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54篇
  免费   482篇
  国内免费   335篇
耳鼻咽喉   49篇
儿科学   35篇
妇产科学   24篇
基础医学   354篇
口腔科学   97篇
临床医学   969篇
内科学   569篇
皮肤病学   61篇
神经病学   178篇
特种医学   303篇
外科学   782篇
综合类   1811篇
预防医学   687篇
眼科学   48篇
药学   695篇
  14篇
中国医学   765篇
肿瘤学   230篇
  2024年   75篇
  2023年   281篇
  2022年   209篇
  2021年   196篇
  2020年   232篇
  2019年   285篇
  2018年   291篇
  2017年   181篇
  2016年   202篇
  2015年   257篇
  2014年   404篇
  2013年   478篇
  2012年   522篇
  2011年   524篇
  2010年   482篇
  2009年   393篇
  2008年   400篇
  2007年   362篇
  2006年   343篇
  2005年   298篇
  2004年   226篇
  2003年   209篇
  2002年   146篇
  2001年   156篇
  2000年   128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991.
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治疗是脊柱外科的一个难题,寰椎前脱位会形成齿状突或枢椎体对脊髓腹侧的压迫,表现为截瘫.对于患者的治疗,一般应先采用经口咽入路将寰枢关节松解、复位,再行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1-3],也可以在前路松解复位的同时行钢板固定[4].我院收治一例陈旧、难复性寰枢椎骨折脱位患者,因同时合并有下颌骨陈旧骨折,张口明显受限,难以经口咽入路松解寰枢关节.同时患者还合并枢椎椎体陈旧骨折,难以行枢椎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对于此患者,我们采用后路枢椎一侧半椎板切除减压,另一侧颈1-3半椎板间植骨融合,以寰椎椎弓根、第三颈椎弓侧块螺钉钉板系统做内固定,患者治疗成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2.
王磊  甘绍伯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10):1171-1174,1301
随着国际交往的的日益频繁,来我国的外国人群中,以及我国赴热带地域国家归国的人群中罹患热带病者日益增多,而广大医务人员对热带病诊治还不熟悉,对引起这些疾病的媒介昆虫就更加陌生。现以疾病为序,对传播疟疾、淋巴丝虫病、登革热、黄热病、立夫特山谷热、西尼罗热的媒介蚊;传播盘尾丝虫病的蚋,传播罗阿丝虫病的斑虻,传播利什曼病的白蛉,传播非洲锥虫病的舌蝇、美洲锥虫病的锥蝽进行简述。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TKA)术中自体骨移植联合螺钉固定重建内侧平台骨缺损的疗效.方法 2001年11月至2004年11月,46例(50膝)伴内侧胫骨平台骨缺损患者行TKA手术,男16例(16膝),女30例(34)膝,骨性关节炎组(OA)35例(38膝),类风湿性关节炎组(RA)11例(12膝).46例患者术前常规采用三维CT重建估计胫骨平台截骨后骨缺损范围和深度,术中采用单块或内外髁双侧截骨块重叠填充骨缺损并采用空心钉固定.另随机抽取TKA患者80例(86膝)作为对照组.对手术情况、胫骨基座外移、关节线高度改变等比较分析,随访并记录KSS评分.结果 随访6~9年,46例患者中2例失访,1例术后5年死于心肌梗死,末次随访除深部感染1例外无假体松动发生;1例(1膝)楔形植骨术后8年出现骨质吸收,其余植骨块均愈合,无骨质吸收改变.OA组术中平台劈裂骨折3例(3膝),股骨远端截骨量、聚乙烯垫片厚度、胫骨假体型号、关节线抬高、胫骨基座外移均大于其他两组(q检验,P<0.05).各组手术前后KS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检验,P<O.05),术后优于术前,同组术后6、9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检验,P>0.05.结论 自体骨移植联合螺钉固定重建内侧平台骨缺损操作简单,能有效重建骨缺损、恢复关节稳定性,但OA硬化型骨缺损植骨时易出现胫骨假体外移、关节线抬高、术中胫骨劈裂骨折等并发症.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autologous bone grafting plus screw fixation to reconstruct the medial tibial defects i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 Methods From November 2001 to November 2004, 46 patients (50 knees) with medial tibial bone defects underwent TKA at our hospital.There were 16 males (16 knees) and 30 females (34 knees). They included osteoarthritis (OA) (n = 35,38 knees) and rheumatoid arthritis (RA) (n = 11, 12 knees). A total of 46 patients underwent three-dimensional CT (computed tomography) reconstruction to evaluate the tibial plateau defects after osteotomy.Single