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3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23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67篇
内科学   48篇
皮肤病学   17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114篇
预防医学   5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5篇
  1篇
中国医学   42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71.
目的:探讨医学类、理工类、教科类、体育类4类在校大学生睡眠状况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以PSQI和SAS量表为参考的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医学类、理工类、教科类、体育类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不同专业大学生的睡眠状况在性格、家庭环境等基本状况上无差别,而在课业多、成绩差、看刺激性文化作品、剧烈运动、恋人关系、用眼不适、食物应对措施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别。结论:我们应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睡眠状况特点,重视他们的睡眠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健康教育与健康指导,促进人才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472.
目的:抗溃结复发方对UC模型大鼠结肠黏膜形态的影响。方法: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复制实验性大鼠UC模型,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对照组、中药治疗组,并设正常对照组。结果:两治疗组急性期损伤减轻,但中药治疗组与西药组相比表现为重;中期、缓解期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和腺体破坏减轻,中药治疗组修复加快优于西药组。结论:中西药物对局部黏膜均有抑制炎症反应和促进组织修复作用;在急性期西药抑制损伤方面优于中药,在中期和缓解期促进肉芽组织增生修复方面中药优于西药。  相似文献   
473.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道引起的一系列症状.该病常引起患者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等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国古代没有胃食管反流病中医病名,根据临床症状,可归属中医"吐酸"、"嘈杂"、"胸痛""胃痛""呕吐"等范畴.龙祖宏主任医师是云南省名中医,从事消化科临床工作4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食道、胃、肠、肝、胆病等疗效显著.今撷取龙祖宏主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良好经验,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74.
目的明确住院共病老年人认知衰弱分布特点,进一步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8年1月在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老年病科住院的老年共病患者(年龄≥60岁)692例。采用老年综合评估衰弱指数(CGA-FI)量表评估衰弱状态,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老年人认知情况;同时存在衰弱和认知障碍(CI)者定义为认知衰弱。采用Charlson合并症指数(CCI)进行共病严重程度评估。根据是否存在衰弱或CI将患者分为认知衰弱组(176例)、单纯衰弱组(176例)、单纯CI组(74例)和非认知衰弱组(266例)。收集并比较4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共病老年患者认知衰弱分布特点。采用SPSS 2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发生认知衰弱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纳入患者总体存在2~12种慢性疾病,CCI指数为5.5±1.9。25.4%(176例)的共病患者存在认知衰弱。趋势性检验显示,认知衰弱患病率随年龄、CCI级别的增高和Barthel日常生活能力的下降呈趋势性增加(P0.001)。与其他3组比较,认知衰弱组患者年龄、CCI,以及入院情况(病危/病重)、急性心力衰竭、慢性骨关节炎、老年综合征(营养不良、平衡功能障碍、抑郁情绪、睡眠障碍、跌倒史)比例均显著升高,体质量指数及Barthel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营养不良(OR=5.022,95%CI 2.484~10.157;P0.001)、营养不良高风险(OR=2.272,95%CI 1.179~4.377;P=0.014)、平衡功能障碍(OR=4.803,95%CI 2.898~7.960;P0.001)、抑郁(OR=4.227,95%CI 2.271~7.866;P0.001)、骨关节炎(OR=2.707,95%CI 1.332~5.501;P=0.006)是住院共病老年人发生认知衰弱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住院共病老年人普遍存在认知衰弱,年龄越大、共病程度和ADL障碍越严重,认知衰弱越明显。临床上应注意营养缺失、平衡力差并存在骨关节炎和抑郁的共病老年人群。  相似文献   
475.
张焱  沈静 《西南军医》2011,13(5):823-825
目的 了解糖尿病足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对34例糖尿病足患者及30名正常体检者下肢动脉彩超及血液生化检查的对比,了解糖尿病足患者与对照组相关指标的差异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足组下肢动脉管腔明显狭窄,随着病变程度加重,狭窄程度及生化指标异常越明显.结论 糖尿病足患者下肢病变程度随下肢血管及生化指标异常程度增加而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476.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解毒法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复发患者结肠组织过氧化物酶增生激活受体(PPAR-γ)影响.方法:90例UC复发患者随机分为2组,中药治疗组45例,西药对照组45例.治疗3个月后对完全缓解及有效病例(其中治疗组39例,对照组32例)进行检测.治疗组给予益气活血解毒立法的中药汤剂,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  相似文献   
477.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解毒法对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组织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方法:分临床研究及动物实验2个部分;临床研究以90例UC复发患者随机分为2组,中药治疗组45例,西药对照组45例。治疗3个月后对完全缓解及有效病例(其中治疗组39例,对照组32例)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治疗组给予益气活血解毒立法的中药汤剂,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并各与20例作正常对照。动物实验以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复制实验性大鼠UC模型,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对照组、中药治疗组,并设正常对照组。进行反映血小板活化程度的特异性标志物P-选择素的检测。结果:临床研究中,治疗前UC组结肠组织P-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健康人(P〈0.01);复发组水平明显高于未复发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及随访时结肠组织P-选择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动物实验在治疗10 d时,两治疗组皆可降低结肠组织P-选择素水平,西药组水平明显低于中药组(P〈0.05);治疗30 d时中药组与西药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停药10 d后,中药组低于西药组(P〈0.05)。结论:以益气活血解毒立法的中药溃结复发方,与西药比较,可有效降低结肠组织P-选择素水平,从而阻抑血小板活化,可能是抗溃结复发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78.
王靖  薛菊兰  沈静  张方兰 《海南医学》2012,23(15):119-121
目的探讨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的风险管理模式,为医务人员健康提供保障。方法针对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的特点采取科学的预警管理、积极的应对管理、严密的追踪管理等规范化管理措施。结果规范化管理后医务人员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发生率逐年减少,并且未发生职业暴露后感染现象。结论规范化管理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可有效防止血源性疾病在医患之间相互传播,使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保障。  相似文献   
479.
有机磷中毒的肌肉病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有机磷中毒的肌肉病理。方法:对5例有机磷中毒的肌肉光镜、电镜及酶组织化学进行观察。结果:有机磷中毒后周围神经损害和肌肉病变同时并存。超微结构观察病变较光镜下重且广泛。ATPase染色多数病例出现同型肌纤维群化。结论:受损邻近处周围神经对失神经支配的肌纤维重新再支配的功能良好。此外,1例患者活检肌组织的肌纤维中出现中央轴空。  相似文献   
480.
丹参药膜对胃壁创伤组织TGF-β表达的病理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检测创伤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探讨丹参药膜在消化器官创伤修复的分子生物学水平上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青紫蓝兔36只,分成丹参药膜组、全身用药组和空白对照组3组,建立胃壁组织创伤模型后,分别于术后3d、7d、14d、30d取创伤组织标本,免疫组化法检测TGF—β的表达。结果:在局部炎症反应阶段和细胞增殖阶段,丹参全身用药组TGF—β的表达强于空白对照组,丹参药膜组强于丹参全身用药组,在组织塑型阶段3组之间生长因子表达无显著差异。结论:丹参药膜可通过调节TGF—β表达而促进创伤修复,且其作用顺应创伤修复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