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38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21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小儿心脏移植的现状和发展刘锦纷综述丁文祥审校一、发展历史[1]:第1例人体心脏移植是美国密西西比大学的Hard等应用黑猩猩的心脏为人体作移植,但因供、受体的心脏大小相差悬殊,导致心衰死亡。1967年12月Barnard施行的世界首例同种异体心脏移植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胸外科数据库采用STS-EACTS数据库颁布的右室双出口(DORV)命名和分类方案后(以下简称为“新方案”),报道该中心外科治疗DORV的新进展。方法 2000年5月-2006年5月302例DORV患儿接受手术治疗,根据“新方案”将研究对象分4组,A组:79例,DORV为VSD型;B组:133例,DORV为四联症型;C组:34例,DORV为TGA型;D组:56例,DORV为VSD远离大动脉型。分析“新方案”与DORV手术方法和手术病死率的相关性。结果 总病死率7.9%(24/302)。A组和B组的病死率分别为1.3%(1/79)和4.5%(6/133),低于C组(23.5%,8/34)和D组(16.1%,9/56),DORV的新分类方案与住院病死率和手术方法选择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新方案”有利于数据库对临床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根据“新方案”选择优化的手术方法,可以提高DORV外科疗效。  相似文献   
13.
ffeSUIn Objeetif Un groupe de chrurghns a fait la correction totale pour la tdtratogh de Fallot sur115 meW cootutimnt sens un cos de mot ortratOire. As then t article est une invotoption sur les fac-teurs d' andlioration du theltat Oviratoire. -- Parmi 115 enfants dont I' dge etait de 9 mOs d 13ans(4, 6 f 2, 7 ans), 47, 8% des enfantS etalent mOns de 3 ans. Les nzaffrvtions orha mpient I'atrdrie du tronc et de la branChe uniIathele de l' art8re PUhaonaire chez 4 mahaes; les mmunicotions…  相似文献   
14.
婴幼儿完全性血管环的早期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完全性血管环的早期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1999年3月至2006年6月手术治疗完全性血管环病儿16例,其中男7例,女9例.3月龄~3.2岁,平均(2.2±1.7)岁.术前均行超声心动图(ECHO)和心导管及心血管造影检查.诊断包括双主动脉弓6例;右位主动脉弓伴左侧韧带和左锁骨下动脉起源于降主动脉10例.术前麻醉诱导后和术毕行支气管镜检查比较.双主动脉弓通过切开次弓后部进入降主动脉的位置,将环离断;右位主动脉弓伴左侧韧带者,双重结扎离断动脉韧带或者离断后缝合两残端,迷走左锁骨下动脉起源于降主动脉处会有Kommerell憩室予切除,切下左锁骨下动脉转移至左颈总动脉作端侧吻合.结果 除1例病儿因术后2个月不能脱离呼吸机放弃治疗外,余病儿均生存.术后经支气管镜检查,受压迫的支气管腔均明显改善,7例病儿出现呼吸道并发症,术后监护时间延长,术后呼吸机辅助28~129 h,5例病儿由于肺血管阻力高,吸一氧化氮(NO)治疗1周后好转.随访3个月~2年,左锁骨下动脉移植至左颈总动脉者术后彩色超声检查显示血流通畅,左侧桡动脉搏动良好.结论 术前或术中支气管镜检查有助于确定狭窄的部位和程度,进一步明确气管软化或支气管软化的部位.早期完全性血管环手术治疗效果良好,尤其是迷走左锁骨下动脉在近降主动脉处横断后转移至左颈总动脉病例,远期随访满意.  相似文献   
15.
