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8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2篇
内科学   33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15篇
肿瘤学   2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目的 探讨68Ga标记的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PET/CT原发灶肿瘤负荷在预测初诊前列腺癌(PCa)危险分层和转移风险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8年6月~2019年7月行68Ga-PSMA-I&T PET/CT检查的36 例初诊PCa患者,年龄56~89岁,平均年龄71.3±8.6 岁。测量出PCa患者原发病灶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和平均标准化摄取值,分析病灶组织对68Ga-PSMA-I&T的摄取程度。采用三维体积分割技术自动测量出所有PCa患者原发病灶PSMA肿瘤体积(PSMA-TV)并计算出病灶PSMA代谢(TL-PSMA),分析原发灶SUVmax、PSMA-TV、TL-PSMA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Gleason评分(GS)的相关性。所有患者分别根据PSA水平、GS、是否转移和危险程度进行分组,包括PSA≤20 ng/mL组(22例)和PSA>20 ng/mL组 (14例),GS≤7组(18例)和GS≥8(18例),非转移组(23例)和转移组(13例)、低-中危组(16例)和高危组(20例),比较不同亚组间PCa的原发病灶SUVmax、PSMA-TV、TL-PSMA之间的差异。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数据之间的相关性,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正态分布的定量数据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PCa原发灶SUVmax、PSMA-TV和TL-PSMA和PSA都有相关性(r分别为 0.463,0.550和0.638,P均<0.05),SUVmax、PSMA-TV和TL-PSMA和GS都有相关性(r分别为 0.467, 0.437,0.540,P均<0.05)。PCa亚组分析显示:PSA>20 ng/mL组的SUVmax、PSMA-TV和TL-PSMA均显著高于PSA≤20 ng/mL组(z分别为 -3.606,-4.035和 -4.265,P均<0.001)。GS≥8组的SUVmax、PSMA-TV和TL-PSMA均显著高于GS≤7组(z分别为 -3.512,-4.145和 -3.987,P均<0.001)。转移组的PSMA-TV和TL-PSMA均显著高于非转移组(z分别为 -2.734,-2.421,P均<0.001),而非转移组和转移组SUVmax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风险组的SUVmax、PSMA-TV和TL-PSMA均高于低-中风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分别为-3.273,-4.155和 -4.298,P分别为0.002,<0.001,<0.001)。结论 68Ga-PSMA-I&T PET/CT肿瘤负荷体积参数PSMA-TV和TL-PSMA在预测初诊PCa危险分层和转移风险中具有一定的潜在优势。  相似文献   
222.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外周血有核细胞IL 2R(CD2 5 )、TNF α和IFN γ的表达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对 118例肺癌患者外周血表达IL 2R、TNF α和IFN γ有核细胞的检出率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 肺癌患者IL 2R、TNF α和IFN γ的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但其中未化疗者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化疗者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未化疗者 (P <0 .0 1) ;在未化疗的患者中 ,伴转移者外周血有核细胞的IL 2R、TNF α和IFN γ的检出率均显著低于未转移者 (P <0 .0 1或P <0 .0 5 )。结论 肺癌患者外周血有核细胞的IL 2R、TNF α和IFN γ表达的检测有助于化疗机制的解释和病人预后的判定  相似文献   
223.
