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8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0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1.
肿瘤基因表达谱——肿瘤免疫学研究的新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表达谱代表了细胞中基因表达的状况。通过比较肿瘤细胞和相应正常组织细胞的基因表达谱所获得的信息 ,就可获得在肿瘤和正常细胞中差异表达的基因 ,进一步研究这些基因的结构和功能 ,对研究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肿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着重介绍了目前常用的研究肿瘤基因表达谱的各种方法 ,包括 m 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肿瘤基因表达谱的研究方法 ,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免疫毒素抗肿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海良 《现代免疫学》1992,12(2):120-122,F003
免疫毒素具有特异结合、高效杀伤靶细胞作用已被大量实验所证明。近年来,免疫毒素以肿瘤治疗的研究为中心,已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专家的关注,并且在实验性研究和临床肿瘤治疗中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将目前免疫毒素的作用机理;抗肿瘤的研究以及所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将不同年龄香猪的软骨细胞和可注射性材料复合物Pluronic混合在一起,以50×106/ml浓度接种到版纳猪的腹部皮下,在第1、2、4周取材作组织学检查,并进行软骨细胞表面标志的分析和测定淋巴细胞软骨细胞混合反应(MLChR)的强度.结果显示猪的软骨细胞仅表达MHCI类分子,分别来自胎猪、幼猪和成年猪的软骨细胞刺激MLChR的能力无显著差别,均表现抗原性较弱.经IFN-γ诱导后,软骨细胞表达MHC Ⅱ类抗原,能明显地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免疫病理学检测发现,在组织化的软骨中,第1周出现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第4周组织化软骨消失.上述结果提示,体内同种异体软骨细胞被迅速排异,可能与MHCⅡ类抗原诱导性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人结肠癌的裸鼠体内移植和导向治疗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应用人结肠癌建株LoVo细胞接种裸鼠,并鼠间移植传代,建立人结肠癌(HCC)裸鼠移植瘤模型。接种和传代的移植瘤具有相对稳定性,其成活率达100%。通过对移植瘤大体形态观察和病理组织学、兔疫组化、透射电镜检查,以及~(131)I标记抗CEA单抗的体内放免定位显像和免疫毒素导向抗肿瘤一系列实验研究表明这一模型无论从形态结构、病理特征、生物学标志和免疫学功能都与原发性肿瘤极为相似,因此对于肿瘤细胞胚胎基因再表达机制和肿瘤抗原的分析,以及肿瘤的实验诊断和导向治疗研究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SEREX肿瘤抗原基因表达蛋白的研制和血清学初步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利用基因工程方法获得SEREX肿瘤抗原基因原核表达蛋白 ,为进一步血清学分析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SEREX方法 ,筛选中国人卵巢癌cDNA表达文库。对获得的 3个阳性克隆基因MY OVA 2、MY OVA 7和MY OVA 13,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克隆其全长基因 ,原核表达和亲和层析获得目的蛋白 ,并采用Dot blot的方法初步检测了目的蛋白抗原在正常人和肿瘤患者中的血清学反应格局。结果 :获得了纯化的目的蛋白 ,采用点杂交对 13例正常人和 74例肿瘤患者血清的测定结果显示 ,MY OVA 13的抗体只在肿瘤组中检测到 ,在正常组中为阴性 ;MY OVA 2和MY OVA 7在两组人群的血清中自身抗体检出率均呈现阳性 ,不同的肿瘤类型的阳性率各不相同。结论 :基因工程获得的蛋白质抗原可望成为肿瘤的血清学诊断工具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一种特异快速地诱导扩增人外周血γδT细胞的方法 ,并比较了γδT细胞 ,NK和LAK细胞的抗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收集用不同单抗分别包被粘附的细胞 ,然后通过MACS细胞分选仪的分选 ,获取的细胞进行细胞增殖动力学、细胞表型、细胞杀伤活性的测定以及单抗阻断效应的分析。