or double distal femoral osteotomic bone was used to reconstruct the bone defects with the hollow nail internal fixation. Another 80 TKA patients (86 knee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surgical outcome, lateral migration of tibial component and joint line elevation, etc. were analyzed and the follow-up knee society scores recorded. Results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6 to 9 years. Two patients were lost to follow-up and 1 died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at 5 years post-TKA in the test group. In the last follow-up, 1 case suffered deep infections and all others had no prosthetic loosening. One case ( 1 knee) had resorption of wedge-shaped bone graft after 8 years. The remaining graft healed and there was no screw displacement. Medial platform split fracture occurred in 3 patients (3 knees) in the OA group. The quantity of distal femoral osteotomy, thickness of polyethylene insert, tibial implant size, joint line elevation and lateral migration of tibial base were greater than the other two groups (q test, P <0. 05). The pre- and post-operative KSS scores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each group ( F test, P < 0. 05). But the same group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6, 9 years ( q test, P > 0. 05). Conclusion As an easy and effective way of reconstructing the medial tibial bone defects, autologous bone grafting plus screw fixation can restore knee mechanical axis and stability. But in OA patients with tibial sclerosis, the complications of tibial component lateral migration, joint line elevation and splitting tibia fractures should be avoided during the reconstruction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在RICU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RICU中2005年8月~2009年7月66例有气管切开证应证的危重患者随机分成PDT组和传统开放性气管切开术组(OT组),每组各33例,PDT组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OT组采用传统的开放性气管切开术。术后对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切口溢痰情况、切口感染情况、气管切口的愈合时间和安全性等差异指标。结果:PDT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切口溢痰情况、切口感染情况、气管切口的愈合时间和安全性等方面明显优于OT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具有微创、安全、快捷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5.
目的以尿酸酶紫外光度法为基础,建立血清中尿酸测定的参考方法并评价其性能.方法 用新鲜患者血清样本、迈瑞常规复合校准品等对方法的精密度进行评估;用有证参考物质SRM909bⅠ和Ⅱ、IFCC参考实验室质评样本Rela A/B对方法的准确度进行初步评价,同时测定新鲜人血清并与同位素稀释质谱法进行方法学对比,验证方法准确度.结果 方法对新鲜患者血清、厂家复合校准品等不同类型样本批内不精密度CVintra小于1%,总不精密度CVt小于2%;有证参考物质SRM909bⅠ/Ⅱ测定结果均在参考值范围内,对UA参考实验室能力验证样本Rela A/B测定结果与中心值结果相对偏差小于0.5%;血清样本测定结果与同位素稀释液相质谱法可比,线性回归斜率1.005,相关系数0.999,医学决定水平处引入的相对误差小于3.25%.结论 血清尿酸紫外分光光度法已基本建立,精密度和准确度符合要求,测量结果和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质谱法可比,可为常规系统尿酸溯源体系的建立和性能评估提供便捷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6.
