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66篇
内科学   51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203篇
综合类   166篇
预防医学   35篇
药学   61篇
中国医学   41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91.
目的研究愈肝灵胶囊制备与质量控制的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愈肝灵胶囊中的博落回进行定性鉴别;以HPLC对制剂中的白屈菜红碱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薄层色谱清晰,无干扰,重复性良好;白屈菜红碱在0.1048~0.6289μg·mL^-1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达到99.50%,RSD=1.45%。结论该方法准确度高,重复性好,简便快捷,可作为愈肝灵胶囊的质量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92.
目的研究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腹腔联合香菇多糖腹腔灌注治疗恶性腹水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60例恶性肿瘤并发恶性腹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治疗组30例恶性腹水患者采用自体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腹腔后予以香菇多糖16 mg腹腔灌注,1~2次/每周,2周为1疗程。对照组30例患者给予常规腹腔抽液,1~2次/每周,2周为1疗程。2周后观察患者腹围大小、肝肾功能、24 h尿量、Karnofsky评分及抽液相关性并发症等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经自体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腹腔配合香菇多糖腹腔灌注治疗后症状、体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后腹围减小;尿量增加,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增加,Karnofsky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肝昏迷、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结论自体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腹腔联合香菇多糖腹腔灌注治疗恶性腹水疗效确切,且对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有明显疗效,安全可靠。可以作为恶性腹水治疗的常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3.
目的:分析气管插管在心肺复苏术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2年2月于我院采用气管插管进行心肺复苏抢救治疗的12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评价气管插管在心肺复苏术中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对124例患者采用气管插管进行心肺复苏抢救的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其中94例顺利实现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成功率75.8%。结论:气管插管在心肺复苏术中能及时为患者建立起安全的呼吸通道,能有效维持患者的呼吸系统,在心肺复苏术中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94.
95.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的预防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通过病例分析总结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胆管损伤发生的成功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3-8月完成的LC手术843例.结果共完成LC手术826例,手术成功率97.98%,中转开腹17例,中转率2.02%,发生术后并发症2例,发生率0.24%,迟发性胆囊管残端胆漏1例,肝下包裹性积液1例,无胆管损伤发生、术后腹腔内出血等其它并发症.结论良好的胆道外科意识、科学精细的手术操作和准确的术中判断是避免LC术中胆管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探讨抑制层黏素受体(LNR)过表达下调Fas配体基因表达在胆管癌免疫逃逸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分选出过表达层黏素受体的胆管癌细胞QBC939,用脂质体转染法转染层黏素受体RNA干扰质粒和阴性对照质粒各6 μg至过表达层黏素受体的胆管癌细胞QBC939中,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未转染组、阴性组和阳性组QBC939细胞Fas配体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分选后的QBC939细胞层黏素受体的表达率高达95%,继续转染层黏素受体RNA干扰质粒后,其FasL基因表达水平较未转染组和转染阴性对照质粒组明显降低.结论 LNR过表达在胆管癌免疫逃逸中的作用可能是通过Fas-FasL信号通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比较门静脉分流和阻断对大鼠冷缺血再灌注后肝脏的影响,为临床上减轻移植肝冷缺血再灌注损伤选取手术方式提供参考。方法 将大鼠分为正常组、分流组和阻断组3组,制作门颈静脉转流下大鼠肝脏冷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及术后1 h、6 h、24 h、3 d及7 d肝脏的形态功能变化。结果 ①分流组术中大鼠门静脉系统无淤血,复流后肝脏色泽很快恢复,术后大鼠约2 h后可站立,24 h后能自由饮食及活动;而阻断组大鼠阻断门静脉一段时间后可见脾脏明显淤血,术后大鼠精神差,恢复时间延长。术中及术后一般情况分流组大鼠均明显好于阻断组。②术后1 h、6h、24h、3 d及7d各时点,阻断组大鼠血清ALT(除术后第7天)及AST值均明显高于分流组(P<0.05)。③分流组大鼠术后1 h及6 h部分肝细胞变性坏死,肝脏组织内炎症细胞浸润,肝小叶结构基本完整,术后24h肝脏组织病理损伤好转,至术后3d基本恢复正常。阻断组大鼠术后1 h及6 h可见广泛肝细胞变性坏死,部分肝小叶组织结构破坏,术后24 h起肝脏组织病理损伤逐渐好转,至术后7 d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无肝期门体分流处理可以避免门静脉阻断引起的胃肠、脾脏淤血,在更大程度上保持冷缺血再灌注后肝脏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98.
胆管癌细胞外基质成分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胆管癌细胞外基质成分的变化及意义王曙光韩本立陈意生彭志明贺光友肿瘤细胞与细胞外基质成分层粘素(Laminin,LN)、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的相互影响在肿瘤浸润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我们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LN和FN及弹力...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中右副肝管损伤的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6例右副肝管损伤的手术情况和治疗方法。结果损伤原因是操作不仔细,对肝外胆管的变异认识不足。6例均在术中发现,并行术中胆管造影明确;6例均中转开腹,4例损伤的右副肝管直径>3cm的行损伤胆管端端吻合,另2例直径<3cm的行损伤胆管结扎。结论良好的胆道外科意识、精细的手术操作是避免右副肝管损伤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0.
肝门部胆管癌切除97例疗效评价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切除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对本中心1978年~1997年12月手术切除97例肝门部胆管癌的切除、生存期、并发症及死亡率、术后复发转移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切除97例中根治要除51例,姑息切除46例。根治切除者1、3、5年生存率和复发转移率分别为95.00%、27.50%、17.50%和10.00%、75.00%、85.00%。姑息切除者为48.15%、3.7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