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目的研究莫诺苷对二磷酸腺苷(ADP)诱导兔血小板聚集后Ca2+浓度的影响。方法利用Fura-2/AM荧光法,通过记录5 min之内Fura-2在激发波长340 nm和380 nm处的荧光强度比值检测不同条件下ADP诱导血小板聚集后Ca2+的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莫诺苷能显著抑制由ADP诱导兔血小板聚集后Ca2+的升高(P<0.01)。结论莫诺可能通过降低Ca2+的上升达到抗ADP诱导的兔血小板的聚集,从而改善体外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评价节气针灸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5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节气组、7 d组和对照组.节气组、7d组采用自拟针灸处方,节气组在节气当日治疗,7 d组在节气后7 d治疗,24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不采用任何治疗.1个疗程后依据临床症状及疲劳评定量表(FAI)、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疗效评定.自拟针灸处方:(1)双肝俞、脾俞、肾俞用VitB12穴位注射各1 ml;(2)关元、中脘、双侧足三里温针灸;(3)背部走罐.评定后进行治疗前后比较和3组组间比较.结果 3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节气组和7 d组治疗后FAI、SDS和S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节气组、7 d组治疗后FAI、SDS和S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节气组和7 d组治疗后2组FAI、SDS和SAS评分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节气针灸处方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确有疗效,选择节气时治疗在改善患者疲劳程度和焦虑抑郁情绪上较平时治疗为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电针对膝骨性关节炎家兔模型关节冲洗液中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按摩组(C组)、电针治疗组(D组)。除A组外,将其余3组大白兔左膝关节伸直位石膏固定7周制成骨性关节炎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A组和B组正常饲养,不处理;C组给予推拿按摩加功能训练;D组取左后肢“内膝眼、外膝眼、阳陵泉、血海、足三里和梁丘”6个穴位电针治疗,电压6V,疏密波形,频率1.6-2Hz,输出强度1-3mA,每天1次,每次电针30min,连续治疗21d。处理前、后分别取各组家兔关节冲洗液,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其中IL-1β和TNF-α的含量。结果:经治疗后,C、D组关节液中IL-1β和TNF-α含量与B组比较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C、D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治疗能降低膝骨性关节炎家兔关节液中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的含量,从而发挥对膝骨性关节炎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4.
汪莹 《当代护士》2015,(12):134-135
总结了18例气管插管患者鼻胃管置管困难的原因并提出对策。其中包括3例患者在插管时患者出现呛咳、呼吸困难、发绀等情况,立即拔出;7例盘绕在口腔;8例在咽喉部时遇阻力大而失败。认为在置管前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方法,可以提高置管的一次性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电针对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大鼠皮质Slit-Robo三磷酸鸟苷酶激活蛋白-1(Slit-Robo GTPase-activating protein-1,srGAP 1)和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cell division-cycle 42,Cdc 42)表达的影响,探讨srGAP 1和Cdc 42在电针治疗MCAO后神经恢复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非经穴组和电针组,每组12只。利用改进的Longa法复制MCAO模型。电针组取"曲池""足三里"穴,非经穴组取手足阳明经与少阳经之间非经穴处,每日1次,每次30min,共14d。分别在术后1、3、7、14d时间点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mNSS),并利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缺血侧大脑皮质中srGAP 1和Cdc 42的荧光强度及分布,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梗死区周围大脑皮质中srGAP1和Cdc 42蛋白表达。结果:神经功能评分显示,在术后7、14d时电针组较模型组、非经穴组同时间段的mNSS评分显著降低(P0.01)。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srGAP 1和Cdc 42主要在细胞质表达;模型组srGAP 1高于正常组(P0.01),而电针组显著低于模型组和非经穴组(P0.01);模型组Cdc 42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而电针组明显高于模型组和非经穴组(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srGAP 1蛋白表达量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电针组srGAP 1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及非经穴组(P0.01);模型组Cdc 42蛋白表达量与正常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电针组Cdc 42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模型组和非经穴组(P0.01)。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损区周围皮质srGAP 1明显增高,而Cdc 42明显减少,这可能与srGAP 1使Cdc 42失活有关;电针治疗后srGAP 1显著下调,而Cdc42上调,可能是电针促进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汪莹 《中国保健营养》2012,(22):5191-5192
目的研究手术室护理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并提出相应的方法措施,避免医疗事故的产生。方法总结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安全隐患并提出预防办法。结果规范手术室护理工作,使其更标准化、制度化,进一步预防医疗纠纷以及护理事故的出现。结论健全手术室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护理人员职责,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以杜绝医疗事故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为社区心理卫生服务及社区卫生服务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武汉市某社区居民200人进行调查。结果不同年龄组的社区居民在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平均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社区居民男女在社会支持各项得分不存在性别差异;社会支持中主观、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与支持总分之间呈显著性正相关。结论社区居民社会支持不存在性别差异;不同年龄的社区居民社会支持水平不相一致。  相似文献   
18.
汪莹 《全科护理》2013,11(20):1913-1913
临床中加药时常用手直接掰安瓿,此方法虽为正规无菌操作,但由于安瓿瓶质地、大小各有不同及护士操作手法不同,易造成掰安瓿时捏碎玻璃或划伤手指。现将我科利用输液器莫菲氏滴管掰安瓿保护护士双手的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汪莹 《吉林医学》2013,34(2):344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曲张微创术的护理。方法:对接受大隐静脉曲张微创术的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结束后3 d出院,随访3个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未出现并发症,患肢呈1.5 cm左右的切口,愈合良好,未出现感染。结论:在大隐静脉曲张微创术前、术中及术后加以护理配合,可促进患者疾病治疗,提高患者手术的成功率,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汉族人念珠状发患者hHB6基因突变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同患念珠状发的母女俩患者进行分子遗传学分析,确定其致病原因.方法 调查患者家系系谱,取患者和正常对照的头发进行常规的显微观察,获取临床信息.抽提所有参与实验的家系成员的全基因组DNA.PCR扩增人类毛发碱性角蛋白6基因(human hair basic keratin 6 gene,hHB6)的所有外显子和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区.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突变.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验证突变和在该家系内突变是否与疾病共分离,以及该突变是否在正常人群中存在.结果 在其中一个患者中检测到了hHB6基因的一个杂合突变c.1204G>A(p.E402K).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确证了母女俩患者均携带该突变,而家系中其他人(表型均正常)和150名不相关的正常中国汉族人不携带该突变.结论 在中国汉族人念珠状发患者中检测到了hHB6基因c.1204G>A(P.E402K)突变,由母亲遗传给其女儿.结果表明毛发角蛋白hHB6在念珠状发发病机制中起关键的作用,初步显示hHB6基因常见c.1204G>A(P.E402K)突变也是导致中国人患念珠状发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