背景:角膜病和白内障是引起眼盲的主要原因,可以通过角膜移植的方法治愈,人工角膜的出现,使角膜移植摆脱了供体缺乏和移植成功率低的问题,为角膜盲的患者带来新的希望。目的:利用CNKI数据库文献检索和深度分析功能,对人工角膜材料学研究及人工角膜材料分类和设计的文献资料趋势进行多层次探讨分析。设计:文献计量学分析。资料提取:以电子检索方式对CNKI数据库2002-01/2011-12有关人工角膜材料学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采用检索词为"人工角膜(Artificial cornea);生物材料(Biomaterials);生物相容性(Biocompatibility);水凝胶(Hydrogel);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等",对检索的相关文献运用数据库中自带的分析功能和Excel软件绘制图表的功能进行分析,通过文字和图表的形式将统计和计量数据分析,描述其分布特征。入选标准:纳入标准:①与人工角膜材料相关的基础研究论文。②与人工角膜材料临床应用相关的论文。③与人工角膜材料分类相关的研究论文。④与人工角膜材料设计相关的研究论文。排除标准:①与文章目的无关的文献。②重复研究的文献。③刊社信息。④未发表的文章。⑤需电话追踪和手工检索逐一分析的文章。⑥年鉴。主要数据判定指标:以CNKI数据库学术期刊文献出版时间、文献数量、学科类别、研究机构、来源期刊、文献被引频次、文献下载频次、关联文献、作者分布、基金资助情况和主要关键词进行相关分析。并对CNKI数据库中博士学位论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重要会议论文和专利技术进行分析。结果:在CNKI数据库学术期刊收录2002/2011的文献中,共检索到48篇与人工角膜材料学研究相关的文献。文献数量产出趋于平稳,最多的时间在2005年共9篇;《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发表文献量较多为9篇,占全部文献的18.8%;人工角膜材料学研究基金资助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为主;人工角膜材料学研究主要以水凝胶、羟基磷灰石为主,突出材料表面改性和生物相容性的研究。结论: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对CNKI数据库关于人工角膜材料的文献进行分析,可为中国从事人工角膜材料学基础研究和临床实施的医务工作者进一步确定科研思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997.
脑心综合征作为因脑卒中等急性脑血管疾病所导致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常常造成患者机体发生一系列功能平衡失调,其中较为严重的是诱发心脏功能发生异常致使其心电图上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QT延长、P波增高、ST段、T波改变等,这种脑源性心电图变化临床上称为脑心综合征。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观察三维回转模拟失重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fibroblasts,hP-DLFs)形态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转组hPDLF细胞运用三维回转器(TDC)分别培养48 h,72 h和96 h,对照组常规培养.利用HE染色、细胞计数法、MTT活性检测、流式细胞术、H...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评价传统CT与Dyna-CT+3D技术对射频消融治疗第一肝门区恶性肿瘤的引导作用.方法 141例肝门区恶性肿瘤(190个肿瘤)行射频消融治疗,对比不同引导方法 (Dyna-CT+3D及传统CT)下穿刺成功率,肿瘤坏死、存留和复发率及肿瘤血清学指标等,并随访对比2组病例的生存率、生存时间.结果 在Dyna-CT+3D治疗组中,112处病灶第1次 穿刺成功率 87.50%(98/112),2次成功率92.86%(104/112),另有6例为多次穿刺(≥3次);传统CT组中78处病灶第1 次穿刺成功率 60.26%(47/78),2次成功率78.21%(61/78),另有14例为多次穿刺(≥3次),Dyna-CT+3D组的平均穿刺次数明显少于传统CT组(2.86±1.20 vs 5.18±1.23,P<0.05).Dyna-CT+3D治疗组术后肿瘤原位复发率(5.36%)低于传统CT组(14.10%),而2组肿瘤坏死率(Dyna-CT+3D治疗组vs传统 CT 组:96.43% vs 97.44%)、瘤旁复发率(Dyna-CT+3D 治疗组 vs 传统 CT 组:18.75% vs 19.23%)无明显差异.2组AFP改善率无明显差异.2组间3~40个月总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均无明显差异.Dyna-CT+3D治疗组较重并发症例数少于传统CT组.结论 应用DynaCT+3D技术对第一肝门区恶性肿瘤进行射频治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定位准确,实时定位,可以更好地满足临床介入诊疗需要.  相似文献   
1000.
医药产业对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保障生命安全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医药产业迅速成长,年均增长19.2%,是全省盈利的三大行业之一,也是全省经济发展中成长较好的新兴产业之一。在我省医药产业体系中已有一批骨干企业,初步具备植物药及制剂、化学药及制剂、动物药及疫苗等多门类的药品生产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