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23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64篇
综合类   128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30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7 毫秒
61.
目的 总结分析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中转开腹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1年7月~2009年8月1 276例LA中转开腹67例临床资料.结果 中转开腹率5.3%.其原因为:阑尾周围粘连紧密36例(53.7%),阑尾根部坏疽8例(11.9%),盲肠后位6例(9.0%),腹腔广泛粘连4例(6.0%),出血4例(6.0%),小肠损伤3例(4.5%),合并麦克尔憩室3例(4.5%),阑尾肿瘤2例(3.0%),不能维持气腹1例(1.4%).结论 严格掌握腹腔镜手术适应证,提高术者技术水平,可降低中转开腹手术率.适时中转开腹是确保手术安全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62.
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中保留骨瓣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手术中保留骨瓣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三叉神经痛接受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55例,43例用小磨头沿着骨窗轮廓磨至硬脑膜,撬起小骨瓣,于关颅时复位固定,12例磨除颅骨。比较术后疗效和并发症。 结果 55例中有50例术后疼痛立即消失,4例疼痛显著减轻,l例l周内疼痛明显减轻。在保留骨瓣的43例中,术后有4例发热,平均术后住院9.1d,有2例长期伤口疼痛不适。在去骨瓣的12例中,2例发热,平均术后住院10.8 d,有2例长期伤口疼痛不适。 结论 在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中,保留骨瓣的手术,并发症发生较少,住院时间较短,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导致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性胆囊炎患者行LC治疗的临床指标,运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结果急性胆囊炎行LC 214例,中转开腹15例。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胆囊壁厚度、血清总胆红素、发作至手术时间、右上腹肌紧张是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结论急性胆囊炎行LC是安全可行的。根据4种危险因素即胆囊壁厚度、血清总胆红素、发作至手术时间、右上腹肌紧张可以预测中转开腹概率。  相似文献   
64.
回盲部恶性肿瘤是外科常见病之一,在大肠恶性肿瘤中占有一定比例,由于其早期缺乏典型表现,故在临床中误诊率较高。本文总结我院1996—2009年将回盲部恶性肿瘤误诊为其他疾病而行手术治疗的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65.
目的 利用辐射敏感的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Egr-1)启动子驱动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HSV-TK),观察其在胰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效果.方法 以细菌内同源重组法构建含绿色荧光蛋白(GFP)做标志基因的TK基因的腺病毒载体pAdEgr-1-TK,转染人胰腺癌细胞系PC-3 60Co-γ射线照射后,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分析各不同照射剂量组TK基因的mRNA表达.Western印迹法分析60Co-γ射线照射后转染pAdEgr-1-TK细胞中TK蛋白质的表达量.结果 重组腺病毒载体pAdEgr-1-TK转染胰腺癌细胞系PC-3,不同剂量60Co-γ射线照射后,经RT-PCR半定量分析,TK mRNA表达结果分别为0 Gy(67.3±2.1)%、5 Gy为(89.3±1.0)%、7.5 Gy为(114.7±5.7)%、10 Gy为(140.5±3.1)%、15 Gy为(134.5±4.0)%、20 Gy为(117.4±3.4)%,各照射组TK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 Gy(均P<0.01),尤以剂量为10.0 Gy时最为显著.Western印迹分析结果分别为0 Gy为(5.4±0.7)%,5 Gy为(7.6±0.9)%,7.5 Gy为(21.5±1.5)%,10 Gy为(35.7±1.4)%,15 Gy为(32.1±1.2)%,20 Gy为(28.8±1.5)%,60Co-γ射线照射可明显提高转染pAdEgr-1-TK细胞中TK的蛋白质表达量,且蛋白质表达量与辐射剂量呈正相关性.结论 放射敏感性启动子Egr-1基因可驱动TK自杀基因在胰腺癌细胞中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局部浸润镇痛的多模式镇痛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行全膝关节置换的67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所有患者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进行置换术,根据镇痛方式不同分为多模式局部浸润镇痛(实验组,39例)和术后自控静脉镇痛泵组(对照组,28例)。观察对比2组在术后6 h、12 h、24 h、48 h、72 h 疼痛 VAS 评分、术后前3天股四头肌肌力、膝关节活动度以及镇痛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在术后各时间点的疼痛 VAS 评分均小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12 h 2组在股四头肌肌力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 h、48 h、72 h 实验组股四头肌肌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各时间点实验组膝关节活动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镇痛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局部浸润镇痛的多模式镇痛临床效果肯定,有利于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7.
