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7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2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后无复流现象和前炎症因子白介素17(IL-17)表达的影响、相关机制及IL-17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8只,按体质量从大到小排序,然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成3组:假手术组、损伤组、预处理组,每组6只。预处理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mg·kg~(-1)·d~(-1),另外两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每天1次,共7 d。损伤组和预处理组予冠状动脉结扎60 min、再灌注15min,建立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大鼠冠状动脉结扎前,结扎后15、30min和45min、再灌注15min时查心电图。再灌注15min后取血及心脏。形态学方法观察建模后是否存在无复流现象以及他汀类药物对无复流现象的影响。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血清IL-17、IL-6水平。结果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存在无复流现象。与损伤组相比,预处理组无复流面积明显减小[(21.37%±3.35%)比(48.96%±6.94%),P<0.01],血清IL-17[(90.45±11.63)ng/L比(151.67±11.19)ng/L,P<0.05]和IL-6[(112.47±10.40)ng/L比(167.89±5.13)ng/L,P<0.05]显著降低。结论他汀类药物可减少无复流心肌范围,并且可减轻IL-17和炎症因子IL-6的表达,这可能是其减轻炎症、减少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后无复流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检测Th17细胞在缺血脑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细胞因子IL-17在厌氧条件下对神经元损伤机制的研究.方法 线栓法建立小鼠持续性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pMCAO),免疫荧光技术检测pMCAO小鼠缺血侧脑组织中Th17细胞的表达;体外原代培养新生小鼠海马神经元,建立体外氧糖剥夺模型(OGD)模拟体内脑缺血缺氧微环境,观察不同厌氧时间对神经元的损伤作用,同时进行不同浓度的IL-17干预以及IL-17受体(IL-17R)封闭实验,探讨IL-17在厌氧条件下对神经元损伤过程中的作用.结果 成功建立小鼠右侧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HE染色可见患鼠缺血侧脑组织空洞坏死样改变并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TTC染色呈现白色缺血灶.免疫荧光染色可见缺血灶周边大量Th17细胞(CD4+IL-17+).体外实验中,外源性IL-17的干预加剧了OGD条件对海马神经元的损伤作用,并且这种作用能够被IL-17 R封闭剂所抑制.结论 小鼠缺血脑组织中存在Th17细胞的浸润,Th17细胞分泌的IL-17与厌氧条件下神经元的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前炎症因子白介素-17( interelenkin-17,IL-17)与细胞间黏附因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在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后无复流现象中的表达.方法 Wistar大鼠12只,随机分成2组:假手术组、损伤组,每组6只.损伤组给予冠状动...  相似文献   
24.
目的 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对免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抑制增殖、促进凋亡及诱导细胞周期停滞的作用.方法 经组织块贴壁法原代培养的兔VSMC,应用3H-胸腺嘧啶胞苷渗入法、透射电镜、TUNEL法、流式细胞术和基因芯片测定As2O3对VSMC的细胞活力、生长、增殖及凋亡.结果 随着三氧化二砷浓度的增加显著抑制了细胞生长,且呈剂量依赖性,透射电镜下可见凋亡小体,TUNEL检测出现了凋亡细胞,流式细胞术出现了典型的凋亡峰.基因芯片扫描杂交结果数据显示其中26条基因表达有差异.结论 As2O3对VSMC具有抑制增殖、促凋亡、阻滞细胞周期进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对大鼠脑胶质瘤C6细胞增殖的影响,并且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提取SD大鼠BMSC,进行体外培养、扩增。应用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BMSC上清液对C6细胞系增殖的抑制作用。用Transwell小室将BMSC与C6细胞进行双层培养,以HE染色法检测C6细胞形态变化。用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情况。结果MTF结果显示BMSC上清液对C6细胞有抑制作用,120h后1:8、1:4、1:2的BMSC上清稀释液、BMSC上清原液培养组的生长抑率分别为17.1%、26.0%、39.9%、43.1%;与BMSC进行双层培养后的C6细胞其形态发生了明显改变,由圆形或多角形变为长梭形,细胞包体伸出长突起;划痕实验显示在36h时对照组迁移率为100%,划痕完全愈合,而BMSC上清组划痕未见全愈合,迁移率为82%。结论①BMSC上清液能抑制胶质瘤C6细胞的恶性增殖,而且抑制效应呈剂量依赖性;②BMSC对C6的运动和迁移产生了抑制作用,从而降低了其恶性侵袭程度。  相似文献   
26.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在血管紧张素Ⅱ的产生和缓激肽的降解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而后两种多肽在血管张力的调节和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生中起作用。近年来,对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与脑血管疾病之间关系的探讨,多倾向认为,ACE通过不同的遗传机制在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认为是研究各类  相似文献   
27.
