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5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不同年龄大鼠大脑中动脉弹性纤维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灿  朱星红  肖桃元  糜建红  宋林 《中国临床康复》2005,9(15):188-189,F003
背景:大脑中动脉弹性纤维的变化与老年性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目的:观察不同年龄大鼠大脑中动脉弹性纤维的变化。设计:以实验动物为观察对象的对比实验。单位: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解剖教研室和中心实验室。材料:健康Wistar大鼠36只,雌雄不拘,体质量200~280g,由重庆第三军医大学动物所提供[生产合格证号:SCXX(军)2002—007]。干预:运用光镜、电镜和图像分析仪对不同年龄的大鼠大脑中动脉弹性纤维进行系统研究。主要观察指标:①主要结局:各年龄大鼠大脑中动脉内弹性膜的变化。②次要结局:透射电镜下观察内弹性膜超微结构变化。结果:随着年龄增加,内弹性膜折叠的幅度和数量均减小,弹性纤维含量显著减少(P&;lt;0.01),胶原纤维与弹性纤维的比值显著增加(P&;lt;0.01);&;gt;24月龄组内弹性膜变薄,不均质,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向内弹性膜穿过,内弹性膜内出现脂质,并有分层、断裂现象。结论:弹性纤维的变化可能与年老后易发生脑血管疾病有关。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构建和鉴定人β防御素2(HBD2)的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并观察其转染大鼠真皮多能干细胞(dMSCs)后的表达。方法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HBD2全长cDNA,亚克隆至穿梭质粒(pAdTrack-CMV)中,然后转化含骨架质粒(pAdEasy-1)的大肠杆菌BJ5183,通过同源重组产生腺病毒载体质粒。PacⅠ酶切阳性的重组质粒后转染293细胞,包装出重组病毒载体。用所得重组腺病毒感染dMSCs细胞,并采用RT-PCR和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其在dMSCs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经测序、酶切及聚合酶链反应(PCR)鉴定,表明已成功地扩增到HBD2全长cDNA,并将其顺序克隆到穿梭质粒和骨架质粒中,进而组装出腺病毒表达载体。经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证实构建的病毒载体可感染dMSCs,并有效表达HBD2。结论 本实验成功地构建了含HBD2基因的腺病毒表达载体,并证实其可在dMSCs中表达。  相似文献   
43.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施术对心肌保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9,自引:0,他引:79  
目的 探讨浅低温体外循环(CPB)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对心肌保护的效果。方法 16只健康山羊随机均分为实验组(浅低温心跳组)和对照组(中度低温心停组)。分别在转机后即刻、CPB120、130、150min,取冠状静脉窦血,测定血清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并取左室心肌组织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对照组再灌注后MDA、CK-MB、LDH明显升高,SOD明显降低,与实验组相同时点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心肌细胞超微结构观察见对照组变化明显,实验组基本不变。结论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行心内直视手术避免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有很好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44.
生物医学电子显微学是电镜技术与生物医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是应用电镜观察研究细胞亚显微结构及其变化,揭示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科学技术,对建立现代医学完整形态学知识结构体系及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至关重要。为生物医学专业研究生开设《生物医学电子显微学》课程,旨在使学员系统地学习超微结构知识,掌握超微结构的研究方法和实用意义,扩大科研思路,为课题设计和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我室在多年教学实践中,经过积极探索,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改革,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这一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45.
目的研究高原反应的脑病理变化及发病机制.方法Wistar大白鼠56只,分正常对照和实验组,实验组进入模拟5 000 m高原环境饲养,取4、24、48 h、3 d、2、4周各组各时相点动物活杀取脑作光、电镜一般形态学观察,硝酸镧示踪血管通透性观察,水通道蛋白(AQP4)和mRNA光、电镜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GLU(glutamate,谷氨酸),GABA(gamm-aminobutyric,γ氨基丁酸)含量检测.结果光、电镜观察显示实验组早期(4~72 h)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出现吞饮泡增多、线粒体肿胀、紧密连接松弛、胶质足肿胀以及(24、48 h)硝酸镧漏出血管腔等病理改变,神经细胞无明显病理变化;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显示AQP4在血管内皮细胞、胶质纤维阳性表达,AQP4 mRNA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核和胶质细胞核呈阳性表达,二者的表达情况在实验组早期增高.结论BBB病变是动物进入高原出现较早的病理变化;早期胶质细胞肿胀可能是一种保护性调节;AQP4 mRNA的表达变化可能是调节BBB通透性并维持水平衡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46.