对法洛四联症中室间隔缺损的临床解剖和外科修补再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法洛四联症(TOF)中室间隔缺损(VSD)的临床解剖特点,对其分类方法和外科修补方法给予再评价。方法回顾我院2002年1月到2006年6月100例TOF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年龄2个月~13岁,体重5~38kg,脉搏血氧饱和度57%~92%、红细胞压积0.34~0.74;Nakata指数90~210mm^2/m^2,McGoon比值0.8~2.0。术中分析VSD的临床解剖结构。结果71例有三尖瓣与动脉瓣的纤维连接,19例缺损后下缘为肌性,10例为肺动脉瓣下型VSD。无Ⅲ°房室传导阻滞;房室分离2例,后均转为窦性心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22例;3例后下缘残留细束样分流(小于0.2cm)的患者未处理,随访6个月后愈合。结论将TOF中的VSD分为膜部对位不良型、肌性对位不良型和肺动脉瓣下型,能更好地、精确地修补缺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外科手术一期治疗Taussig—Bing畸形合并大动脉侧侧位的临床经验。方法2000年5月~2007年9月手术治疗26例(手术年龄3.1±2.2个月)Taussig—Bing畸形合并大动脉侧侧位患者,其中合并主动脉弓病变13例。25例患者采用动脉转位术(arterial switch operation,ASO),1例采用Kawashima手术治疗。合并主动脉弓病变的矫治方法主要是切除缩窄段后,将胸主动脉与主动脉弓下缘行端端吻合,或与升主动脉行端侧吻合。结果住院死亡3例(11.5%,3/26)。2005年6月以后连续手术治疗的15例Taussig—Bing畸形伴大动脉侧侧位,无住院死亡。随访21例,随访时间1~5年;患者生长发育均明显改善,心脏较术前缩小,肺血明显减少。2例患者因肺动脉瓣上狭窄而再次行手术修补。结论Taussig—Bing畸形合并大动脉侧侧位的病理解剖比较复杂,必须根据不同的解剖条件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才能降低手术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新生儿、婴幼儿期主动脉弓中断一期矫治手术早、中期效果以及有关死亡风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8年7月至2008年6月期间连续72例主动脉弓中断伴有合并畸形的一期矫治手术效果,其中63例手术中采用改良端侧直接吻合技术重建主动脉弓,9例在吻合的前壁用补片扩大成形;采用Logistic多元线形回归分析和评估早、中期结果以及有关影响手术后效果的危险因素.结果 住院总生存率83.4%,手术后0.5、2、5、10年生存率分别为98%、96%、96%、95%.与术后死亡有关危险因素是大年龄(P=0.018)、合并复杂畸形(P=0.001)、术前状况(P=0.01)和肺动脉高压危象(P=0.014).结论 一期矫治主动脉弓中断以及合并畸形的早、中期预后好,重建主动脉弓采用直接端侧吻合技术以及适宜补片扩大效果佳,术前年龄和状况影响术后早期结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预处理对深低温停循环下兔脑皮层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深低温下夹闭兔双侧颈总动脉模型.新西兰大白兔幼兔20只随机均分为2组:深低温停循环前48h用生理盐水组(A组)、预处理组-深低温停循环前48h用NGF预处理组(B组),A、B各组分别在降温至20℃时停循环30min、恢复循环复温至常温,72h后处死取兔脑皮层组织标本,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观察深低温停循环再灌注后兔脑皮层神经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 与A组相比,B组的兔脑皮层神经细胞凋亡数目显著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9).结论 深低温停循环前用外源性NGF预处理能明显减轻兔脑皮层神经细胞的凋亡,神经生长因子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超高压脱细胞方法制备组织工程血管支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构建组织工程血管支架的研究多集中于生物可降解支架和脱细胞同种或异种血管支架方面,但存在急需解决的若干问题:如生物可降解支架生物降解速度的控制以及植入脱细胞天然血管支架可能带来供体来源病毒细菌感染受体问题等.目的:采用超高压结合核酸酶洗涤方法(超高压脱细胞技术)处理同种异体血管,观察该方法的脱细胞效果以及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的去除情况.设计:对比观察实验.单位:日本国立心血管病中心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4-04/2005-04在日本国立心血管病中心研究所完成.选用健康雄性迷你猪幼猪,由日本九州鹿儿岛Japan Farm食用猪养殖场提供,体质量3~5 kg,猪龄1~3个月.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实验涉及的主要试剂和仪器:Hoechst 33258为日本同仁化学研究所产品;超高压设备KOBELCO为神户制钢所产品:PCR为GENEAMP PCR SYSTEM 9700产品.方法:实验于2004-04/2005-04在日本国立心血管病中心研究所完成.无菌条件下取出猪降主动脉血管,用超高压设备以981 Mpa超高静水压(4 ℃)将供体来源细胞压碎,结合核酸酶的消化作用,PBS的搅拌洗涤,脱去细胞残片形成血管生物支架.主要观察指标: ①利用Hcechst 33258荧光探针,定量检测超高压脱细胞血管中DNA含量;用JEM100cx型透射电镜观察血管组织细胞成分去除和支架纤维保留情况;用JBM5200型扫描电镜观察支架的超微结构;100倍光镜下观察血管壁形态结构.即从组织学、分子生物学、免疫组组织化学水平评估超高压脱细胞方法的抗原去除效果. ②用PCR方法检测幼猪脱细胞血管中的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PERV)前病毒DNA,评估超高压脱细胞方法对以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为代表的病原微生物的杀灭效果.结果: ①血管壁形态结构:血管壁纤维波浪状结构保存完好,组织? 内的细胞均被除去. ②细胞去除效果:透射电镜见细胞成分均已消失.但保留有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扫描电镜可见细胞已被完全脱去,只剩脱细胞支架. ③病原微生物的杀灭效果:经过超高压处理,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被成功灭活,无法测出.而采用表面活性剂脱细胞组无法将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灭活. ④DNA含量:超高压脱细胞处理前,血管中DNA含量为(31.7±3.5) mg/L;超高压脱细胞处理后,DNA含量为(1.16±0.23)mg/L,DNA含量显著降低(P<0.01).提示超高压脱细胞方法已将细胞核及内容物大部分除去.结论:实验证明采用超高压脱细胞方法可基本除去支架内细胞成分,可以将病源微生物杀灭(将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成功灭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