和苏合香挥发油均可增加大鼠空肠和回肠Rho-123的吸收速率常数和表观通透系数(P<0.01),降低P-gp及其基因MDR1 mRNA的表达(3者作用的降低率分别为53.15%、55.10%、61.86%及55.41%、16.24%、38.46%;P<0.01).结论 抑制P-gp及其基因的表达可能是石菖蒲、安息香和苏合香挥发油促进Rho-123肠吸收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3.
34.
经皮椎体强化术已广泛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 methyl methacrylate,PMMA)是目前常用椎体骨折填充材料,因其无生物降解性、组织相容性差、无成骨作用等缺点限制了其应用和发展。可吸收骨水泥作为新型的骨填充材料,具有组织相容性好、可降解性、安全有效、促成骨等作用,本文将对不同类型的可吸收骨水泥的特点和在椎体骨折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5.
目的比较改良支架成形术(S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应用改良SP(改良SP组)和PKP(PKP组)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患者。分别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前、术后3天、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伤椎Cobb角,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患者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等指标,比较两种手术的止痛效果、后凸畸形改善以及患者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共4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23.85±5.08 min和22.96±4.28 min,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ODI降低,伤椎Cobb角减少。两组患者术后3 d、3个月、6个月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伤椎Cobb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改良SP可以达到类似PKP的近期疗效,无论在缓解疼痛、纠正椎体后凸畸形还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近期效果均满意。  相似文献   
36.
目的:研究红花-甘草配伍对寒凝血瘀证大鼠肠系膜动脉血管舒缩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冰水应激大鼠30d制作寒凝血瘀证大鼠模型,应用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测定大鼠肠系膜动脉血管收缩力。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苯肾上腺素(PE)收缩血管的量效曲线、β2受体拮抗剂ICI 118551预处理后肾上腺素(AD)收缩血管的量效曲线及沙丁胺醇(SAL)舒张血管的量效曲线均明显右移,最大收缩幅度(Emax)或舒张幅度(Rmax)均明显降低,pD_2值均明显减小;与模型组比较,红花组和红花-甘草组此三种量效曲线明显左移,Emax或Rmax明显升高,红花-甘草组的作用强于红花组。用高K^+和PE收缩血管,Ach对模型组大鼠血管的内皮依赖性舒张作用明显减弱,红花组和红花-甘草组Ach舒张血管的作用明显增强,红花-甘草组的作用强于红花组。结论:红花-甘草配伍能明显改善寒凝血瘀证大鼠肠系膜血管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肾上腺素受体和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37.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测定注射型骨水泥聚合后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的释放量及趋势,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首先将注射型骨水泥制备成3 ml球形试模并分为3组,分别于10 min、12.5 min、15 min将骨水泥球投入15ml的PBS液中,随后的60 min内每10 min洗脱1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洗脱液中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的浓度,从而计算出单体释放量及其时间变化曲线,同时比较这三组骨水泥试模单体释放量的差异。此外再将注射型骨水泥制备成3 ml圆饼形试模,比较同体积不同形态骨水泥试模单体释放量的差异。结果注射型骨水泥在放入PBS液后的前10 min释放出大量单体,约占70%以上,之后趋于稳定;10 min、12.5 min、15 min时间间隔的骨水泥1 h释放质量比分别为(7.3129±0.2557)mg、(4.9936±0.4705)mg,(1.2248±0.3294)mg;骨水泥球形试模、圆饼形试模1 h释放质量比分别为(6.6571±0.8457)mg、(10.2656±0.9887)mg。结论注射型骨水泥在聚合过程明确存在单体释放,在放入PBS液后的前10 min内即可释放总量的70%以上,之后趋于平稳。骨水泥的单体释放是一个表面现象,其释放量与植入体内的时机及骨水泥形态有关。  相似文献   
38.
目的:研究香附对川芎中阿魏酸(FA)在正常及偏头痛模型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影响。方法:用硝酸甘油制作偏头痛大鼠模型,给正常及模型大鼠灌服川芎和川芎-香附合煎液,采用HPLC法检测给药后不同时间大鼠血浆中FA的浓度,DAS2.0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正常组中川芎配伍香附后FA的吸收半衰期t1/2Ka明显缩短(P<0.05),达峰时间tmax提前(P<0.05),但其他参数与配伍前并无差异。模型组中川芎配伍香附后FA的Cmax、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分布半衰期t1/2α、表观分布容积V1/F 显著增大(P<0.01),达峰时间tmax提前,清除率CL/F显著降低(P<0.01)。结论:在正常大鼠体内,香附加快了FA的吸收,而在偏头痛模型大鼠体内,香附能减慢FA在体内的分布和代谢,延长药物成分在体内的作用时间,从而提高了FA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39.
目的了解骨科老年患者25-羟基维生素D(25(OH)D)、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及与骨折的相关性。方法2011.8~2014.12我院骨科老年患者428名,72.47±6.19岁,其中骨折192名。测定血清25(OH)D和PTH,腰椎(L1-4)、全髋、股骨颈骨密度。比较骨折与非骨折组25(OH)D,PTH及骨密度的差异;分析25(OH)D、PTH各组骨折和骨密度的差异;分析25(OH)D和PTH、骨密度的相关性;用相对工作特征曲线(relati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 curve)分析25(OH)D对骨折的预测价值。结果骨折组与非骨折组相比,25(OH)D水平及全髋和股骨颈骨密度偏低。不同25(OH)D水平组骨折发生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维生素D严重缺乏组、缺乏组骨折发生率较高。维生素D严重缺乏组、缺乏组、不足组的骨密度偏低,PTH增高组骨密度也偏低。25(OH)D与PTH、腰椎(L1-4)、全髋、股骨颈BMD存在相关性。ROC曲线下面积为0.529,不能以25(OH)D的水平预测骨折。结论骨科老年患者存在严重的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缺乏者骨折发生率明显增高,对其应从补充维生素D、预防跌倒、提高骨质量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40.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lvitamin D,25OHD)营养状况及其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3月在北京同仁医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716例(男性410例,女性306例),年龄32~93岁,平均年龄(58.78±11.31)岁,检测血清25OHD水平,应用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测定腰1-4、全髋及股骨颈的BMD。结果在71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维生素D严重缺乏者为230例(32.1%),缺乏357例(49.9%),不足97例(13.5%),充足仅32例(4.5%)。不同年龄组别中,血清25OHD水平以及缺乏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长、女性及维生素D缺乏为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维生素D缺乏严重,女性更为明显。血清25OHD缺乏程度越重,骨质疏松的发生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