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8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53篇
内科学   13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107篇
预防医学   37篇
眼科学   30篇
药学   63篇
  1篇
中国医学   32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93 毫秒
31.
目的探讨多种物理疗法(针灸,按摩加超短波)结合心理疗法治疗更年期妇女失眠症的疗效。方法将95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对照组31例,用地西泮口服治疗。治疗1组32例,应用多种物理疗法(针灸,按摩加超短波)并结合心理疗法综合治疗;治疗2组32例,口服地西泮,同时应用多种物理疗法(针灸,按摩加超短波)并结合心理疗法综合治疗;三组治疗总疗程均为4周,对比观察疗效。结果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对照组64.5%(20/31);治疗1组65.6%(21/32);治疗2组90.6%(29/32)。三组疗效比较:治疗1组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组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种物理疗法(针灸,按摩加超短波)结合心理疗法对治疗更年期妇女失眠症有明显的疗效,且安全,无毒副作用。若再与口服地西泮治疗联合应用,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2.
利用移动型DSA设备建立“杂交手术室”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杂交手术室”是既可以进行介入手术治疗,又可满足传统外科手术要求的手术室,去除了术中转移的环节,从而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建立“杂交手术室”是医学发展和医院建设的趋势,一个完善的“杂交手术室”是未来手术室建设的目标.先进的“杂交手术室”应该拥有可开展各种手术的功能,同时还具备现场应用多种影像学设备的功能.通过介绍杂交手术室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杂交手术室”对于现代医疗的重要性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设备的概念和特点,以利用移动式DSA构建“杂交手术室”为例,阐述如何建立“杂交手术室”,同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3.
臧佩林教授为辽宁中医学院专家,擅治失眠。尤擅长治疗长期失眠。失眠是神经科门诊常见病,临床出现健忘.精力不能集中,疲劳,甚至情绪抑郁等症状。臧师认为失眠多由脾胃虚弱,随师侍诊收集整理2002~2004年门诊病例40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4.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脉造影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怀祯  刘迎午  王禹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24):2789-2790
目的:总结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的特点。方法:分析68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和68例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血脂、血尿酸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结果:糖尿病合并冠心痛患者在性别、年龄构成比、吸烟、冠心病家族史与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糖尿病组总胆田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回醇(LAL-C)水平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低于非糖尿病组(P〈0.05),高血压发生率、血尿酸水平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冠脉造影显示,单支血管病变糖尿病组明显少于非糖尿病组,为13.24%,三支病变发生率为57.35%,而非糖尿病组发生率为11.27%,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双支病变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多支病变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其血脂异常为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以多支血管病变、弥漫性病变多见,且病变程度较重。  相似文献   
35.
动态监测气道闭合压在预测脱机成功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气道闭合压(P0.1)在预测成功脱机中的应用意义。方法:各种呼吸衰竭需要机械通气患者在应用压力支持通气(PSV)脱机时,每8小时测定1次P0.1,同时记录患者的潮气量(VT)、通气量(VE)、呼吸频率(RR)、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TCO2)、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压力支持(PS)水平,将患者分为脱机成功组(24例)和脱机失败组(16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在PSV期间,脱机成功组P0.1、VE均无明显变化(P>0.05);脱机失败组P0.1结束前值(0.75±0.36kPa,1kPa=10.20cmH2O)与基础值(0.41±0.28kPa)以及与脱机成功组同期值(0.27±0.09kPa,0.28±0.15kPa)比较均明显升高(P均<0.01),VE较脱机成功组明显升高(P<0.05)。P0.1与VE明显相关(r=0.62,P<0.05)。结论:动态观察P0.1,对于常规参数处于边缘值欲脱机患者将可明显提高脱机成功率。  相似文献   
36.
<正> 进入新世纪以来,PCI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然而,无论是裸支架还是药物洗脱支架的应用,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难以预测的并发症,如支架术后再狭窄或血栓形成。许多研究和临床经验表明,支架扩张不完全或贴壁不良是造成该现象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对支架置入情况的精确检测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冠状动脉造影X线投影技术获取的支架二维图像不够清晰,很大程度低估支架扩张情况。血管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支架影像增强技术StentBoost显影及判定支架后扩张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选择同时行血管内超声(IVUS)和StentBoost检查的心内科住院患者1 7例,其中无钙化患者3例,浅表钙化患者11例,深层钙化患者3例。其中14例因支架膨胀不均匀给予后扩张,分别对支架后扩张前后冠状动脉定量分析(QCA)、IVUS和StentBoost检测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后扩张前支架内最小直径IVUS与StentBoost的相关性(r=0.9856,P0.01)优于QCA与StentBoost的相关性(r=0.9754,P0.01),也优于QCA与IVUS的相关性(r=0.9611,P0.01);后扩张后支架内最小直径QCA与StentBoost的相关性(r=0.8774,P0.01)最好。QCA、IVUS和StentBoost三者的相关性在深层钙化患者明显优于浅表钙化患者。结论支架后扩张前IVUS和StentBoost数据的相关性较好,而后扩张后两者相关性下降。  相似文献   
38.
患者女性,56岁,因活动后胸闷伴晕厥2个月加重5d入院.2006年因患周围性肺癌(小细胞肺泡细胞癌)行右侧肺上叶切除术,术后行化疗及中纵隔放射治疗20余次.否认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病史.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StentBoost技术增强冠状动脉支架显影及检测支架扩张不充分的可行性并与血管内超声(IVUS)进行比较。方法:2009-03至2009-06间我院17例同时行IVUS和StentBoost检查的患者资料,平均年龄(55.76±12.63)岁,32~79岁,其中男性13例(76.47%),女性4例(23.53%),分别对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QCA)、IVUS和StentBoost检测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最小支架直径IVUS与StentBoost的相关性(r=0.9733,P0.0001)优于QCA与StentBoost的相关性(r=0.9708,P0.0001),以及优于QCA与IVUS的相关性(r=0.9589,P0.0001),而支架偏心指数QCA与StentBoost的相关性最好(r=0.5527;P=0.021)。结论:与QCA相比,StentBoost和IVUS具有更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0.
75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近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75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急诊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术(PCI)的近期安全性和有效性,初步探讨75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45例75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AMI)24小时内行急诊PCI者为AMI24h组27例;AMI后超过24小时行择期PCI、稳定性心绞痛或不稳定性心绞痛行择期PCI者为对照组118例〕的临床基线特征、冠脉病变特点、PCI资料和住院期间事件。用Logistic回归分析75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接受PCI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主要影响因素。结果:AMI24h组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病史、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周围血管疾病的比例降低(29.6%vs75.4%,P=0.000;7.4%vs22.0%,P=0.032;25.9%vs50.0%,P=0.023);明确血栓病变增加(22.5%vs3.2%,P=0.000);PCI治疗的平均靶血管支数少(1.1±0.4vs1.4±0.5;P=0.038);预扩张压力较低(11.9±3.1vs13.4±3.2P=0.008),预扩张后支架置入术比例高(93.3%vs77.3%,P=0.014);主要出血并发症增加(14.8%vs4.2%,P=0.042);心因性死亡率增高(7.4%vs0.0%,P=0.004);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Ⅱb/Ⅲa拮抗剂的使用率升高(63.0%vs22.9%,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75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AMI急诊行PCI更易发生出血等致死性并发症。但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并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