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51.
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最难以忍受的症状之一,是患者及家属极大的应激源。研究发现,患者和家属的心理状态是相互影响的[1]。本研究旨在了解居家癌痛患者家属心理状态及相关因素,更好地为居家癌痛患者提供家庭及社会支持,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2.
目的 观察高三尖杉酯碱(HHT)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初发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疗效以及诱导治疗期毒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鄞州医院血液科2006年1月—2013年6月期间HHT联合ATRA和As2O3方案治疗18例初治儿童APL的临床疗效、诱导治疗期毒副反应。结果 1所有患儿PML/RARa融合基因均阳性,其中L型11例(61.1%),S型7例(38.9%);参照Sanz危险度分层,18例患儿低危、中危和高危分别有6例(33.3%)、7例(38.9%)和5例(27.8%)。218例初发APL儿童CR率为100%(18/18),无一例患儿因出血、感染等原因导致早期死亡;获得CR的时间为(29.7±4.9)d;诱导缓解后,PML/RARa融合基因的阴性率为77.8%(14/18);缓解后序贯实施第一周期治疗结束后PML/RARa融合基因的阴性率为94.4%(17/18),截止随访日期,18例患儿PML/RARa融合基因全部阴性。318例初发APL儿童5年OS为100.0%、5年DFS为(90.9±8.7)%。4诱导治疗期间,毒副反应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后均控制并恢复正常。结论 HHT联合ATRA和As2O3治疗初发儿童APL疗效好,长期生存率高,且价格经济,是APL治疗的合理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53.
目的:分析合并IKZF1基因突变的成人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的预后,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可否改善患者预后。方法:收集经毛细管电泳法检测骨髓IKZF1基因突变164例成人B-AL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IKZF1基因突变与成人B-ALL患者的预后关系。结果:164例成人B-ALL患者中IKZF1基因突变阳性80例,阴性84例。80例IKZF1基因突变阳性患者根据诱导化疗缓解后的治疗方式分为移植组(48例)和化疗组(32例)。分析结果显示,移植组中IKZF1突变阳性患者的3年总生存(OS)率、无白血病生存(LFS)率分别为50.3%±8.3%和41.6%±8.5%,化疗组分别为33.7%±12.8%和31.5%±9.5%,均明显低于IKZF1突变阴性患者率(79.5%±7.6%、64.0%±8.4%)和(54.4%±9.9%、40.6%±9.6%)(P<0.05)。IKZF1突变阳性80例患者中移植组3年OS和LFS率(55.3%±7.5%和48.3%±7.6%)明显高于化疗组(32.9%±11.8%和28.4%±10.3%)(P<0.05)。结论:IKZF1基因突变是成人B-ALL预后不良的因素,allo-HSCT可明显提高IKZF1突变阳性成人B-ALL患者的3年OS和LFS率,从而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54.
采用阿克拉霉素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已取得明显疗效。阿克拉霉素联合方案治疗难治性及复发性白血病疗效已得到证实。我们联合应用国产阿克拉霉素 (药品由扬州药厂生产 )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 38例 ,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1.1 分型  38例急性髓系白血病 ,初治 2 7例 ,复发及难治性 11例 ,按FAB分型 ,其中初治病例M13例、M2 11例、M4 7例、M54例、M61例 ;复发及难治病例中M11例、M2 6例、M4 2例、M52例。以上病例均符合诊断标准。1.1.2 性别、年龄 男 2 6例 ,女 12例。年龄为 16 - 6 1岁 ,平均 3…  相似文献   
55.
我院于1998年10月—2001年12月选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As2O3)方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21例,全部达完全缓解(CR),现报告如下。 1 病例与方法……  相似文献   
56.
目的:对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与白介素-11在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中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参与此次研究的对象均为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共40例,均于2014年1月份到2015年12月份在本院接受治疗。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实施白介素-11治疗,实验组实施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小板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预后显示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明显,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血小板情况差异明显,实验组的血小板恢复最大值、血小板<50×109/L的持续时间、血小板恢复至75×109/L、100×109/L的时间均比对照组理想,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实验组的安全性理想,不良反应率比对照组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其安全性和疗效比白介素-11理想。  相似文献   
57.
张丕胜  王淼  汪立波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0):1935-1937
【目的】对比分析动力髋螺钉(DHS)与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两种手术治疗方案的优劣。【方法】选取2005年4月至2009年3月本院收治的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58例,其中DHS内固定30例(DHS组),PFN内固定术28例(PFN组),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多项相关指标并予以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44(21.2±2.3)个月,无骨折不愈合及死亡病例;PFN组与DHS组相比,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近期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内固定术适合老年患者的骨质特点,较DHS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靠、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8.
原发性结外恶性淋巴瘤6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结外恶性淋巴瘤(PENL)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2001年12月所收治的65例原发性结外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5例原发性结外恶性淋巴瘤病例中男性多见,中位年龄47.3岁,从发病到确诊平均4.3个月,发病部位以头面部最多占24例,其次是胃肠道占21例,病理类型头面部以T细胞较多,胃肠道大部分为B细胞,给予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随访37例存活20例,3年生存率为54%。结论本组原发性结外恶性淋巴瘤病例中发病部位以头面部最多,其次是胃肠道,临床表现复杂,易漏诊、误诊,治疗以化疗、放疗、综合治疗效果良好。应做到早期诊断、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59.
目的 调查分析宁波市鄞州区儿童贫血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营养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2年6月-2014年5月在宁波整群抽取鄞州区11个乡镇街道1 650名儿童进行贫血筛查和膳食调查,并对其家庭背景情况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1 650名儿童贫血总发病率为7.6%(126/1 650),男性和女性儿童贫血发病率分别是7.9%(69/871)和7.3%(57/779),男女贫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7);通过对贫血儿童家庭背景的调查,发现贫血与年龄、居住地、看护人的职业和文化程度、家庭的婚姻状况有关:1~6岁阶段儿童贫血发生率明显高于0~1岁和6~12岁两个年龄段儿童;居住在城市儿童贫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儿童;工作稳定、文化程度高的看护人照顾的儿童贫血发病率相对较低;单亲家庭儿童贫血发病率明显高于双亲家庭。而与性别、同胞个数和母乳喂养时间无关;126例儿童贫血的主要原因是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检测贫血儿童外周血血清铁蛋白(SF)、锌原卟啉(ZnPP)、血清叶酸(FA)和维生素B12(VitB12)的浓度,结果提示1~3岁组儿童SF明显低于其他2组;0~1岁组儿童ZnPP浓度正常,但是其他2组明显升高;虽然3组儿童的FA和VitB12浓度均正常,但是6~12岁组儿童FA浓度明显高于其他2组。 结论 本地区儿童的贫血率依然较高,以1~6岁组的儿童发病率最高,且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是主要原因,有必要同时从多个方面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头孢他啶联合阿米卡星对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水平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4月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白血病化疗后发生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单用头孢他啶治疗,研究组联合采用阿米卡星及头孢他啶,2组均持续治疗1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血清hs-CRP、IL-6、PCT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12个月后生存率。 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83.87%(26/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29%(19/31)(P<0.05)。治疗后,2组hs-CRP、IL-6、PC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5),且研究组血清hs-CRP、IL-6、PC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90%(4/31),对照组为9.67%(3/3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生存率为87.10%(27/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52%(20/31)(P<0.05)。 结论 阿米卡星联合头孢他啶可有效降低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患者血清hs-CRP、PCT、IL-6水平,提高治疗效果及生存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