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9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5篇
  1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摘要】 目的 观察脊柱结核经前路手术治疗后复发患者结合使用病灶清除术及病灶处置管局部加强化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6月~2013年12月我院16例连续病例资料,病例均为经前路病灶清除、 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后复发的脊柱结核患者,对该组病例我们结合采用病灶清除术及局部加强化疗技术进行治疗,患者术后均接受至少24个月的的临床及影像学随访。收集术前及术后 1、3、6、9 、12和 24 个月门诊随访数据评估结核治疗情况及功能改善状况。采用体格检查 、 X线、CT 和 MRI 检查,以及肝、肾功及红细胞沉降率(ESR)等评估结核治疗情况;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采用ASIA 分级进行评定;功能改善状况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至少24个月的随访(24~5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276个月。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神经血管损伤及交叉感染等并发症病例出现。至末次随访时, 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未见脊柱结核复发,均达到临床治愈。患者功能状态明显改善。结论 脊柱结核前路手术治疗后复发患者的治疗难度大、风险高,结合使用病灶清除术及局部加强化疗可缩短病程,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2.
目的研究高危头颈部横纹肌肉瘤(RMS)的高危因素与诊疗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根据美国儿童肿瘤组织(COG)、中国抗癌协会小儿血液肿瘤学组儿童横纹肌肉瘤协作组(CCCG-RMS)制定的危险度分组,筛选原发于头颈部的高危儿童横纹肌肉瘤为研究对象。采用穿刺病理/手术+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分析原发部位、年龄、病理分型、转移等因素与诊疗策略、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入组患儿29例。其中男17例(58.6%),女12例(41.4%);原发部位:眼眶区占位7例(24.1%),脑膜旁占位22例(75.9%);临床分期:Ⅲ期2例(6.9%),Ⅳ期27例(93.1%)。随访至2018年12月31日,死亡14例,存活15例,无病生存10例,总生存率为48.3%(15/29例),无病生存率为34.5%(10/29例)。Kaplan-Merier曲线分析提示总生存时间(76.0±12.0)个月,95%可信区间(CI):53.5~93.2个月;无事件生存时间(62.5±10.6)个月,95%CI:47.0~83.9个月。结论高危组头颈部RMS患儿预后相对较差,中枢神经侵犯是重要的致死因素,密切随访及防治中枢神经系统侵犯是提高RMS预后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73.
正慢性盆腔炎(CPID)是妇产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具有病程长、病情顽固、缠绵难愈、复发率高的特点[1]。笔者在抗生素基础上联合我院自制药妇科灌肠液治疗本病,并与同等基础治疗条件下口服中成药进行对照,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4月期间就诊于我院住院部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88例,均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的诊断标准[2],年龄跨度为30-  相似文献   
74.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向神经元样细胞的分化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探讨2-ME与BHA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作用。方法大鼠股骨中分离MSCs,贴壁法体外扩增、传代。以二巯基乙醇(2-ME)预诱导,再加入2-ME、3-叔丁基-4羟基茴香醚(BHA)诱导。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微管联合蛋白-2(MAP-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乙酰胆碱酯酶(AchE)、1-氨基丁酸(GABA)、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以鉴定分化细胞的表型特征。尿嘧啶脱氧核苷(BrdU)作为细胞分裂标记检测MSCs增殖特性。结果细胞诱导后具有神经细胞的形态,并被BrdU标记,nestin、NSE、MAP-2、AchE、GABA表达阳性,而GFAP、TH表达为阴性。结论2-ME和BHA在体外能够有效的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75.
