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7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2篇
儿科学   23篇
妇产科学   30篇
基础医学   34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129篇
内科学   39篇
皮肤病学   23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41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162篇
预防医学   58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72篇
  1篇
中国医学   67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1.
目的 制备含天冬氨酸-谷氨酸-缬氨酸-天冬氨酸(DEVD)核心的多肽细胞凋亡分子探针99Tcm-CP3-peptide,研究其在肺腺癌细胞系A549化疗后体内外的生物学分布及SPECT显像。 方法 采用双功能螯合法合成99Tcm-CP3-peptide,分别于标记后0、1、2、4、6 h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放射性化学纯度。对经紫杉醇化疗的肺腺癌A549细胞进行体外细胞结合实验,对照组未经化疗,测量细胞内外放射性比值(Cin/Cout),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经紫杉醇化疗的荷瘤裸鼠尾静脉注射99Tcm-CP3-peptide 3.7 MBq,分别于5、15、30、60、120、240 min测其生物学分布,并行SPECT静态显像,勾画感兴趣区(ROI),计算肿瘤/对侧正常肌肉组织的比值(T/NT)。取显像后的肿瘤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肿瘤组织的形态学变化。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研究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 结果 99Tcm-CP3-peptide在0、1、2、4和6 h的放射化学纯度均>97%,合成率为(64.5±5.2)%。体外细胞结合实验结果表明,经紫杉醇化疗后24h,肿瘤细胞Cin/Cout为10.27±2.02,对照组Cin/Cout为1.09±0.03,化疗组为对照组的7.3倍。对同状态的肿瘤细胞行流式细胞检测,化疗组细胞凋亡率为(75.62±2.57)%,对照组细胞凋亡率为(3.42±0.32)%,化疗组和对照组Cin/Cout与流式细胞仪检测的凋亡细胞百分比呈明显正相关(r=0.970,P<0.05)。荷瘤裸鼠体内分布实验结果显示,99Tcm-CP3-peptide在血液中清除速度较快,且主要经肾脏代谢;心脏、脾脏、肺等重要器官放射性摄取值均较低;但在肝脏中摄取稍高且代谢速度较慢;肿瘤组织摄取值在注射后1 h达到峰值[(4.26±1.03)%ID/g]。荷瘤小鼠给药后1 h即可获得清晰图像,勾画ROI显示:化疗组T/NT为3.83±0.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57±0.09,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19, P<0.05)。病理结果显示化疗组肿瘤组织见大量核固缩、核碎裂及凋亡细胞;对照组仅见少量核固缩、核碎裂及少量凋亡细胞。 结论 99Tcm-CP3-peptide是一种靶向caspase-3的显像剂,具有较好的生物学分布,可应用于动物模型肿瘤组织凋亡显像,在监测化疗后肿瘤细胞凋亡方面有一定的临床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712.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超早期(6 h以内)手术与延期(24 h以后)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选择65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用立体定向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清除血肿,根据出血量、部位和血肿形态的不同,选择相应的靶点进行手术治疗.其中超早期手术30例,延期手术35例,术后应用尿激酶血肿腔内注射引流治疗.结果 超早期手术患者死亡3例,死于再次出血,总病死率为10%;其余患者术后第3天血肿清除量达到80%的25例,患者术后6个月日常生活能力(ADL)预后评价恢复良好20例(67%).延期手术患者死亡1例,死于呼吸循环衰竭,总病死率为2.8%;其余患者术后第3天血肿清除量达到90%的30例,患者术后6个月日常生活能力(ADL)预后评价恢复良好27例(77%).结论 立体定向颅内血肿穿刺引流延迟手术安全、有效,对患者的预后良好,再次出血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713.
