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衰老时大鼠大脑皮质枕叶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采用免疫组化 SABC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 ,研究了衰老时大鼠大脑皮质枕叶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及形态特征变化。结果发现 :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在枕叶皮质 ~ 层均有分布 ,属于非锥体形神经元 ;比较三个年龄组阳性细胞的数量和平均截面积的变化 ,发现老年组与幼年组及中年组相比 ,两项指标都显著减小 (P<0 .0 1)。而幼年组和中年组相比两项指标没有明显差别 (P>0 .0 5 )。提示 ,一氧化氮作为神经递质 ,可能与大脑皮质枕叶功能的调节有关 ;随着衰老 ,其阳性神经元的变化可能影响其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致鲍温样丘疹病(BP)患者 L1-IgG抗体、存活素(Survivin)表达水平,为鲍温样丘疹病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HPV感染致BP患者150例。根据HPV分型分为高危型组112例和非高危型组38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HPV L1-IgG抗体、Survivin、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CD3+、CD4+、CD8+和CD4+/CD8+水平;使用杂交信号方法核酸检测技术,检测标本中HPV E6/E7 mRNA数量;Spearman相关性分析HPV E6/E7 mRNA和L1-IgG抗体、Survivin阳性表达水平关系。结果 高危型组和非高危型组患者L1-IgG和Survivin阳性表达分别为73.21%(82/112)、67.86%(76/112)和26.32%(10/38)、31.58%(12/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6.314,15.400,P<0.01)。高危型组患者HPV E6/E7 mRNA 为(1 125.64±113.42)copies/mL,且L1-IgG、Survivin阳性表达HPV E6/E7 mRNA水平较高,呈正相关(P<0.05)。高危型组和非高危型组患者IgA、IgG、IgM分别为(1.23±0.13)、(8.89±0.91)、(1.13±0.12)g/L和(1.60±0.17) 、(11.42±1.15) 、(1.53±0.16)g/L,高危型组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971,13.814,16.246,P<0.05)。高危型组和非高危型组患者患者CD3+、CD4+分别为(58.78±5.91)%、(29.96±3.12)%和(65.48±6.61)%、(65.48±6.61)%,高危型组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858,8.249,P<0.01)。两组患者CD8+和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型组患者TNF-α、IFN-γ和IL-6水平分别为(2.64±0.30) 、(4.36±0.53)和(3.11±0.32) pg/mL,高于非高危型组患者(1.67±0.18)、(2.44±0.25) 和(2.21±0.25)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792,21.499,15.769,P<0.05)。结论 BP患者感染HPV可影响患者免疫调节功能和炎症反应,且HPV高危型患者L1-IgG抗体和Survivin阳性表达水平高于非高危型组患者。  相似文献   
3.
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是一类与非淋球菌性尿道炎、不孕不育和胎膜早破及新生儿支气管肺泡发育不良等多种疾病相关的病原体。UU的致病性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可能存在的多种潜在的致病因子或致病岛,其二与致病性强弱密切相关的UU的生物群、血清型和浓度及宿主自身的免疫力。文中就UU的致病性进行了详细综述。  相似文献   
4.
人胚胎视皮质神经元发育的体视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取自14例产后死亡的胎儿,胎龄12~40周,对其视皮质神经元进行电镜观察及立体计量分析。结果表明:(1)视皮质神经元在发育早期(12周胎龄)时,可依细胞大小、核及胞质中的细胞器鉴别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2)视皮质神经元发育过程中,核质比例逐渐减小,细胞核体密度逐渐减少,核仁与胞质的体密度呈上升趋势(3)线粒体、粗面内质网、核糖体的体密度呈明显上升趋势,滑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及溶酶体的体密度也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大鼠胎脑神经细胞(FBC)与几丁质(Chitin)多孔体、胶原蛋白(Collagen Protein)海绵及明胶(Glutin)海绵的细胞相容性;研究几丁质和胶原蛋白与大鼠FBC复合体(C-FBC,CP-FBC)脑内移植对脑损伤的修复作用。为中枢神经系统(CNS)组织工程材料的选择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大鼠胎脑细胞脊髓内移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是用孕13天(E13)大鼠胎脑细胞悬液,以慢速注入法移植于同种成年大鼠脊髓白质的侧索及后索、中央管及灰质中。移植后分1天、2周、4周、12周等4组,用光镜检查在脊髓内不同部位移植的胎脑细胞,存活、生长、分化、成熟以及与宿主脊髓嵌合等情况。结果表明:①移植于成鼠脊髓侧索、后索及中央管等不同部位,90%以上移植成功,胎脑细胞的存活、生长、分化极为良好,术后4周形成神经毡样结构,且多与宿主灰质嵌合;②灰质内移植组的宿主脊髓灰质损伤严重,神经元多变性、坏死消失;③移植于脊髓不同部位的方法将有助于脊髓前、后以及中央等各种类型损伤的修复,探讨是否有可能建立脊髓内不同移植部位的模型。  相似文献   
7.
宁振英  宋铁军 《医学综述》2009,15(12):1905-1905
目的分析HBsAg检查时出现假阳性结果的原因。方法用酶联法检测HBsAg。结果试剂盒质量、标本的处理、血样是否出现溶血、洗板等因素都会影响HBsAg的检测结果。结论酶联法检测HBsAg需要合格的试剂盒,检验者的操作应得当。  相似文献   
8.
桑叶多糖对糖尿病大鼠Resistin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桑叶多糖(Mulberry leaves polysaccharides,MLP)对2型糖尿(T2DM)病大鼠脂肪组织抵抗素(Resistin)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MLP高、中、低剂量治疗组。用药12W后,采用SDS-PAGE检测Resistin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MLP高、中剂量治疗组Resistin蛋白表达低于模型组水平(P0.01)。结论:MLP可通过下调2-DM大鼠Resistin蛋白表达,从而实现其降低IR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大鼠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动物模型.并观察神经干细胞对AD的治疗作用。方法:30只SD大鼠(体质量250~300g)被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n=10)、对照组(n=10)和神经干细胞治疗组(n=10),模型组和神经干细胞治疗组用ALZET微型渗透泵侧脑室内慢性灌注Okadaic acid(OA);对照组灌注等量的磷酸缓冲液。56d后神经干细胞治疗组在海马处进行神经干细胞移植。76d后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3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用旷场实验观察3组大鼠探究活动能力和紧张度;随后处死大鼠,分别用硫磺素-S法和镀银法检测3组大鼠海马中老年斑和神经元纤维缠结形成情况。结果:模型组的平均逃避潜伏期(mean escape latency,MEL)第1天为84S,第4天为60S;对照组的MEL第1天为66S,第4天为15S;治疗组的MEL第1天为68S,第4天为18S。模型组通过的格子数为21个.对照组为69个,治疗组为61个。模型组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和探究活动与对照组和神经干细胞治疗组相比均明显下降(P&;lt;0.05);神经干细胞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显微镜下,模型组大鼠在海马可见到大量老年斑沉积和神经元纤维缠结形成:神经干细胞治疗组可见少量老年斑沉积和神经元纤维缠结形成;而对照组大鼠未见老年斑沉积和神经元纤维缠结形成。结论:通过微型渗透泵侧脑室内慢性灌注OA可成功地建立AD动物模型;神经干细胞可提高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并可减少老年斑沉积和神经元纤维缠结形成。  相似文献   
10.
婴幼儿腹泻是由一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大使生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是婴幼儿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