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19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23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46篇
  2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目的 研究去甲斑蝥素联合马法兰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去甲斑蝥素单独或联合马法兰给药后,MTT法观察对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U266株生长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NF-κB抑制因子IκBα、磷酸化IκBα(p-IκBα)、survivin、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制备多发性骨髓瘤小鼠模型,观察去甲斑蝥素及其与马法兰联合给药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 去甲斑蝥素能增强马法兰的细胞毒和诱导细胞凋亡作用。与马法兰单独给药组比较,联合给药组使U266细胞核NF-κB P65和胞浆p-IκBα的表达量分别由1.13±0.08、0.83±0.08降至0.26±0.02、0.090±0.002;马法兰对IκBα的表达无影响,但去甲斑蝥素能促进IκBα的表达,二者合用能显著促进胞浆IκBα的表达;与马法兰单独给药组比较,联合给药组survivin和Bcl-2的表达量分别由1.03±0.10、0.72±0.05降至0.52±0.04、0.06±0.01,而Bax由0.29±0.03升至0.75±0.06。体内实验也证实去甲斑蝥素能增强马法兰的抗肿瘤作用。结论 去甲斑蝥素通过抑制NF-κB/p-IκBα途径,调节下游信号分子survivin、Bcl-2和Bax的表达,增强马法兰的抗骨髓瘤作用。  相似文献   
162.
胡晓东 《国际眼科杂志》2013,12(7):1362-1364
目的:探讨数字化多媒体系统训练对间歇性外斜视术后双眼视功能重建与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间歇性外斜手术治疗患者83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1例术后接受数字化多媒体系统进行双眼视觉训练,包括脱抑制及融合功能训练,对照组42例不接受双眼视训练。对比两组训练前后的双眼视功能、融合范围及最终眼位情况。 结果:双眼视觉训练后治疗组立体视功能评价比对照组改善显著(P<0.05),治疗组融合范围优于对照组(P<0.05),最终眼位正位率更高(P<0.05)。 结论:数字化多媒体系统训练可以改善间歇性外斜视术后患者的双眼视功能、融合及远期眼位正位率,为斜视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3.
去甲斑蝥素增强马法兰抗骨髓瘤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去甲斑蝥素联合马法兰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去甲斑蝥素单独或联合马法兰给药后,MTT法观察对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U266株生长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blotting检测核因子-κB P65 (NF-κB P65)、NF-1cB抑制因子IκBα、磷酸化IBα(p-IκBα)、survivin、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制备多发性骨髓瘤小鼠模型,观察去甲斑蝥素及其与马法兰联合给药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 去甲斑蝥素能增强马法兰的细胞毒和诱导细胞凋亡作用.与马法兰单独给药组比较,联合给药组使U266细胞核NF-κB P65和胞浆p-IκBα的表达量分别由113±0.08、0.83±0.08降至0.26±0.02、0.090±0.002;马法兰对IκBα的表达无影响,但去甲斑蝥素能促进IκBα的表达,二者合用能显著促进胞浆IκBα的表达;与马法兰单独给药组比较,联合给药组survivin和Bcl-2的表达量分别由1.03±0.10、0.72±0.05降至0.52±0.04、0.06±0.01,而Bax由0.29±0.03升至0.75±0.06.体内实验也证实去甲斑蝥素能增强马法兰的抗肿瘤作用.结论 去甲斑蝥素通过抑制NF-κB/p-IκBα途径,调节下游信号分子survivin、Bcl-2和Bax的表达,增强马法兰的抗骨髓瘤作用.  相似文献   
164.
