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9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5篇
  1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摘要:目的:探究2015年药品价格机制改革后药品价格政策改革的方向以及未来的改革趋势。方法:通过文本量化分析方法对我国现行有效的药品价格政策文本进行定量分析。结果:通过政策工具分析可以看出我国药品价格机制改革后的政策措施以需求型政策工具为主导,主要集中在药品的使用环节。结论:药品价格机制改革后,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表明尽管取消了大部分药品的政府定价,相关部门对药品价格的监管力度并未减轻。未来可以在保证政策连贯性的基础上,增加供给型政策工具,推动定价机制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32.
目的 观察眼球摘除术后病理侵犯视神经的视网膜母细胞瘤(RB)患儿的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同仁医院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临床确诊为单眼RB,眼球摘除后病理诊断侵犯视神经的465例患儿的病例资料,根据其病理侵犯程度分为4级:1级为肿瘤细胞侵犯视乳头;2级为侵犯筛板;3级为侵犯筛板之后,未到视神经断端;4级为侵犯视神经断端.1级和2级统称为侵犯筛板前视神经,视为病理学低风险因素;3级和4级统称为侵犯筛板后视神经,视为病理学高风险因素.其他病理学高风险因素包括侵犯大范围脉络膜、巩膜、前房、虹膜和睫状体.将患儿分为合并及不合并其他病理学高风险因素组.分别给予相应的治疗并观察其预后.随访时间6个月~7年,平均随访时间3年7个月.结果 465例患儿中男279例,女186例.右眼260例,左眼205例.从发现症状到就诊的时间为1d~2年,平均2.7个月.465例患儿中25例死亡,总生存率为94.6%.侵犯筛板前视神经的患儿有338例,2例复发死亡,生存率为99.4% (336/338);侵犯筛板后视神经的患儿有127例,23例复发死亡,生存率为81.9% (104/12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299,P=0.000).1~4级视神经侵犯患儿的病死率分别为0.4%、1.0%、8.7%、60.9%;465例患儿中379例不合并其他病理学高风险因素,8例死亡,病死率为2.1%;86例合并其他病理学高风险因素,17例死亡,病死率为19.8%;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955,P=0.000).侵犯筛板前视神经的338例患儿中304例不合并其他高风险因素,复发死亡O例;34例合并其他高风险因素,2例复发死亡,病死率为5.9%;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0).侵犯筛板后视神经的127例患儿中76例不合并其他高风险因素,9例复发死亡,病死率11.8%;51例合并其他高风险因素,14例复发死亡,病死率27.5%;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014,P =0.025).病理学高风险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侵犯巩膜、视神经和视神经断端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侵犯视神经的RB患儿总体治疗效果较好,但是侵犯视神经断端的患儿复发率高,应当积极予以辅助化疗.  相似文献   
33.
志贺菌是具有高度传染性的肠道致病菌,每年均散发或小规模暴发流行.近年临床上分离的志贺菌对常用抗菌药物逐渐耐药,有的菌株甚至出现多重耐药[1,2].自1999年Ahamed等在印度首次发现志贺菌中存在SHV-11型广谱β-内酰胺酶以来,世界各地均有志贺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报道[3,4],且有逐步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34.
对27例气道异物,采用气管切开途径取出异物后不插气管导管即缝合气管的气道异物取出术,与采用常规经气管切开径路取气道异物手术方法对照比较,该术式具有①减轻术后繁多护理;②减少并发症发生率;③缩短住院时间;④减少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35.
目的: 体外探讨三七总皂甙、维甲酸对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影响。 方法: 以三七总皂甙和维甲酸为诱导条件诱导大鼠MSCs分化,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分化细胞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乙酰胆碱酯酶(AchE)、γ-氨基丁酸(GABA)、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情况。 结果: 免疫细胞化学显示MSCs诱导后具有神经细胞的形态, NSE、AchE、GABA、TH有阳性表达,GFAP表达为阴性。 结论: 三七总皂甙和维甲酸联合应用对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及在提高其分化率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细胞的体外培养、扩增及诱导其向神经元样细胞定向分化的方法。方法采用改进的全骨髓培养法,培养来源于正常成人献髓者的骨髓基质细胞。传至第5代,用全反式维甲酸(RA)等细胞因子诱导分化,于诱导后第7d和第14d行神经元细胞特异性抗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微管相关蛋白-2(MAP-2)、神经丝蛋白(β-tublin)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鉴定,计数诱导前后的细胞。结果成人骨髓基质细胞经RA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诱导后可见神经元样细胞出现,经NSE、MAP-2及β-tublin免疫组化和荧光鉴定阳性,NSE表达率达到48.5%±0.2%。结论骨髓基质细胞在体外扩增迅速,纯化需时短,并可在全反式维甲酸等细胞因子诱导下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37.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指采用引导针经外周静脉穿刺,将1根由硅胶材料制成,标有刻度、能放射显影的中心静脉导管插入并使其顶端位于上或下腔静脉内的深静脉内的深静脉导管置人术[1]PICC不仅能减少反复多次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还可以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血管的破坏和局部组织的刺激,为患者开辟了一条方便、安全、有效的静脉通路[2].但少数患者在穿刺点周围出现过敏反应,经过护理后获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8.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指采用引导针经外周静脉穿刺,将1根由硅胶材料制成,标有刻度、能放射显影的中心静脉导管插入并使其顶端位于上或下腔静脉内的深静脉内的深静脉导管置人术[1]PICC不仅能减少反复多次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还可以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血管的破坏和局部组织的刺激,为患者开辟了一条方便、安全、有效的静脉通路[2].但少数患者在穿刺点周围出现过敏反应,经过护理后获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不同仪器间尿素与肌酐测定结果具有可比性的方法.方法:以校准品和纯标准品及定值混合血清对LIS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仪器2)和MD-100型半自动生化分析仪(仪器3)及用校准品对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仪器1)定标后,同时分别平行测定6例标本,用均值进行相关分析;仪器1与SP4430全自动干式生化仪(仪器4)同时测定一组24例患者血清,以此测定的相互关系估计两仪器间的校正系数.结果:仪器2尿素相关系数分别为0.98、0.94、1.00,肌酐相关系数分别为0.89、0.76、0.97.仪器3尿素相关系数分别为0.99、0.95、1.00,肌酐相关系数分别为0.92、0.74、0.95.仪器1(X)与仪器4(Y)仪器校正系数分别为尿素Y=0.80X;肌酐Y=0.82X.结论:通过校准并且不断以患者标本结果校验,才能使用不同仪器间常规测定项目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40.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指采用引导针经外周静脉穿刺,将1根由硅胶材料制成,标有刻度、能放射显影的中心静脉导管插入并使其顶端位于上或下腔静脉内的深静脉内的深静脉导管置人术[1]PICC不仅能减少反复多次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还可以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血管的破坏和局部组织的刺激,为患者开辟了一条方便、安全、有效的静脉通路[2].但少数患者在穿刺点周围出现过敏反应,经过护理后获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