目的:建立大鼠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动物模型.并观察神经干细胞对AD的治疗作用。方法:30只SD大鼠(体质量250~300g)被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n=10)、对照组(n=10)和神经干细胞治疗组(n=10),模型组和神经干细胞治疗组用ALZET微型渗透泵侧脑室内慢性灌注Okadaic acid(OA);对照组灌注等量的磷酸缓冲液。56d后神经干细胞治疗组在海马处进行神经干细胞移植。76d后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3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用旷场实验观察3组大鼠探究活动能力和紧张度;随后处死大鼠,分别用硫磺素-S法和镀银法检测3组大鼠海马中老年斑和神经元纤维缠结形成情况。结果:模型组的平均逃避潜伏期(mean escape latency,MEL)第1天为84S,第4天为60S;对照组的MEL第1天为66S,第4天为15S;治疗组的MEL第1天为68S,第4天为18S。模型组通过的格子数为21个.对照组为69个,治疗组为61个。模型组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和探究活动与对照组和神经干细胞治疗组相比均明显下降(P&;lt;0.05);神经干细胞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显微镜下,模型组大鼠在海马可见到大量老年斑沉积和神经元纤维缠结形成:神经干细胞治疗组可见少量老年斑沉积和神经元纤维缠结形成;而对照组大鼠未见老年斑沉积和神经元纤维缠结形成。结论:通过微型渗透泵侧脑室内慢性灌注OA可成功地建立AD动物模型;神经干细胞可提高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并可减少老年斑沉积和神经元纤维缠结形成。  相似文献   
28.
目的:建立一种体外分离纯化、培养扩增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观察成年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方法:实验于2003-03/2004-05于哈尔滨医科大学组胚教研室完成。①、用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成年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②采用倒置显微镜、透射电镜观察,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抗原和细胞基质蛋白属性。③体外加成骨、成软骨诱导剂,14d分别做碱性磷酸酶组织化学、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及成软骨分化结果。 结果:①成年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均一的成纤维细胞样。具有一般干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②广泛表达Vimentin,CD29,CD44,不表达CD14,CD34。③加入成骨诱导剂14d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多层重叠生长,现碱性磷酸酶强阳性,阳性率为90.5%。④经成软骨诱导后,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诱导14d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现广泛的棕褐色染色,在细胞密集处细胞周围可见黄褐色染色。 结论: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能有效分离纯化成年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此种方法培养的细胞具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一般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29.
目的 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对大鼠脑胶质瘤C6细胞增殖的影响,并且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 提取SD大鼠BMSC,进行体外培养、扩增.应用MTF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BMSC上清液对C6细胞系增殖的抑制作用.用Transwell小室将BMSC与C6细胞进行双层培养,以HE染色法检测C6细胞形态变化.用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情况.结果 MTF结果显示BMSC上清液对C6细胞有抑制作用,120 h后1∶8、1∶4、1∶2的BMSC上清稀释液、BMSC上清原液培养组的生长抑率分别为17.1%、26.0%、39.9%、43.1%;与BMSC进行双层培养后的C6细胞其形态发生了明显改变,由圆形或多角形变为长梭形,细胞包体伸出长突起;划痕实验显示在36 h时对照组迁移率为100%,划痕完全愈合,而BMSC上清组划痕未见全愈合,迁移率为82%.结论 ①BMSC上清液能抑制胶质瘤C6细胞的恶性增殖,而且抑制效应呈剂量依赖性;②BMSC对C6的运动和迁移产生了抑制作用,从而降低了其恶性侵袭程度.  相似文献   
30.
目的:利用反义脱氧寡核苷酸技术探讨组蛋白脱乙酰基酶2(HDAC2)对心肌细胞肥大的促进作用,为探寻心肌细胞肥大的发病机理及其防治提供一新的思路。方法:常规方法培养原代心肌细胞,利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刺激心肌细胞制成心肌细胞肥大的体外模型,应用Fugene 6转染HDAC2-反义脱氧寡核苷酸进行干预。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观察HDAC2和B肌球蛋白重链(β-MHC)mRNA的表达;通过相差显微镜观察心肌细胞的形态和面积;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肌细胞HDAC2和c-fos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肥大组心肌细胞面积。HDAC2 mRNA和β-MHCmRNA表达均增加(P均〈0.01);HDAC2蛋白和c-fos蛋白表达增加(P〈0.01)。利用Fugene6将HDAC2-反义脱氧寡核苷酸转染人心肌细胞,HDAC2-反义脱氧寡核苷酸组心肌细胞面积较肥大组减小,HDAC2 mRNA和β-MHCmRNA表达减少,HDAC2蛋白表达亦减少(P均〈0.05)。Fugene6组,错义组与肥大组变化相似。结论:AngⅡ致心肌细胞肥大过程中伴有HDAC2的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应用HDAC2反义脱氧寡核苷酸后可使之下降,说明HDAC2参与了心肌细胞的肥大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