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6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5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MicroRNA(miRNA)是一类具有调控功能的小分子非编码RNA,在转录后水平调节多个靶基因的表达,对个体发育、细胞凋亡、增殖及分化等生命过程都有重要作用。近来研究发现miRNA一338在很多疾病中发生了异常表达,尤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的联系。本文就miRNA一338与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2.
[目的]调查高龄二胎孕妇的妊娠压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徐州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产科门诊的158例高龄二胎孕妇,采用妊娠压力量表进行调查。[结果]高龄二胎孕妇妊娠总压力均分为1.33分(中位数),因子2"为确保母子健康和安全引发的压力感"条目平均得分最高;影响妊娠压力的主要因素为一胎妊娠并发症、家人是否支持生二胎、胎儿性别期待和一胎孩子性别。[结论]高龄二胎孕妇妊娠压力较大,医护人员应根据影响因素进行针对性护理,缓解其妊娠压力。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的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 1 988年 1 0月至 2 0 0 1年 7月我科应用反馈治疗“三瘫一截”(指偏瘫、脑性瘫痪、截瘫和截肢 )等病人 2 75例 ,进行疗效总结和分析。结果  2 75例病人 ,显效率、有效率和无效率分别为 3 5 .3 %、46.2 %和 1 8.5 % ,总有效率为 81 .5 %。结论 生物反馈的疗法旨在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 ,是一种有效的自我调节方法 ,无论在临床医学还是在康复医学方面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机器人手术系统在盆腔腹膜后肿瘤(PRT)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20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PRT患者47例,其中接受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患者16例(机器人组)、传统腹腔镜手术患者31例(腹腔镜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并发症及分级(Clavein-Dindo并发症分级)、术后肿瘤性质(良、恶性)以及预后。结果与腹腔镜组比较,机器人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延长(中位数分别为147、275 min)、住院费用增加(中位数分别为29375、61088元),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肿瘤切除是否完整、与周围组织分界是否清楚、距离骶前静脉丛及大血管的距离,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2/16)与腹腔镜组[13%(4/3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Clavein-Dindo并发症分级,机器人组Ⅰ级、Ⅲ级各1例,腹腔镜组Ⅰ级、Ⅱ级、Ⅳ级分别为1、2、1例。术后病理检查,机器人组恶性肿瘤4例(4/16),腹腔镜组4例(13%,4/31),两组患者恶性肿瘤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05,P=0.525)。机器人组肿瘤均完整切除,术后无复发患者;腹腔镜组3例未完整切除,2例术后复发。机器人组复发率(0/16)与腹腔镜组(6%,2/3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1)。结论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相比,机器人手术系统治疗PRT的手术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但手术野图像更清晰,可增加肿瘤切净率,减少术后复发,且不增加手术并发症,可作为治疗PRT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45.
肌电触发神经肌肉刺激对偏瘫患者腕指背伸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肌电触发神经肌肉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腕指背伸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常规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和肌电触发神经肌肉刺激治疗,在治疗前、后分别测量患者腕指背伸时的肌电均值、腕背伸的主动活动度(ac-tiverange of motion,AROM)、上肢Fugl-Meyer评分(FMA)等指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腕指背伸时的肌电均值、腕背伸AROM与FMA评分均增加(P0.05)。结论肌电触发神经肌肉刺激治疗有助于偏瘫上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6.
目的:观察子宫颈癌患者在子宫颈癌根治术中行改良盆腔腹膜缝合法后阴道长度及性生活质量情况。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7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腹腔镜下子宫颈癌根治术的92例早期子宫颈鳞癌(ⅠB1~ⅡA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分为2组,对≤40岁的患者为年轻组(42例),而40岁则为年长组(50例)。年轻组行卵巢移位术,年长组切除双侧附件,其中2014年之前患者子宫颈癌根治术中行传统盆腔腹膜缝合法(对照组),2014年之后至2017年3月行改良盆腔腹膜缝合法(观察组)。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调查年轻组与年长组各自观察组与对照组术中及术后情况。且在治疗结束后,通过门诊复查及电话随访的方式记录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术后3、6、12月)阴道长度及评估患者术后12月的性生活质量。结果:年轻组与年长组各自的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及盆腔淋巴囊肿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轻组与年长组术后3、6、12月时观察组阴道长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月时年轻组及年长组各自观察组均在性满意、性疼痛、性高潮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性润滑、性渴望、性唤起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颈癌根治术中采用改良盆腔腹膜缝合法,不显著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及盆腔淋巴囊肿发生率,却可明显加深阴道长度和改善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7.