大鼠半胸照射致肺纤维化模型的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观察辐射致鼠肺纤维化病变发生过程的病理特征及其规律.方法35只雄性SD大鼠分为实验组21只和对照组14只.实验组用8MV直线加速器给予大鼠右半胸20 Gy单次照射,对照组佯装照射.在照射后1、3、7、14、28、84、164 d共7个时相点,分批活杀大鼠(照射组3只,对照组2只),观察其全肺大体形态改变,取右肺中叶组织进行光镜及电镜病理组织形态观察.结果照射后1、3、7 d可见肺实质细胞的损伤,内皮细胞核损伤出现最早;照射后14、28 d肺泡间隔渐加宽,并有胶原和成纤维细胞的增生;照射后84、164 d出现典型的肺纤维化病灶,肺实变区域有新生的血管内皮细胞和较多的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肺泡腔内可见大量吞噬细胞.结论血管内皮细胞可能为辐射损伤最敏感的肺实质细胞.  相似文献   
47.
家兔坐骨神经胫神经束横断吻合和单纯挤压损伤后光、电镜对照观察,发现束膜损伤后能够修复,其方式是形成一含有许多神经小束的新外膜-束膜管,从而实现两断端束膜的再连接。神经切断缝合后至新外膜-束膜管的形成,外膜、束膜的变化可分为三期,即创伤性炎性反应,束膜变性坏死期,前束膜细胞增殖、神经纤维长入期与再生神经小束形成期。新外膜-束膜管的形成对神经的再生具有重要意义,能阻止新生的神经纤维向外生长并诱导其长入远端束膜管。作者考虑,再生束膜细胞可能来自束膜细胞本身的增殖。本文还描述了兔坐骨神经束膜的正常组织学和超微结构态形,束膜细胞核有作栅状排列的倾向,似可解释神经纤维瘤细胞每作栅状排列的现象。  相似文献   
48.
刘定云  肖桃元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4,11(3):176-178,i012
目的 探讨恶性黑色素性神经鞘瘤的病理形态学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应用光镜、免疫组化及电镜等方法对1例结肠恶性黑色素性神经鞘瘤进行组织学观察并复习文献。结果 组织形态主要由大小较一致的圆形、多边形细胞和束状、编织状排列的梭形细胞构成,细胞异型性明显。免疫组化以MBP、NSE、HMB45、S-100和vimentin阳性为特点。电镜下细胞内可见Ⅱ~Ⅳ期黑色素小体,细胞外有不完整的基底膜及长间距胶原。结论恶性黑色素性神经鞘瘤少见,发生于结肠尤为罕见。病理诊断应结合病史、形态学特征、免疫组化及超微结构。超微结构特点是确诊的最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9.
背景大脑中动脉弹性纤维的变化与老年性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目的观察不同年龄大鼠大脑中动脉弹性纤维的变化.设计以实验动物为观察对象的对比实验.单位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解剖教研室和中心实验室.材料健康Wistar大鼠36只,雌雄不拘,体质量200~280 g,由重庆第三军医大学动物所提供[生产合格证号SCXX(军)2002-007].干预运用光镜、电镜和图像分析仪对不同年龄的大鼠大脑中动脉弹性纤维进行系统研究.主要观察指标①主要结局各年龄大鼠大脑中动脉内弹性膜的变化.②次要结局透射电镜下观察内弹性膜超微结构变化.结果随着年龄增加,内弹性膜折叠的幅度和数量均减小,弹性纤维含量显著减少(P<0.01),胶原纤维与弹性纤维的比值显著增加(P<0.01);>24月龄组内弹性膜变薄,不均质,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向内弹性膜穿过,内弹性膜内出现脂质,并有分层、断裂现象.结论弹性纤维的变化可能与年老后易发生脑血管疾病有关.  相似文献   
50.
大鼠放创复合伤时皮肤创伤愈合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全身辐射对创伤后皮肤愈合的组织学与超微结构变化特点。方法 用^60Coγ射线照射2、4、6Gy,并在大鼠背部致2.5%体表面积全层皮肤创面2个。于伤后不同时间,用HE染色、透射电镜观察其创面变化及形态学改变。结果 放创复合伤后,创伤愈合速度随照射剂量增加而明显减缓。单创组伤后3d创面底部即见成纤维细胞增生,伤后10~15d,胶原瘢痕形成,可见新生血管网、神经末梢,表皮细胞生长逐渐覆盖伤口,20d时创面已愈合。但6Gy组损伤严重,伤后3d见大量渗出物、血凝块、坏死组织,15d表皮细胞蔓延生长缓慢,仍见胞核异型、扭曲、皱褶。2Gy组影响较轻,伤后7d已有肉芽组织生长,15d见纤维瘢痕形成。结论 放创复合伤时皮肤愈合过程较为复杂,肉芽组织及表皮细胞生长的受抑程度随照射剂量增加而加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