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7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脑电图检查常用于癫痫、颅内占位性病变、脑炎等疾病的诊断、近年来也较普遍地应用于脑血管病的辅助诊断上。但是,关于脑血管病的脑电图特点和定位诊断方面的资料国内报道较少。现将我院1972—1980年住院确诊并经脑血管造影证实的50例脑血栓患者的脑电图改变和定位诊断及脑血管造影情况进行分析,以供临床工作者参致。  相似文献   
52.
本文复习了祖国医学历代有关名著。中医书中虽无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这一病名,但在“着痹”等一些节、段中,有类似症状的记载。尤其自南宋以后记述的愈加祥尽,比西医最早认识此病的Guillain—Baiil二氏的记述至少要早600余年,笔者以祖国医学治疗“着痹”等的经验为主,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但一律不用激素),治疗了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47例为观察组。把发病后和治疗后开始恢复的时间及出院时基本治愈、好转、恶化、死亡等作为观察指标,与同期住院以西药(包括激素)为主治疗的54例为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观察组诸项指标皆比对照组好,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性均显著。  相似文献   
53.
生活环境因素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目的了解生活环境因素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系,为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有关因素问卷对大学生15787名进行测查。结果农村生长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城市及县城生长者,幼年由父母抚养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高于由亲友抚养者,独生子女心理健康水平高于非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收入较低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家庭经济收入较高者。结论生活环境因素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54.
目的 观察球囊扩张术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抑郁、焦虑病情的改善作用。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8例伴有抑郁、焦虑症状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19例)及对照组(19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导尿管球囊扩张治疗。2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不超过5周,如治疗过程中患者恢复正常经口进食则终止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分别采用视频吞咽造影检查(VFSS)、洼田饮水试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治疗结束时发现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VFSS吞咽障碍程度评分[分别为(7.92±0.45)分和(5.92±0.39)分]、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分别为(1.42±0.47)分和(2.71±0.55)分]、HAMD评分[分别为(7.5±1.8)分和(8.8±2.1)分]及HAMA评分[分别为(8.3±1.9)分和(9.8±2.4)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上述疗效指标改善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基础上辅以球囊扩张治疗,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对缓解患者抑郁及焦虑情绪均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5.
目的:通过对焦虑障碍患者个性倾向、自我效能感、特质焦虑等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探讨焦虑障碍可能的病理心理学机制。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144例焦虑障碍患者和144名健康人利用中国人个性量表-情感量表(CPAI2-E)、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定。结果:①患者组情感量表的诸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②患者组特质焦虑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自我效能感得分对照组高于患者组(P<0.01);③状态焦虑与情感量表各因子、特质焦虑呈正相关(r=0.459~0.781,P<0.01),与自我效能感量呈负相关(r=-0.332,P<0.01)。④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特质焦虑和焦虑紧张因子与焦虑情绪的关系更为密切。结论:特质焦虑、抑郁、焦虑紧张、躯体症状、躯体化、性适应不良及自卑倾向等诸多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可能是焦虑障碍发生的病理心理学基础,特质焦虑与焦虑情绪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强迫症患者的脑灌注特点,分析其与认知损害及临床特点间的关系。方法对39例首发且未经治疗的强迫症患者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脑显像、威斯康星(WCST)认知功能测查及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评定临床特点。结果(1)强迫症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强迫症组的双侧前额叶、前颞叶的RAR值分别为(94.4±6.1,99.8±6.4,91.6±6.1,92.8±6.6),高于正常对照组(88.3±7.1,86.9±7.9,84.0±4-7.2,84.4±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8,11.93,7.15,9.40;P值均〈0.05)。(2)脑灌注与威斯康星结果的相关分析:右前额叶血流灌注与正确数成负相关(r=0.783,P=0.014),右前颞叶血流灌注与错误数成正相关(r=0.384,P=0.047),右前额叶、左丘脑血流灌注与持续错误数成正相关(r=0.511,0.610;P=0.041,0.049)。(3)强迫症组双侧前额叶、右侧前颞叶的血流灌注与强迫思维成正相关(r=0.617,0.309,-0.358;P值均〈0.05)。结论强迫症患者双侧前额叶、前颞叶的灌注存在明显增高现象。强迫症患者的右前额叶、左丘脑血流灌注异常与认知功能损害相关。强迫症患者的双侧前额叶、右侧前颞叶灌注与强迫思维程度成正相关,提示前额叶、右前颞叶的功能异常可能是强迫思维产生的脑功能基础。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脊柱外科门诊患者的心理状况,并通过分组探讨患者术前心理情况,为开展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了综合医院104例脊柱外科门诊患者,并将其中确诊准备手术的患者纳入准备手术组,其余为非准备手术组。结果被调查患者的躯体化、强迫状态、抑郁、焦虑、敌对5个因子分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常模(P〈0.01)。而其中准备手术组的躯体化、强迫状态、抑郁、焦虑、恐怖5个因子的得分均显著高于非准备手术组(P〈0.01)。结论脊柱外科患者伴发心理障碍并不少见,尤其是准备手术治疗的患者,建议在传统药物及手术治疗疾病的同时合并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在校学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应用利培酮治疗后的疗效.方法 采用自编调查表,对106例在校学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儿进行一般资料采集.入组后单一应用利培酮口腔崩解片治疗,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临床症状及疗效,以不良反应量表和实验室监测等进行安全性评定,并分析各因素对其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 患儿起病年龄、病程、受教育情况及阳性家族史均无性别差异(Pa>0.05),首次住院或就诊年龄在性别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阳性症状、阴性症状性别间存在显著差异(Pa<0.05),女性患儿多表现为阳性症状,而男性患儿则多表现为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及总分无性别差异(Pa>0.05).利培酮治疗总有效率为58.5%,不良反应少;利培酮疗效在性别、文化程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a<0.05),病程长短对疗效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校学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儿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存在性别差异.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好,存在性别及文化程度差异,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9.
强迫症与抑郁症的脑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强迫症、抑郁症局部脑血流量(rCBF)特点。方法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技术,对首发且未经治疗的39例强迫症患者、36例抑郁症患者和39名正常人于静息状态下行脑血流显像。以小脑皮质的放射性计数值为参考,对局部脑血流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强迫症组两侧前额叶、前颞叶rCBF高于正常组(P<0.01);抑郁症组两侧前额叶、枕叶、扣带回及右前颞叶、右顶叶rCBF低于正常组(P<0.05);在两侧前额叶、前颞叶、顶叶、枕叶及右后额叶、扣带回,强迫症组rCBF高于抑郁症组(P<0.05)。结论强迫症组的前额叶及前颞叶呈高灌注改变,抑郁症组脑血流普遍低灌注,SPECT技术可望作为二者鉴别诊断的客观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60.
会诊-联络精神病学(Consultation Liaison Psychiatry,CLP)已成为精神病学一个重要分支,在国外亦称综合性医院中的精神病学(Psychiatry in General Hospital)。其工作重点是精神科医生在综合性医院中开展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探讨心理、社会因素、躯体疾病和精神障碍之间的关系,进而从心理、社会和生物医学三方面来诊断和处理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