结果 :经MACS分离得到的γδT细胞 ,培养 2周后细胞数扩增 6 0 0~ 80 0倍 ,CD3,CD8和γδ细胞表达阳性率分别是 72 .2 9% ,5 8.0 2 %和 6 5 .98%。γδT细胞对NK敏感细胞K5 6 2以及NK不敏感细胞Raji和XG 7这 3种不同靶细胞均有较高的杀伤率 ,分别为 35 .98% ,5 2 .2 7%和 6 9.0 8% ;NK细胞对此 3种细胞的杀伤率分别是 45 2 1% ,12 .34%和 11.94% ;LAK细胞的杀伤率分别为 44 .0 1% ,2 9.2 7%和 2 5 .6 8%。γδT细胞对经MHC Ⅰ类单抗阻断前后的K5 6 2 ,Raji和XG 73种靶细胞的杀伤率无明显改变。结论 :γδT细胞、NK细胞和LAK细胞都具有一定的非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 ;γδT细胞对MHC Ⅰ类单抗阻断后的肿瘤细胞的杀伤无明显变化。提示γδT细胞较NK细胞和LAK细胞有更广泛的抗瘤谱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通过体外分离、增殖培养获取 γδΤ细胞、NK细胞和 L AK细胞 ,并比较 3种细胞的抗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方法收集用不同单抗分别包被粘附的细胞 ,通过 MACS细胞分选仪的分选 ,获取的细胞进行细胞增殖动力学、细胞表型、细胞杀伤活性的测定以及单抗阻断效应的分析。结果经 MACS分离得到的 γδΤ细胞 ,培养 2周后细胞数扩增 6 0 0~ 80 0倍 ,CD3、CD8和 γδ细胞表达阳性率分别是 72 .2 9%、5 8.0 2 %和 6 5 .98%。γδΤ细胞对 NK敏感细胞 K5 6 2以及 NK不敏感细胞 Raji和 XG- 7这 3种不同靶细胞均有较高的杀伤率 ,分别为 35 .98%、5 2 .2 7%和 6 9.0 8;NK细胞对此 3种细胞的杀伤率分别是45 .2 1%、12 .34%和 2 9.2 7% ;L AK细胞的杀伤率分别为 44 .0 1%、2 9.2 7%和 2 5 .6 8%。γδΤ细胞对经 MHC- 类单抗阻断前后的 K5 6 2、Raji和 XG- 73种靶细胞的杀伤率无明显改变。结论γδΤ细胞、NK细胞和 L AK细胞都具有一定非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 ;γδΤ细胞对 MHC- 类单抗阻断后的肿瘤细胞的杀伤无明显变化。提示 γδΤ细胞较 NK细胞和 L AK细胞有更广泛的抗瘤谱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肿瘤细胞MHCII类分子表达及对IFN γ诱导HLA分子表达的反应性与CIITA表达的关系 ,本文采用Westernblot、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HLA分子表达 ,以RT PCR检测肿瘤细胞CIITA基因表达。肿瘤细胞HLAII类分子表达与CIITA表达一致 ;组成性或诱导性表达CIITA的肿瘤细胞 ,经IFN γ作用后其HLAI、II类分子表达增高 ;IFN γ诱导后仍不表达CIITA的肿瘤细胞 ,其对IFN γ促HLA表达的作用不反应。提示 ,某些肿瘤细胞对IFN γ不能诱导HLA分子表达与CIITA诱导性表达缺陷有关。表面CIITA参与调控肿瘤细胞HLAI、II类分子表达。  相似文献   
20.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NK细胞和γδT淋巴细胞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外周血、腹腔液中NK细胞和γδT淋巴细胞的数量和杀伤功能。方法:取1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外周血和腹腔液,用荧光染色法、流式细胞术和酶标法等测定NK和γδT细胞的数量和杀伤功能。取10例非内异症者外周血和腹腔液作为对照。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外周血和腹腔液中的NK细胞数量无明显改变,γδT细胞数量在外周血中无明显差异,但在腹腔液中明显增加(P<0.05)。病例组中外周血和腹腔液之间NK和γδT细胞数量均有差异,表现为腹腔液中两种细胞所占的百分比明显增高(P<0.05)。2.病例组与对照组相比,除外周血的γδT细胞外,外周血的NK细胞及腹腔液的NK和γδT细胞的功能均明显下降(P<0.05)。同一个体中,病例组腹腔液中的NK和γδT细胞的功能比外周血中的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内异症患者NK和γδT细胞杀伤功能的下降可导致机体清除异位子宫内膜细胞的功能下降,其改变可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