目的研究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和调节性T细胞(Treg)的变化,探讨Th17/Treg免疫平衡在成人PNS发病中的作用以及泼尼松治疗成人PNS过程中对Th17/Treg免疫平衡的影响。方法选取初次就诊,经泼尼松治疗有效的患者65例,以年龄、性别匹配的25名健康体检者做为正常对照组,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正常对照组和泼尼松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和Treg细胞比例,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7和IL-10的水平,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分析Th17与其相关因子IL-17的相关性以及Treg与其相关因子IL-10的相关性,分析Th17/Treg比值与24 h尿蛋白定量的相关性。结果 PNS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为(2.44%±0.58%),较正常对照组的(0.93%±0.41%)明显升高,而PNS患者Treg细胞比例为(2.28%±0.63%),较正常对照组的(3.83%±1.06%)明显降低。经泼尼松治疗后,患者外周血Thl7细胞比例为(1.02%±0.51%),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而Treg细胞比例为(3.69%±0.82%),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Th17、Treg与相关细胞因子IL-17、IL-10的变化与两类细胞的变化一致。Th17/Treg细胞比值与24 h尿蛋白定量呈显著正相关(r=0.826,P0.01)。结论 Th17/Treg免疫失衡与成人PNS发生密切相关,泼尼松可能通过调节Th17/Treg免疫平衡影响成人PNS的发展,检测外周血Th17/Treg细胞比值的变化可做为成人PNS的辅助诊断指标以及泼尼松治疗成人PNS疗效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714.
刘双利  王晓慧  姜程曦  袁玮  张金华 《中草药》2016,47(17):3098-3102
目的探讨不同品种莪术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对其进行分子标记鉴定。方法采用RAPD-PCR标记方法研究来源于不同地域的4个种42个样本的莪术种质资源。采用POPGEN32分析其遗传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UPGMA方法聚类。结果 9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0个引物,共扩增出83个位点,其中多样性位点64个,占77.5%,遗传距离变化范围0.22~0.58,获得清晰的RAPD-PCR图谱,建立了不同种莪术亲缘关系的树状结构图。结论莪术群体中存在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具有明显的遗传分化,这些遗传分化是莪术种质资源筛选的关键,是莪术高效育种和生物技术开发的基础。  相似文献   
715.
目的 分析儿童Kearns-Sayre综合征(KSS)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 对8例临床诊断为KSS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头颅影像学特点、实验室检查、常见线粒体基因(mtDNA)点突变筛查、肌肉病理和随访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男6例,女2例;发病年龄5岁3个月至13岁1个月,平均9岁5个月;病程1个月至3年,平均1年6个月。8例就诊时均出现眼睑下垂,5例以眼睑下垂为首发症状,双眼同时发病4例;2例以共济失调为首发,1例以智力倒退为首发,这3例在发病后1个月至2年半均出现双眼睑下垂。2例合并糖尿病,1例既往患Person综合征。8例均有眼球活动受限和身材矮小体征,身高和体重均在正常同龄儿的P10以下;6例眼底检查发现视网膜色素变性,1例入院时无视网膜色素变性,5年随访时出现视网膜色素变性。8例均未见视神经萎缩。小脑共济失调6例。心脏传导阻滞5例,其中3例入院时即发现完全或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分别于1年7个月至4年后发展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随访均死亡;2例入院时ECG未见传导阻滞,随访4~5年时出现Ⅰ度房室传导阻滞。6例CSF蛋白均>1 000 mg·L-1。7例行尿有机酸分析,其中4例正常,3例提示酮尿症。常见mtDNA的A3243G、A8344G、T8993G、T8993C、A1555G、G11778A点突变筛查,均未发现突变。8例均行头颅MRI检查,均表现为双侧对称性白质长T1长T2信号,Flair像高信号,以额、顶叶皮质下白质及小脑白质为主,2例累及胼胝体压部,1例内囊后肢受累;6例脑干受累,以中脑和桥脑背盖部为主,丘脑和基底节区受累分别为4例和3例。肌肉病理6例组织化学检查可见破碎红肌纤维,8例电镜下均观察到肌膜下线粒体堆积和形态异常的线粒体。1例应用Southern印迹方法发现肌肉组织中存在大片段mtDNA缺失约6 kb。6例随访2~5年,其中3例死亡,3例病情进行性加重。结论 儿童KSS罕见,双眼睑下垂、眼肌麻痹、视网膜色素变性、小脑共济失调和心脏传导阻滞为主要表现。根据临床及肌肉活检可进行临床诊断,肌肉样本中发现mtDNA大片段缺失可确诊。  相似文献   
716.
