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70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47篇
  1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程度、育儿效能感与初产妇产褥期生存质量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3月8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生存质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进行评估,并比较不同社会支持程度及育儿效能感者的WHOQOL-BREF量表评分,同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处理社会支持程度、育儿效能感与初产妇产褥期生存质量的关系。结果:80例初产妇产褥期生存质量尚可,社会支持程度较高的产妇WHOQOL-BREF量表评分高于社会支持程度较低的产妇(P0.05),育儿效能感较高的产妇WHOQOLBREF量表评分高于育儿效能感较低的产妇(P0.05),且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社会支持程度、育儿效能感与初产妇产褥期生存质量有密切的关系。结论:社会支持程度及育儿效能感对初产妇产褥期生存质量有较大的影响,应加强对初产妇产褥期社会支持程度及育儿效能感的干预。  相似文献   
82.
血友病是连锁隐性遗传病,具有家族性.患者被碰撞后极易造成皮下血肿,持续出血,需补充凝血因子Ⅷ止血.临床要加强自我保护,减少引起出血的机会.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诊断和治疗不明原因急腹症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不明原因急腹症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0例急腹症患者中,37例行腹腔镜治疗,3例行开腹手术。治疗患者术后腹痛均明显好转或治愈,有效率100%。所有患者腹腔镜探查或治疗均无严重并发症。腹腔镜术后3~5d出院。结论腹腔镜在诊断急腹症中准确率高,腹腔镜术式减少了患者痛苦,缩短了住院时间。故腹腔镜作为外科诊治不明原因急腹症患者的首选方法,适用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4.
目的 通过体外试验研究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对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pDC)功能及成熟的影响,为进一步阐明雷公藤内酯醇的免疫学活性提供依据.方法 从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仪分选pDC,加入0、5、10、30 μg/L的雷公藤内酯醇共孵育,24 h后收集上清液,ELISA检测pDC分泌的IFN-α、IL-6、TNF-α量,5 d后收集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树突状细胞表型CD11c、CD80、CD86阳性率,光镜观察DC的形态,扫描电镜观察DC的超微结构.结果 雷公藤内酯醇显著降低pDC分泌的IFN-α、IL-6、TNF-α,并呈雷公藤内酯醇浓度依赖性(P<0.05);雷公藤内酯醇可抑制pDC向DC的分化和成熟,并呈雷公藤内酯醇浓度依赖性(P<0.05).结论 雷公藤内酯醇能够降低pDC的功能,并抑制其向DC的分化和成熟.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immunomodulatory activity of triptolide on healthy volunteers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derived 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s (pDCs). Methods Healthy volunteers-derived pDCs were sorted by flow cytometry, then incubated with triptolide (0, 5, 10, 30 μg/L). After 24 hours, we detected the concentration of IFN-α, IL-6, TNF-α using ELISA. After 5 days, the cultrural cells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by flow cytometry, light microscope and electron microscope scanning. Results Triptolide-treated pDCs secreted lower level of IFN-α,IL-6 ,TNF-α, triptolide could inhibit pDCs differentiation to DCs which displayed more immature morphology and immunophenotypes than untreated-pDCs. Conclusion Triptolide could decrease the immune function of pDCs, inhibit differentiation and maturation of pDCs.  相似文献   
85.
目的:建立测定噁二唑基哌嗪衍生物(WF-208)原料药有关物质的RP-HPLC方法,以控制其质量。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甲醇-水,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38 nm;柱温:30℃。结果:WF-208能与合成过程中的2个主要中间体Ⅰ、Ⅱ和其他有关物质实现良好的分离,2个主要中间体Ⅰ、Ⅱ均在0.02~1.5 mg.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均为5μg.L-1。结论:本法灵敏,专属性强,可用于WF-208原料药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探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优点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 2007-07~2009-07行腹腔镜经腹膜前补片植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TAPP)和伞腹膜外补片植入(totally extrperitoneal,TEP)共36例,其中腹股沟斜疝28例,腹股沟直疝5例,复合疝3例.结...  相似文献   
87.
黄芩总黄酮对博莱霉素致大鼠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黄芩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of scutellariabaicalensis georgi,TFSB)对博莱霉素致大鼠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方法气管内注入博莱霉素制备大鼠肺纤维化模型,给予TFSB灌服28 d,每天1次后,计算肺系数、测定肺组织和血清中肺纤维化部分相关生化指标,观察大鼠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程度,RT-PCR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2、Smad3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平滑肌肌动蛋白α(α-SMA)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γ(PPAR-γ)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TFSB各剂量组大鼠肺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血清与肺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DA)含量降低(P<0.05,P<0.01),血清与肺组织匀浆中谷胱甘肽(GSH)含量、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升高(P<0.05,P<0.01),TFSB各剂量组大鼠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程度降低(P<0.01),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GFβ-1、Smad2、Smad3 mRNA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α-SMA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PPAR-γ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 TFSB对博莱霉素致大鼠肺纤维化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机体内的抗氧化和下调TGF-β1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88.
探讨基于双层BOPPPS模式的高职护生精准式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以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及教学满意度。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护理"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5名护生按班级分为观察组57名,对照组58名。观察组进行基于微信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对照组进行常规教学。比较2组护生对教学满意度、课程成绩、自主学习能力。结果观察组护生对教学满意度、课程成绩与自主学习能力总分、自我管理能力、学习合作能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护生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评价高。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能提高护生自学能力,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0.
本研究旨在探索仙人掌多糖(Opuntia dillenii Haw polysaccharide,OPS)治疗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其机制。利用高脂高钙饮食构建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于造模第30天开始同时给予低剂量(0.2g·kg-1·d-1)、高剂量(0.4 g·kg-1·d-1)仙人掌多糖腹腔注射,连续治疗60天。治疗结束后,分离胸主动脉血管,利用血管环技术检测不同组大鼠胸主动脉的舒张功能;采集血液及肝脏组织,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浆中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及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的含量;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肝脏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Apo B)及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diglyceride acyltransferase,Dgat1)蛋白表达变化。结果显示,模型对照组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的舒张功能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不同浓度的卡巴胆碱(carbamylcholine chloride,Carb)引起的舒张率与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均P<0.01);仙人掌多糖治疗后,血管舒张功能明显改善,其中低剂量仙人掌多糖组,Carb浓度为5和10μmol·L-1时胸主动脉的血管舒张率分别为0.34±0.08和0.62±0.15;高剂量仙人掌多糖组,Carb浓度为1和5μmol·L-1时血管舒张率分别为0.54±0.08和0.98±0.02,与模型组比较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均P<0.01);低、高剂量仙人掌多糖治疗后,大鼠血浆TC、TG和LDL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均P<0.01);高剂量仙人掌多糖组大鼠肝脏Apo B含量及Dgat1表达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均P<0.01)。结果表明,仙人掌多糖能够明显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的血管舒张功能,有显著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抑制肝脏Apo B蛋白及Dgat1蛋白的表达,进而降低血浆TC、LDL及TG含量,是仙人掌多糖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