目的骨髓转移是影响神经母细胞瘤(NB)预后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本文旨在研究伴有骨髓转移的4期NB的临床特点、近期疗效与预后分析。方法根据COG分期标准,收集2006年2月-2016年1月间确诊的4期NB同时伴有骨髓转移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病特点、疗效、危险因素与预后的相关性。Kaplan-Merier曲线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1)临床资料:106例患儿中,男73例(68.9%),女33例(31.1%),男:女=2.21:1。中位年龄42个月,≤18个月患儿19例,占17.9%,18个月患儿87例(82.1%)。(2)临床疗效:诱导化疗后完全缓解(CR)63例,占59.4%;部分缓解(PR)28例,占26.4%;进展12例,占11.3%;进展后放弃治疗3例,占2.8%。(3)随访及预后:随访至2016年3月31日,中位随访时间28个月。106例患儿死亡37例,存活68例,失访1例,总生存率为64.7%(68/105)。中位生存时间36个月。随访过程中复发至少1次的病例为59例,占55.7%(59/106)。59例复发患儿死亡30例,生存28例,失访1例,总生存率48.3%(28/58)。非参数分析提示,年龄、疗效及是否存在复发均与预后相关(P值分别为0.041,0.050,0.008)。结论骨髓转移是导致NB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化疗可缓解骨髓转移,但如何控制骨髓转移及预防骨髓复发仍是临床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76.
目的:为了解真空管采血室温放置时间对K+、Na+、Cl-、Ca2+、pH的影响。方法: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真空管采血后于血清析出时、2h、4h、8hK+、Na+、Cl-、Ca2+、pH的值。结果:本试验结果显示血钠、氯、pH值变化不明显,且无显著性差异。离子钙2h内下降(P<0.05),然后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钾呈现波浪式变化,2h内升高(P>0.05),然后下降(P<0.05),但随后又上升(P<0.05)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应采用真空管采血并尽快测定。  相似文献   
77.
目的:研究证实三七总皂甙能促进骨髓间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的横向分化,但分化细胞能否表达神经递质?存活时间是否延长?采用三七总皂甙对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进行体外诱导,并检测分化的神经元样细胞表型特征、凋亡蛋白表达及存活情况。方法:实验于2006-01/2007-01在安徽医科大学实验中心完成。①实验方法:脱颈椎法快速处死大鼠,取股骨,剪断骨两端,IMDM冲洗骨髓腔,分离培养骨髓间质干细胞。取第5代细胞,用含体积分数为0.2胎牛血清、1mmol/L2巯基乙醇的完全培养液预诱导24h,然后更换含不同诱导剂的无血清培养液诱导分化,设立3组:三七总皂甙组的诱导剂含2.0g/L三七总皂甙,2巯基乙醇 丁羟茴醚组的诱导剂含200μmol/L丁羟茴醚 10mmol/L2巯基乙醇,空白对照组不添加任何诱导剂。②实验评估:观察诱导期间细胞形态变化及分化细胞的存活时间。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分化的神经元样细胞表型特征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情况,并采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结果:①加入三七总皂甙诱导后约2h可见细胞胞质收缩,逐渐有突起形成。约5h后多数细胞呈明显的神经元样细胞形态,胞体呈圆形,突起较长,双极或多极形,在突起末端出现分支,部分相邻细胞的突起连接成网。②2巯基乙醇 丁羟茴醚诱导8h后即有部分细胞贴壁,但不牢靠,1d后约半数细胞死亡,3d后仅少数细胞存活。三七总皂甙诱导后细胞死亡现象缓慢发生,1周内少数神经元样细胞出现漂浮、崩解,三四周仍有部分细胞存活。③分化细胞能够表达神经干细胞标志巢蛋白、神经元标志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神经递质标志乙酰胆碱酯酶及γ-氨基丁酸,不表达酪氨酸羟化酶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④诱导后12,24h与2巯基乙醇 丁羟茴醚组比较,三七总皂甙组分化细胞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P<0.01),bax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降低(P<0.01),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降低(P<0.01)。