肌钙蛋白T在急性心肌梗塞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急性心肌梗塞(AMI)诊断的主要依据是临床病史、心电图及心肌酶学检查。在心肌酶谱中CK-MB常被视为诊断AMI的“全标准”,但仍存在着灵敏度低、升高持续时间短等缺点。肌钙蛋白T(TroponinT,TnT)是Katus等[1]在1989年发现的一种反映心肌损伤的血清标志物.我院从1995年5月份开始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了AMI患者的TnT值,并与CK和CK-MB进行了比较,以探讨TnT对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应用价值。对象和方法一、对象1·急性心肌梗塞(AMI)组51例,均为我院1995年5月以来的住院息者,男37例,女14例,48~83岁(平均61.4±22.3岁…  相似文献   
224.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Mb,TnI,BNP和HCY水平变化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观察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血清中肌红蛋白 (Mb)、肌钙蛋白I(TnI)、脑钠肽 (BNP)、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动态变化和AMI治疗前后的水平变化 ,并探讨AMI发病机制 ,为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化学发光、酶联免疫分析的方法 ,对 5 4例AMI患者治疗前后和 30名对照者血清中的Mb、BNP、TnI和HCY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AMI患者四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AMI患者经溶栓治疗后 ,血清中四项指标明显下降 ,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在AMI治疗前后BNP与Mb水平变化呈正相关 (r1=0 .874 ,r2 =0 .5 14 ) ,TnI与HCY水平变化呈正相关 (r3 =0 .75 1,r4=0 .4 6 8) ;但AMI经溶栓治疗后Mb水平恢复至正常水平 (P >0 0 5 ) ,而BNP、TnI和HCY水平虽然下降明显 ,但与对照组比较仍有明显差异 (P <0 0 5 ) ;在其动态变化提示 ,AMI早期以检测HCY、TnI为佳 ,中期以检测Mb、BNP为佳 ,末期以TnI、BNP检测为佳。结论 :AMI患者血清中Mb、BNP、TnI和HCY水平的动态变化说明参与了AMI的发生、发展 ,并提示四项指标在AMI患者发病过程中不同阶段有其不同的诊疗价值 ,从而为AMI的诊断、治疗、预后判断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25.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71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为观察组,17例体检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双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TGF-β1,同时生化分析血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TGF-β1、TG、TCHO、LDL-C与对照组比有显著差异(分别P<0.05和P<0.01),而HDL-C无差异(P>0.05).线性回归分析表明,脂肪肝患者血清TGF-β1与血脂、脂蛋白无相关性.结论血清中TGF-β1活力可作为脂肪肝患者肝纤维化演变趋势的诊断因子.  相似文献   
226.
本文用放射免疫分析( R I A) 法检测了41 例急性心肌梗塞( A M I) 患者血清中的甲状腺激素( T T3 , T T4 , T S H, F T3 , F T4) 水平, 并与正常人及 A M I患者的肌钙蛋白 T( Tn T) 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41 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甲状腺激素中 T T3 及 F T3 水平分别为0 .94 ±0 .40ng/m L 和1 .09 ±0 .57pg/m L,与37 例正常对照组( T T3 为1 .73 ±0 .31ng/ m L, F T3 为3 .12 ±0 .75pg/m L) 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P< 0 .01) 。动态观察甲状腺激素水平在 A M I 患者溶栓治疗过程中的变化表明: T T3 及 F T3 水平随着 A M I治疗的进行和病情的稳定慢慢增加及至正常, 与诊断 A M I的“金标准” Tn T 呈高度负相关( r1 = - 0 .7998 ,r2 = - 0 .7858) 。研究提示: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分析可用于 A M I的辅助诊断。连续动态观察还可为 A M I患者的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提供切实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27.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对克拉霉素的耐药性及其与耐药基因突变检测的一致性,为临床制订个体化Hp根除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将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就诊,接受13 C呼气实验以及胃镜检查的初始未治疗Hp阳性患者284例纳入研究.从纳入研究的病例中随机抽取222例作为试验组进行克拉霉素药敏试验和耐药基因突变检测,其...  相似文献   
228.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促进基因在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细胞中的表达规律。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173例各种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细胞的CD44S+、CD44V5+、CD44V6+和cerbB2+细胞表达率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细胞CD44V5、CD44V6和cerbB2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P<005;在不同肿瘤类型中,不同肿瘤转移促进基因上调的幅度明显不同:胃癌以CD44V5表达率为最高,大肠癌以CD44V6为最高,卵巢癌、宫颈癌和乳腺癌则以cerbB2为最高;肿瘤转移者显著高于未转移者,P<001或P<005。而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细胞CD44S的表达率的变化规律与CD44V5、CD44V6、cerbB2的表达完全相反,它们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D44S在各种类型肿瘤患者血细胞中的表达率之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能使患者外周血细胞的肿瘤转移促进基因表达率出现某些异常;而这种表达异常与恶性肿瘤转移的关系十分密切;不同肿瘤患者血细胞表达的肿瘤转移促进基因的类型有一定的倾向性。  相似文献   
229.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类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残基,能够调控基因表达并在机体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非编码RNA,差异表达的lncRNA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显著相关。研究表明lncRNA的遗传多态性可以改变基因结构从而产生广泛的基因多态性,大多数lncRNA基因多态性与肿瘤的发生、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有望成为新型肿瘤标志物和肿瘤治疗的靶点。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报道,综述lncRNA遗传多态性作为肿瘤标志物,对恶性肿瘤的风险评估、疗效预测和预后判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30.
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通过多种途径产生大量活性氧,促进了血管内皮细胞的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炎症反应与新生内膜形成密切相关,而内膜过度增生导致的再狭窄涉及到活性氧产生及氧化应激刺激。通过代谢组学方法筛选出花生四烯酸的差异代谢物,作为衡量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关键标志物,可以为临床再狭窄的研究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