我们于1996年6月-1997年5月用西安杨森公司生产的伊曲康唑间歇冲击疗法治疗甲真菌病50余例,现将资料完整的48例患者疗效报告如下。一般资料:48例甲真菌病中女33例,男15例,最小15岁,最大65岁。病程不足1年8例,1-3年34例,4-5年3例,6年以上3例。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20年。手受累甲140个,足受累甲引个。最少为1个病甲,最多为18个病甲。临床分型:远端侧位甲癣(DInO)21例,近端甲下甲癣(PSO)5例,全营养不良性甲癣(TDO)18例,白色浅表性甲癣(SWO)4例。同时患手甲和足甲癣10例,并发手足癣18例。另外伴发股癣5例。全部病例…  相似文献   
717.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疗法联合抗生素治疗急、慢性盆腔炎、盆腔炎性包块疗效。方法:以我院在2010年6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90例已确诊的患者,其中80例为急性盆腔炎,60例为慢性盆腔炎,50例为盆腔炎性包块,将每组患者均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治疗,注射头孢类抗生素+甲硝唑或替硝唑,如对头孢类抗生素过敏者,可根据情况选择左氧氟沙星+甲硝唑或替硝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熏蒸治疗。结果:中药熏蒸疗法治疗患者急、慢性盆腔炎、盆腔炎性包块的治愈率、总有效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熏蒸疗法联合抗生素治疗急、慢性盆腔炎、盆腔炎性包块疗效显著,是治疗急、慢性盆腔炎,盆腔炎性包块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718.
719.
目的 探讨癫痫发作期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和视频脑电图(VEEG)在致痫灶定位中的一致性.方法 选择VEEG监测异常的癫痫患者45例,当患者出现临床发作和(或)脑电图出现典型癫痫波时30 s内注入锝-双半胱乙酯(^99Tc^m-ECD),30 min后行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比较癫痫发作期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和VEEG在癫痫定位诊断中的一致性,对部分性发作和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患者发作期SPECT和VEEG定位的一致性进行卡方检验.结果 45例癫痫患者中,发作期SPECT定位阳性率为93.3%(42/45),均表现为高血流灌注灶,其中40例(95.2%)表现为单叶局限性高灌注,2例(4.8%)表现为多个病灶高灌注.VEEG监测结果为:31例患者VEEG表现为局灶性异常放电,明确定位达68.9%(31/45),各导联同步对称性异常放电不能定位者占所有患者的31.1%(14/45).比较二者定位结果发现,对于部分性发作的患者,发作期SPECT和VEEG定位的一致性为83.9%(26/31);对于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的患者,VEEG表现为各导联同步对称性异常放电,而发作期SPECT则显示为孤立高血流灌注灶,故二者定位无一致性.部分性发作和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患者发作期SPECT和VEEG定位的一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478,P<0.05).结论 发作期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和VEEG在癫痫灶定位诊断中的一致性与癫痫发作类型相关.对于部分性发作的癫痫患者二者联合定位可指导手术治疗;而对于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患者,发作期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和VEEG联合定位无一致性,需借助于其他检查方法方可明确定位.  相似文献   
720.
对于长期留置尿管的患者,每天进行膀胱冲洗是预防和控制感染、保持尿管通畅、减少尿液沉渣和预防尿路结石形成的一种重要措施,但护理不当会发生意外。本科室1名轮科护士为患者进行膀胱冲洗后,因忙于其他工作,致使尿管关闭时间过长,冲洗液没有及时放出,加上尿液逐渐增多,造成膀胱过度膨胀,导致膀胱黏膜受损和毛细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