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1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53篇
内科学   13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108篇
预防医学   37篇
眼科学   31篇
药学   63篇
  1篇
中国医学   32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医证候要素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3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收治的94例CHF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中医证候要素辨证,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估,最后对中医证候要素与各项认知功能进行比较。结果:气虚证患者的视空间与执行能力评分更低,血瘀证患者的MoCA总分、注意与计算能力评分更低,痰浊证患者的MoCA总分、延迟回忆力以及抽象思维评分更低。结论:气虚证患者更容易出现视空间与执行能力的下降,血瘀证患者更容易出现注意与计算能力的下降,痰浊证患者更容易出现延迟回忆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下降。  相似文献   
92.
目的研究山茱萸多糖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糖原合成酶激酶(GSK)-3β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0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青年组、模型组、多奈哌齐组、山茱萸多糖组。采用D-半乳糖联合海马区β淀粉样蛋白(Aβ)_(1~40)注射建立AD模型。水迷宫实验观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海马CA2区GSK-3β蛋白表达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山茱萸多糖组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穿越原平台次数明显增加(P0.05)。山茱萸多糖组GSK-3β蛋白阳性染色较模型组明显减弱(P0.05)。结论山茱萸多糖对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有改善,可能与降低海马区GSK-3β蛋白表达量相关。  相似文献   
93.
正心肌缺血、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精神紧张等因素会导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作,并明显增加患者病死率。现就我院收治的交感电风暴患者1例治疗情况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61岁,因"反复胸痛、胸闷4个月,再发1h"于2017年3月20日1500入院,既往糖尿病史6年,长期口服二甲双胍(0.5g 3/d)降糖,血糖控制理想,否认"高血压、高脂血症"史。抽烟20年,10支/d。家族史、婚育史无特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阴道自取样人乳头瘤病毒(HPV)宫颈癌筛查模式的有效性及联合宫颈细胞学p16~(INK4a)检测的价值。方法 2018年10—11月对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和北京市门头沟地区3 905名30~59岁女性进行阴道自取样HPV宫颈癌筛查和宫颈细胞学p16~(INK4a)蛋白检测;对14种高危型HPV和p16~(INK4a)蛋白阳性者转诊阴道镜及定位活检,分析高危型HPV和p16~(INK4a)检出宫颈高级别病变(HSIL)及联合检测的效果。结果①3 905名女性阴道自取样本的合格率为100%,14种HPV阳性率16.08%(628/3 905),其中门头沟地区HPV阳性率16.45%(334/2 031),三都水族自治县HPV阳性率15.69%(294/1 874);单一HPV感染占72.77%(457/628);前5位HPV型别依次是HPV52、HPV16、HPV 58、HPV39和HPV68。②593例阴道镜下活检患者中,检出HSIL及以上病变62例(10.46%),其中HPV阳性61例(98.39%,61/62),包括HPV16/18阳性38例(62.30%,38/61),非HPV16/18阳性23例(37.71%,23/61),不同级别病变HPV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③宫颈HSIL及以上病变、LSIL和宫颈炎中p16~(INK4a)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是90.33%、37.64%和19.27%(P 0.001),其检出宫颈HSIL及以上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是90.33%、74.58%、98.51%和76.23%,其假阳性率(25.43%)明显低于HPV检测(80.04%)(P 0.001);HPV阳性联合p16~(INK4a)检测,在保持高敏感度(90.17%)的同时,特异度(83.46%)、准确度(84.30%)明显升高(P 0.05),假阳性率(16.55%)明显降低(P 0.05)。结论阴道自取样HPV检测宫颈癌筛查模式是可行的,可作为传统筛查模式的补充。宫颈细胞学p16~(INK4a)蛋白检测可用于对自取样HPV阳性/非HPV16/18的分流或精准筛查的方法。  相似文献   
95.
目的:研究长圆针解结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并与毫针针刺经穴法和关节腔注射透明质酸钠法比较,评价长圆针解结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探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最佳方法。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单盲原则将膝骨关节炎患者分为长圆针组、毫针组、透明质酸钠组,共300例患者,连续治疗4周,随访2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膝关节功能评分(JOA)和疼痛VAS评分比较,观察比较各疗法的临床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长圆针解结法组治愈93例,好转5例,无效2例;毫针针刺经穴法组治愈60例,好转32例,无效8例;透明质酸钠组治愈65例,好转25例,无效10例。结论:长圆针解结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疼痛效果较好,是治疗本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6.
目的:观察长圆针解结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并探讨其手术配合及护理措施.方法:采用长圆针解结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103例,在术前、术中、术后辅以相应的护理及康复护理指导.结果:治愈 58 例,占56.3%;好转 41 例,占 39.8%;无效 4 例,占 3.9%.总有效率96.1%.结论:长圆针解结法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具有十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7.
目的:观察长圆针解结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并探讨其手术配合及护理措施.方法:采用长圆针解结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103例,在术前、术中、术后辅以相应的护理及康复护理指导.结果:治愈 58 例,占56.3%;好转 41 例,占 39.8%;无效 4 例,占 3.9%.总有效率96.1%.结论:长圆针解结法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具有十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提高家族遗传性人群的检出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同一家族的临床表现及超声心动图辅助检查资料。结果本家庭中4人检出心肌致密化不全,且每例患者症状表现均不相同。结论心肌致密化不全临床具有家族遗传倾向,且临床病程迁延,表现各异,容易漏诊和误诊,在出现首例心肌致密化不全发病患者后,早期心脏超声心动图是重要的诊断和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miR-146表达与眼球衰老的相关性,以及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RMD)发生过程中miR-146与炎症因子表达的相关性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分离鼠龄为2~24mo的小鼠RPE,采用qRT-PCR的方法检测RPE中miR-146 a/b和IL-6 mRNA的表达水平.检测来自于ARMD患者眼球中miR-146 a及IL-6 mRNA的表达水平.在ARPE-19细胞系中检测miR-146 a过表达对IL-6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miR-146的表达在自然衰老的小鼠RPE中与年龄呈现正相关,而IL-6无变化.在ARMD患者中,miR-146 a mRNA表达水平下降,IL-6 mRNA表达水平上升.在人ARPE-19细胞中的实验表明,miR-146 a过表达抑制了由TNF-α所诱导的IL-6的表达.结论:在湿性ARMD中,miR-146a与IL-6 mRNA表达水平有可能与ARMD的发生呈相关性,暗示IL-6和miR46 a有可能作为生物分子标志物在未来的ARMD诊断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通过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儿童在一学年后视力、认知与行为的变化,探讨医教结合模式下的儿童眼保健健康教育课程在改善学龄前儿童对眼保健知识的认知、用眼行为以及预防和降低视力不良发生的效果。方法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实施为期一学年的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课程,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 1)实验组儿童视力低常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视力低常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2)实验组儿童在眼保健知识的认知条目中有17项发生明显改善,对照组有6项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组儿童在用眼行为条目中有6项发生明显改善,对照组有3项发生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教结合模式眼保健健康教育课程切实可行,可有效改善儿童眼保健知识的认知与用眼行为、预防及降低视力不良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