结论:三七总皂甙在体外能够有效诱导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表达神经递质表型特征;与传统的诱导因子比较,可延长细胞存活时间,且具有抗细胞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车辆速度、来车距离对行人判断来车到达时间的影响。方法:采用time-to-contact经典实验范式,选择四、五年级小学生120名及大学生志愿者30名为被试进行实验,探讨车辆速度、来车距离对行人判断来车到达时间的影响。结果:(1)车速、车距对不同群体绝对判断误差的影响:①车速主效应显著:F(2,141)=423.09,P<0.001,η2p =0.75 ;②车距主效应显著:F(2,241)=384.41,P<0.001,η2p=0.73;③车速与车距二者交互作用显著:F(4,139)=65.90,P<0.001,η2p =0.32。④年龄的主效应显著:F(1,142)=5.79,P<0.05,η2p=0.04,儿童判断误差显著大于成人组;车距与年龄的交互作用显著:F(2,141)=5.79,P<0.001,η2p=0.05。性别的主效应不显著(P>0.05)。(2)车速、车距对不同群体判断倾向的影响:①车速主效应显著:F(2,135)=130.68,P<0.001,η2p =0.49;②车距主效应显著:F(2,135)=33.23,P<0.001,η2p=0.20。③性别主效应不显著:F(1,136)=0.06,P>0.05。④年龄主效应不显著:F(1,136)=1.82,P>0.05。但车距与年龄的交互作用显著:F(2,135)=4.89,P<0.01,η2p=0.04。(3)车辆呈现时间与到达时间对判断准确性的影响:车辆呈现时间的主效应显著,F=(8,135)=217.06,P<0.001,η2p=0.95。尽管车辆呈现时间与被试判断误差呈显著负相关(r=-0.31,P<0.001),但两者线性关系并不明显。被试在不同车辆到达时间上的判断误差差异显著,F=(8,135)=492.94,P<0.001,η2p=0.77,随着到达时间的延长,被试的判断误差逐渐增大(r=0.73,P<0.001)。(4)车辆到达时间判断的个体差异:方差分析结果发现,不同感觉寻求水平儿童对来车到达时间的判断不存在显著差异F(1,106)<1。成人对车辆到达时间判断的误差显著小于儿童,F(1,142)=5.79,P<0.05,η2p=0.04,但成人与儿童对来车到达时间的判断倾向不存在明显差异,F(1,136)=1.82,P>0.05,两个群体都倾向于低估来车到达时间。结论:车速、车距对行人判断来车到达时间产生影响,其中成人对车距的变化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79.
血必净注射液对急性肺损伤大鼠氧自由基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急性肺损伤大鼠氧自由基变化的影响.方法: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内毒素组(LPS组)和内毒素联合血必净组(LPS+XBJ组),后两组又分别分为给药后1、2、4、12 h 4个亚组,每个亚组8只.采用静脉注射LPS(5 mg/kg)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LPS+XBJ组予静脉注射LPS后同时腹腔注射血必净(10 mL/kg),LPS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0 mL/kg),正常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各组肺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各组肺湿干质量比(W/D)、血清丙二醛(MDA)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等的变化.结果:血必净注射液干预可显著降低急性肺损伤大鼠升高的W/D(P<0.05)和血清肺MDA浓度(P<0.01或P<0.05).显著升高急性肺损伤大鼠降低的SOD浓度(P<0.01或P<0.05),减轻肺组织形态学损伤.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抑制氧自由基产生.对LPS所致急性肺损伤大鼠具有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0.
脑胶质瘤是一种难治性的颅内原发恶性肿瘤,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过表达、MET 基因 扩增或突变均会导致MET通路的异常激活。作为经典癌症通路,MET通路的高度激活会促进胶质瘤细 胞的增殖、迁移及血管生成和其他肿瘤微环境因素的变化,最终导致肿瘤恶性进展或治疗抵抗。基于 对MET基因变异及MET通路在脑胶质瘤发生及进展中重要作用的研究和认识,靶向MET通路的抗癌 药物被视为脑胶质瘤治疗最有潜力的发展方向之一。目前,已有多种MET靶向药物被成功研发,并开 展了多项针对脑胶质瘤适应证的临床试验。现对脑胶质瘤中MET基因变异的发生特点和作用及MET 靶向治疗药物的临床试验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