目的构建基于血管化机制的骨不连类器官芯片, 并探讨无菌性骨不连发生机制。方法设计半开放微流控芯片, 实现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BMSC)、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uman fetal lung fibroblast 1, HFL1)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HUVEC)共培养, 建立三维器官芯片体系。设置HFL1与HUVEC不同比例与BMSC共培养, 分为对照组(HFL1∶HUVEC=1∶1)、纤维化组(HFL1∶HUVEC=3∶1)与血管化组(HFL1∶HUVEC=1∶3)。通过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茜素红(alizarin red)染色观察BMSC成骨分化情况, qPCR分析成骨标志基因SP7、RUNX2、ALPL、BGLAP及血管化相关基因KDR、VWF转录情况, Western blot检测成骨标志蛋白RUNX2和ALP表达水平。结果 BMSC、HFL1和HUVEC共培养体系中BMSC正常生...  相似文献   
68.
目的 将肌松监测和脑电监测相结合,探索在部分神经肌肉阻滞及不同麻醉深度对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ceMEP)的影响.方法 12例行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术中行TceMEP监测,同时监测脑电图和5个成串刺激(TOF),计算爆发抑制比(BSR)和T4与T1比值,在BSR=0、肌松完全恢复后记录TceMEP基线;调节异丙酚和肌松药剂量,分别在肌松恢复、0.25<BSR<0.5和BSR>0.75以及BSR=0、T4/T1为25%时记录TceMEP并评估刺激时患者出现体动的情况.结果 基线时患者出现体动率较高(9/10),在肌松恢复、0.25<BSR<0.5和BSR>0.75两种情况下体动发生率降低(1/10和0/10),TceMEP波幅较基线时下降明显(P<0.05和P<0.01);部分肌松且BSR=0时TceMEP波幅较基线时相差不多(P>0.05),10例中仅1例出现体动;各种情况下的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中进行TceMEP监测,需避免盲目增加麻醉药物剂量加深麻醉;在脑电图未出现爆发-抑制波形时,使T4/T1维持在25%,可以有效记录TceMEP,又能降低患者发生体动的风险.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s of partial muscle relax and depth of anesthesia on transcranial electrical motor evoked potential (TceMEP).Methods 12 patients undergoing neurosurgical operation were enrolled.Anesthesia was maintained with sevoflurane , propofol and remifentanil.The level of muscle relax and anesthesia depth were monitored by train of five stimulation (TOF) and burst -suppressed rate (BSR).After the baseline recording when T4 equal tn T1 and there was no burst suppression wave on EEG( BSR =0), then BSR was increased to 0.25 ~0.5 and above 0.75 by regulating dosage of propofol and TceMEP was recorded respectively .At the state of disapperance of burst suppression wave and cisatracurium (40~ 80)μg/(kg/h) was administered simultaneously, when T4 / T1 was equal to 25% TceMEP was elicited again.The movements of patients were also assessed during monitoring.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patient's movement at baseline was high(9/10).At the state of recovery of muscle relax,movement incidence was decreased and the amplitude of TceMEP was attenuated greatly when 0.25 < BSR <0.5 and BSR >0.75 comparing to baseline( <0.05 and <0.01 respectively).When BSR =0 and T4 /T1 was equal to 25% , a similar intensity stimulation could almost maintain the amplitude of TceMEP as well as baseline( P >0.05) ,but there was only 1 patient showing movement.The latency of TceMEPs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comparing to baseline.Conclusions Monitoring of TceMEP need to avoid the presence of burst suppression waves EEG by deepening anaesthesia.TceMEP could be recorded at the state of partial muscle relax by T4 / T1 equal to 25% and without burst suppression wave EEG, in which the risk of movement of patients responsed to transcranial stimulation is decreased and the effect on TceMEP is reduced.  相似文献   
69.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的临床疗效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金龙 《安徽医学》2006,27(2):138-139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的疗效。方法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微创治疗组与传统手术组,术后对意识恢复时间、神经功能恢复、出血量和出血部位手术时机进行对比。结果微创治疗组意识恢复时间短,神经功能恢复明显,病死率降低。结论高血压脑出血的体积达25ml以上,需要手术辅助治疗,只要手术时机选择适当,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效果优于传统手术组。  相似文献   
70.
梁静  刘金龙 《医疗装备》2013,26(5):51-52
目的:建立和完善一套适合我院医疗设备计量管理的工作方法。方法:本文从医疗设备计量管理的重要性出发,对我院医疗设备计量管理的内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和归纳。结论:医疗设备计量管理工作重要且繁杂,需要各部门团结协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