朱迎  董丽  石红丽  戴金萍  胡梅 《全科护理》2016,(30):3214-3216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病人服药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半结构式访谈对12例溃疡性结肠炎病人进行深度访谈,采用Colaizzi现象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通过访谈,将溃疡性结肠炎病人服药依从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归纳为3个主题:病人自身因素、药物治疗因素和家庭社会支持因素。[结论]为提高病人的服药依从性,护理人员应关注病人对疾病治疗的理解程度,包括对药物作用及副反应、医嘱等方面是否正确理解,同时重视调动病人的家庭社会支持系统,促进病人服药依从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家兔VX2肿瘤子宫病灶的超声造影表现。方法 44只成年雌性日本大耳家兔随机分为实验组20只及对照组24只。实验组采用子宫腔及腹腔内瘤块种植法复制家兔VX2肿瘤动物模型,对可疑肿瘤组织进行超声造影增强检查及病理检查,镜下观察确诊是否为肿瘤生长的肿块,对确诊的肿瘤灶分析其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对照组对正常子宫肌层及内膜行超声造影增强检查及病理检查,镜下观察子宫肌层及内膜结构正常者对其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进行分析;将实验组与对照组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内增强时间、增强强度、增强斜率及消退斜率等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成功复制家兔子宫及腹腔肿瘤模型16例,肿瘤组织生长时间13-35 d,其中肿瘤坏死较严重者2例,未纳入结果统计;另有麻醉意外死亡者2例,未见肿瘤生长者2例。14例动物模型中获得34个肿瘤灶的超声造影检查及病理检查结果,肿瘤病灶最大径为4-30 mm;肿瘤组织超声造影增强时间、增强强度、增强斜率及消退斜率分别为(3.91±1.59)s、(12.93±2.98)d B、(3.72±1.41)d B/s及(0.20±0.08)d B/s。对照组24只家兔中的44侧子宫超声造影增强检查及病理检查,超声造影增强时间、增强强度、增强斜率及消退斜率分别为(5.64±2.58)s、(12.33±4.66)d B、(2.79±1.71)d B/s及(0.19±0.07)d B/s。实验组超声造影肿瘤组织增强模式与正常子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增强时间短于正常子宫(t=3.613,P〈0.05),增强斜率大于正常子宫(t=-2.611,P〈0.05),呈现快速增强模式,而消退斜率与正常子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86,P=0.495)。结论超声造影增强检查可发现实验动物腹腔内小至最长径为4 mm的肿瘤病灶,对早期发现子宫内膜癌腹盆腔淋巴结转移病灶及腹盆腔侵犯肿瘤病灶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ASA评分对肝癌患者外科治疗风险评估的价值。 方法:回顾2006年1月—2010年12月419例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患者围手术期临床资料,分析患者ASA评分与临床因素的关系,并对可能的相关因素作单因素筛选后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分析肝癌术后并发症及术中输血有关的影响因素。 结果:统计分析显示,肝癌患者术前并发症及术前血红蛋白影响ASA评分;随着ASA评分上升,患者术中失血量、输血量、术后并发症及住院天数明显高增加(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SA评分、失血量、肝硬化、年龄、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ASA评分、手术时间、肿瘤直径是术中输血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 结论:ASA评分是肝癌患者围手术期风险较好的早期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50.
目的调查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炎症性肠病生活质量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慢性病自我效能问卷对102例炎症性肠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炎症性肠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各维度均有明显受损;疾病严重程度、自我效能、年龄和疾病活动程度是炎症性肠病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P<0.01)。结论炎症性肠病患者生活质量有不同程度的受损,应针对影响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给予护理干预,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