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7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9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对武汉市7个区进行血吸虫病疫情控制和传播控制达标考核。方法按照《血吸虫病控制和消灭标准》,对武汉市洪山、蔡甸、汉南、黄陂、江夏、东西湖、江岸7个疫情未控制区开展人畜查病和螺情调查。结果洪山、蔡甸、汉南、黄陂、江夏5个疫情控制考核区居民血吸虫感染率为0~1.58%,耕牛血吸虫感染率为0~2.74%;东西湖、江岸2个传播控制考核区血检阳性率分别为3.47%和1.71%,粪检未查到阳性病人及阳性耕牛。2个传播控制考核区所抽取的螺点均无感染性钉螺。结论2007年武汉市洪山、蔡甸、汉南、黄陂、江夏5区各项疫情指标已达血吸虫病疫情控制标准,东西湖、江岸2区已达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急性血吸虫感染(急感)发病规律及防治策略。方法收集2005~2006年湖北省各流行区上报发生的216例急感个案资料,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SPSS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结果2年来急感发病从年龄分布、职业分布、接触疫水方式构成比上存在差异。2006年主要发病对象为11~15岁年龄组的学生,而2005年以16~49岁年龄组的农民为主。同时,2006年急感的发病人数较2005年大幅度下降;2006年与常年比较,长江流域降雨总体偏少,水位偏低,这也是一个影响急感发病情况的因素。结论通过导找急感发病规律,针对性地不断完善湖沼型地区防治策略和措施,能够达到控制此类地区血吸虫病流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恩施自治州咸丰县和十堰市丹江口市地处湖北省西北山丘地区,海拔700m以上,与四川、陕西、河南省接壤,是湖北省血吸虫病非流行疫区。2005~2008年先后发生输入型血吸虫病4例。湖北省、市卫生专业机构组成联合调查组进行了现场调查,现报告如下:1病例分析1.1一般资料4例血吸虫病患者,其中咸丰县农民3例,丹江口市农工1例,均为男性,年龄最大者53岁,最小者21岁。1.2临床资料1.2.1感染史2005年10月,  相似文献   
14.
2008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2008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变化。方法收集并分析全省防治工作、监测点和达标验收专项调查数据。结果2008年全省63个流行县(市、区)中,21个达到传播阻断标准,19个达到传播控制标准,23个达到疫情控制标准。三、四、五类流行村分别占全省流行村的52.10%、27.80%和20.09%。居民和耕牛感染率分别为1.70%和2.20%,分别较2007年下降了27.04%和34.33%。有螺面积为77 363 hm^2,较2007年减少了315.70 hm^2。74个省级监测点居民和耕牛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1.32%和1.85%,较2007年下降了32.99%和68.38%;查出有螺面积2 833.98hm^2,感染螺面积215.35 hm^2,活螺密度为0.37只/0.1 m^2,感染螺密度为0.000 3只/0.1 m^2,钉螺感染率为0.08%,与2007年相比,有螺面积下降了3.81%,感染螺面积上升了4.52%,活螺密度、感染螺密度和钉螺感染率分别下降了21.28%、40.00%和27.30%。疫情达标考核验收结果表明全省15个疫情未控制县(市、区)均达疫情控制标准。结论2008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大幅下降,但流行态势依然严峻,应继续采取整合资源的防治策略,落实整体推进的防治措施,加强控制力度,以确保防治成效。  相似文献   
15.
2004~2007年湖北省晚期血吸虫病人救治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掌握2004~2007年湖北省晚期血吸虫病(晚血)患者基本救治情况,并分析救治效果。方法收集2004~2007年湖北省晚血救治统计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2007年全省共救治晚血病人20899人,腹水型、巨脾型、结肠增厚型、侏儒型分别占71.29%、26.56%、1.80%、0.35%。男女性别比为2.23∶1。平均复治率77.62%,实际救治率96.01%。临床治愈率16.73%,好转率80.07%,治后死亡率3.20%。结论经过4年的免费救治,晚血病人总数和新发晚血病人趋于稳定并缓慢下降,病人死亡率大大降低,达到了症状改善、病情好转的基本救治目标。  相似文献   
16.
张映皓  朱惠国 《嘉兴医学》2003,19(5):285-287
目的:了解湖北省当前晚期血吸虫病(下称晚血)流行现状和特点,为制定相应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以来控样本村为单位.调查体检对象中晚血的症状、体征、性别、年龄、分型、夹杂病.患病率及在各亚层中分布状况。结果:本次全省抽样调查,确诊晚血36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6例;年龄最大71岁,最小16岁,平均51.25岁。晚血分型为:巨脾型占41.67%,腹水型占38.89%,结肠增厚型占19.44%。晚血患病率为0.41%;推算全省晚血病人2.9万人。患夹杂病晚血为41.67%。结论:当前我省晚血流行特点以青壮年居多,以盲和小学化程度居多,以湖沼垸内亚型居多;虽然本次调查晚血患病率比第2次抽样调查有明显降低,但其流行态势不容乐观。今后防治重点仍应放在湖沼垸内亚型流行区。  相似文献   
17.
湖北省2005年急性血吸虫病突发疫情应急处理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描述和分析湖北省2005年血吸虫病突发疫情的特点、处理情况和暴发原因。方法按照卫生部血吸虫病突发疫情标准,对2005年全省范围内发生的血吸虫病突发疫情进行核实调查,并收集有关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湖北省2005年共发生血吸虫病突发疫情6起,全部在疫情发生地启动预案。全部急感病例都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疫点现场都进行了查灭螺、高危人群排查、健康教育和耕牛查治病工作,疫点得到及时处理,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血吸虫病突发疫情应急处理预案的实施对疫情的有效控制和处理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暴露出的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还有待及时地解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掌握2009年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进展和疫情变化情况,为下一步防治工作提供方向.方法 汇总2009年全省防治工作数据,用spss统计软件包建库分析.结果 2009年全省重度流行村大幅转向轻度流行村;急感和突发疫情、人群感染率、耕牛感染率下降;阳性钉螺密度和钉螺感染率下降.结论 2009年通过落实传染源控制措施,全省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也反映出湖北省流行态势依然严峻,需要继续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才能达到控制血吸虫病疫情目标.  相似文献   
19.
20.
采取人群化疗结合浸螺杀药物灭螺,对降低居民、儿童、耕牛的血吸虫感染率、活螺密度、感染性钉螺密度、钉螺感染率等部具有较好的效果。连续二年化疗结合药物灭螺,使居民感染率下降了48.9%,活螺平均密度、感染性钉螺平均密度、钉螺感染率分别下降了52.3%、67.2%和46.9%。浸螺杀具有高效、低毒等优点。特别适合于湖沼水网型疫区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