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32篇
基础医学   41篇
临床医学   4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9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目的探讨一个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Marie-Tooth,CMT)家系的分子遗传学病因。方法对先证者及家系成员进行临床分析、电生理检查和系谱分析后,用直接测序法对先证者及家系成员进行GJB1(gap junction proteinβ1)基因突变分析。结果该家系9例患者临床表现及系谱分析符合X连锁显性遗传型CMT(CMTXD)特征;肌电图提示先证者及其父上、下肢多发对称性感觉/运动神经纤维脱髓鞘损害,合并轴索损害;基因分析显示该家系5例患者发生了GJB1 c.44G>A突变,女性为杂合子突变,男性为半合子突变。结论该家系为X连锁显性遗传型CMT家系,GJB1 c.44G>A突变是家系患者的分子遗传学病因。  相似文献   
102.
摘要:目的:初步探讨孕妇血浆游离DNA高通量测序用于产前胎儿性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的效果及临床可行性。 方法:2011年至2012年收集早、中孕期单胎孕妇5 540例,在知情同意的原则下采集外周血血浆进行游离DNA的高通量测序检测,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测序结果;对测序检出的性染色体非整倍体患者行羊水穿刺,进行染色体G显带分析。 结果:5 540例样本中测序方法共检出10例性染色体非整倍体,其中6例与G带核型分析结果一致,包括3例45,X,1例47,XXY,2例47,XYY,其余4例G带核型正常。 结论:孕母血浆游离DNA高通量测序可对性染色体非整倍体胎儿进行无创性产前检测,但存在假阳性,还需进一步完善实验方案以提高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评估胎儿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s,CHD)遗传学异常情况,为孕期管理和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 对产前超声检查发现为先天性心脏畸形的胎儿共81例,采用绒毛活检/羊膜腔穿刺/脐静脉穿刺获取胎儿细胞,进行细胞培养染色体分析;对显带分析无染色体异常胎儿,采用短串联重复标记结合多重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其22q11.2区域微缺失和微重复情况,异常胎儿再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证实.结果 81例先天性心脏畸形胎儿,发现染色体异常34例,22q11.2微重复1例,总异常发现率为43.2%;合并心外畸形胎儿染色体异常率高于单纯心脏畸形胎儿(64.5%vs.28.0%).染色体异常中,18三体有19例,占染色体异常病例的54.3%.结论 先天性心脏畸形的胎儿染色体异常率高,尤以18三体最为常见;如合并心外畸形,染色体异常概率明显增加;对显带分析染色体正常胎儿则需进行22q11.2区域微缺失和微重复检测.先天性心脏畸形胎儿的遗传学检测有助于孕期管理和遗传咨询.  相似文献   
104.
本文根据国内一般实验室的条件,借鉴国外实体瘤培养的经验,改进培养方法,对52例子宫平滑肌瘤标本用胶原酶Ⅰ(终浓度200υ—300υ/ml进行解离,培养基选用RPM 1640+20%胎牛血清+CMS国产张氏培养基添加剂,采用密闭式培养方法,应用普通恒温培养箱进行3—10天的短期培养,47例培养成功,均显带作了核型分析,率功率90.4%。认为此方法操作简单,成功率高,不需要特殊设备,试剂在国内均可买到,适合于国内一般实验室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5.
我们对38例原发性闭经,14例继发性闭经患者作了染色体分析,结果如下。材料和方法1988年8月~1990年12月,来遗传门诊咨询的52例闭经患者,其中原发性闭经38例,继发性闭经14例,除进行常规检查外,并取外周血进行常规培养、制片,应用G 及C 分带技术,每例镜下计数30个中期分裂相,如发现核  相似文献   
106.
唐氏综合征是新生儿最常见的一种染色体疾病,其活产儿发生率约为1/600~1/800[1].由于患儿智力低下,可长期存活且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避免此类患儿出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7.
目的:应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whole exome sequencing, WES)对患有语言运动发育迟缓及严重智力障碍的患儿及其父母进行分析,探讨基因水平的遗传学病因并明确临床诊断,进一步指导妊娠。方法:提取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DNA,采用外显子捕获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检测。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 2015)标准对患儿及父母检测出的变异进行致病性判定,结合患儿表型寻找致病基因及位点。利用Sanger测序法对致病位点进行验证。结果:患儿GNB1基因第7号外显子c.346 G>A (p.G116S)位点杂合错义突变为致病位点,患儿父母该位点均为野生型,此变异为患儿的新发突变。Sanger测序验证结果与外显子捕获测序结果一致。患儿为常染色体显性智力低下42型(Autosomal dominant mental retardation-42, MRD42)患者。结论:应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可对语言运动发育迟缓伴严重智力低下的患儿进行诊断,明确了该患儿的致病原因,有助于家系的遗传咨询并为再生育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8.
改良羊水原位培养法进行产前诊断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改良羊水原位培养法在产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抽取 138例孕16~ 30周孕妇的羊水 ,用全营养培养基 4ml+羊水细胞混悬液 5ml接种培养 ,适时改良法原位收获制片、分析。结果 :138例羊水培养均获成功 ,成功率 10 0 % ;平均培养时间为 7天 ;平均可分析核型数 38个 ,发现染色体异常 4例。结论 :用此法培养羊水成功率高 ,培养时间短 ,可分析核型多 ,培养适用范围宽 ,可满足临床产前诊断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早孕期产前筛查和超声检查在胎儿13-三体综合征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1例早孕期产前筛查结果患唐氏综合征风险率为1/30的妇女,进行羊水细胞核型分析及胎儿彩超系统筛查。结果: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46,XY,-13,+t(13q11,13q11);胎儿彩超系统筛查显示胎儿外观结构有脐疝、室间隔缺损、单脐动脉等异常。结论:早孕期产前筛查染色体高风险提示胎儿存在染色体畸变可能,胎儿超声筛查有助于染色体疾病的检出。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常规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及染色体芯片分析(CMA)技术在肾盂增宽胎儿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肾盂增宽可能的遗传学病因。方法:选取产前超声发现肾盂增宽并选择行侵入性产前诊断的102例胎儿。对102例胎儿采用常规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并对部分染色体核型结果正常的胎儿行CMA分析。对所有胎儿的妊娠结局及预后进行电话随访和病例资料追踪,新生儿随访至2岁。结果:102例肾盂增宽病例中,101例胎儿染色体正常,1例异常,为47,XX,+18,染色体异常率为0.98%(1/102)。60例CMA结果均成功获得分析,其中4例胎儿存在致病性拷贝数异常(CNVs)(6.6%,4/60),包括17q12微缺失综合征2例、15q11.2微缺失综合征1例、2q23.1微缺失综合征1例,CNVs大小范围0.467~1.53Mb。将进行CMA检测的肾盂增宽病例分为孤立性肾盂增宽(30例)和肾盂增宽合并其他异常(30例)两组,致病性CNVs的检出率分别为6.6%(2/30)、6.6%(2/30);根据肾盂增宽程度将行CMA检测的60例病例分为3组:轻度肾盂增宽、中度肾盂增宽和重度肾盂增宽,致病性CNV检出率分别为0(0/21)、11.1%(1/9)、10%(3/30)。产前胎儿肾盂增宽消退率63.5%,总消退率(含出生后消退) 85.8%,胎儿肾积水出生后手术率12.9%。结论:核型和CMA检测结果正常的胎儿肾盂增宽多于产前或出生后消退,染色体非整倍体和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是胎儿肾盂增宽的致病原因之一;核型和CMA检测对肾盂增宽胎儿进行产前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