目的:评估"3.28"王家岭矿难发生后获救矿工的急性应激反应(ASR)及相关因素。方法:以王家岭矿难中资料完整的81例获救矿工为研究对象,在矿工获救后2周内用斯坦福急性应激反应量表(SASRQ)评估ASR,同时对获救矿工进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应付方式问卷(CSQ)及一般状况的评估。结果:81例被调查者中,SASRQ总分介于40~56分者占11.1%,57~150分者占16.0%;有分离症状者34.6%,有创伤再体验症状者38.3%,有回避症状者31.9%,有焦虑或醒觉性增高症状者46.9%。相关分析显示,SASRQ的回避分与烟龄呈负相关(r=-0.31,P<0.01),激惹分与既往创伤史呈正相关(r=0.28,P<0.05);SASRQ总分、SASRQ分量表分(除回避分量表分)与不成熟的应对方式呈正相关(r=0.23~0.31,P<0.05)。SASRQ总分和各分量表分均与最糟糕的天数、烦恼程度及CSQ的幻想分呈正相关(r=0.35~0.40,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烦恼程度(B=1.58,P<0.05)、最糟糕的天数(B=0.66,P<0.01)和应对方式幻想分(B=0.35,P<0.05)与SASRQ总分呈正相关。结论:王家岭矿难获救矿工在获救后的2周内存在明显的急性应激症状,烦恼程度越重、最糟糕的天数越长、应对方式幻想值越高则矿工发生急性应激相关障碍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165.
目的:探讨闭合性Colles骨折手法复位时麻醉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门诊自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56例Colles骨折采用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方法治疗的患者病历。按照桡骨远端骨折Lidstromd分型,选择Ⅱ度、Ⅲ度和Ⅳ度的患者。每1分度患者分为1组,之后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麻醉组、非麻醉组。麻醉组采用2%利多卡因注射液10~15 m L进行骨折端麻醉,非麻醉组不采用任何麻醉措施。所有患者均经同一骨科专业医师进行手法复位,复位成功后采用小夹板外固定。并指导患者积极进行功能锻炼。骨折复位后6月随访患者骨折愈合情况、腕关节功能、后遗疼痛及其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24个月。麻醉组优良率为98%,非麻醉组优良率为8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Ⅱ度患者,采用非麻醉方式较佳,对于Ⅲ度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Ⅳ度患者采用麻醉方式较好。结论:Colles骨折患者麻醉方式的选择应综合患者年龄,受伤情况,骨折情况综合考虑,推荐患者年龄大,骨折严重者应在复位时候进行麻醉,对于青壮年,骨折移位程度较轻者可考虑非麻醉的方式进行骨折复位。  相似文献   
166.
167.
目的 探讨高龄患者股骨顺粗隆间骨折的微创治疗.方法 对29例高龄股骨顺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穿针定位、DHS内固定进行治疗的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该法治疗,获得随访的29例患者均获痊愈或好转,无严重并发症及手术死亡病例发生.结论 该手术方法创伤小,出血少,时间短,安全性高,适合于高龄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8.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干预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糖耐量异常患者60例,随机分为二甲双胍药物(500rag,3次/d)联合生活方式治疗组(A组)和生活方式治疗组(B组)治疗3月,治疗前后分别测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并计算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结果二甲双胍组治疗3月后PBG、TG、TC、AIP较前均有明显下降,HDL-C水平明显上升。对照组治疗3月后上述指标均未见明显变化。结论二甲双胍联合饮食运动治疗,能明显改善糖耐量异常患者的血糖、血脂、AIP4指标,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9.
目的 介绍左侧结肠癌伴急性梗阻(LOCC)Ⅰ期处理的方法并评价其合理性。方法 1988-1998年10年间我科收治的LOCC共38例,有28例选择性地实施了肿瘤I期切除,梗阻段结肠术中顺行灌洗和I期吻合。结果 手术死亡率0.00%(0/28),吻合口漏3.6%(1/28),伤口感染率7.1%(2/28),平均住院14d。结论 LOCCⅠ期处理方法临床可行,效果满意,与经典手术方法相比使病人受益更多。  相似文献   
170.
采用每周1次、连续3周腹腔注射福氏完全佐剂(CFA)0.5ml和链脲佐菌素(STZ)25mg/kg方法诱发SD大鼠糖尿病,分别测定其空腹及糖负荷1h后血浆中血糖、胰岛素、C-肽、胰高血糖素和生长抑素的浓度。结果发现病鼠血糖、胰高血糖素和生长抑素浓度增高,胰岛素和C-肽浓度降低。糖负荷1h后血糖、胰岛素、C-肽和生长抑素水平上升,胰高血糖素水平下降。这一结果提示α、β、D细胞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在糖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