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3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研究月经正常的育龄女性其卵巢体积和卵泡数目的超声测量值的范围。方法:153例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3组(第1组13~20岁,第2组21~30岁,第3组31~40岁),于月经周期早卵泡期进行经直肠或阴道B超检查并记录分析其卵巢体积和卵泡数目。结果:平均卵巢体积4.94±2.32cm3,80%的卵巢体积在2.47~7.75cm3;单侧卵巢卵泡数目的中位数为6个,80%的单侧卵泡数目在3~10个;双侧卵巢总卵泡数目的中位数为13个,80%的总卵泡数目在7~20个。卵巢体积在21~30岁组与31~40岁组之间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卵泡数目在31~40岁组与另外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卵泡数目与年龄呈负相关(r=-0.25,P<0.01)。结论:检测的13~40岁月经正常的女性平均卵巢体积、平均卵泡数目的正常值,能为相关疾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2.
目的: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早期自然妊娠丢失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1年5月—2007年12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生殖中心行IVF-ET治疗获得妊娠的患者547例,根据其妊娠12周时情况分为妊娠丢失组和妊娠持续组,回顾性比较分析2组患者中女方的一般情况、不孕病因;男方的精液检查情况、精子来源和助孕过程。结果:本中心新鲜IVF/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ET周期的早期妊娠丢失率为26.87%,临床流产率为16.45%。547例患者中女方年龄≥37岁患者的早期妊娠丢失率为46.7%,显著高于≤30岁的患者(27.2%)及30~37岁的患者(21.7%,均P〈0.05);单孕囊组妊娠丢失率为35.0%,显著高于多孕囊组的10.9%(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辅助生殖治疗后早期妊娠丢失相关风险因素依次为: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排卵障碍(OR=7.025,95%CI为2.426~20.341)、女方年龄(OR=1.080,95%CI为1.006~1.160)、孕囊数(OR=0.042,95%CI为0.022~0.081)、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OR=0.904,95%CI为0.808~1.012)。结论:新鲜IVF/ICSI-ET周期的早期妊娠丢失率与自然妊娠流产率相似,早期妊娠丢失与PCOS患者的排卵障碍、女方年龄、着床孕囊数相关,高危患者在进行辅助生殖治疗前应积极治疗,尽早采取安胎措施减少妊娠丢失。  相似文献   
53.
促/超排卵行辅助生育技术后卵巢扭转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促/超排卵行ART助孕后合并卵巢扭转的诊治方法。方法:对我院促/超排卵行IUI及IVF-ET获妊娠后,合并卵巢扭转各1例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例患者妊娠后突发下腹痛,剖腹探查证实为一侧卵巢扭转并坏死,均行一侧附件切除术,1例稽留流产行清宫术,1例术后足月分娩。结论:促/超排卵行ART助孕后妊娠合并OHSS是发生卵巢扭转的高危因素且易误诊。出现急性下腹痛及附件区触痛包块时要高度警惕,超声检查卵巢及血流是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及时诊治不影响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54.
黄佳  李予   《实用妇产科杂志》2021,37(6):406-408
正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ongenital adrenal hyperplasia, CAH)是一组由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合成通路各阶段各类催化酶的缺陷,引起以皮质类固醇合成障碍为主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新生儿筛查的重视、分子遗传学的发展以及规范化的治疗,极大地改善了CAH的诊断和治疗现状。大多数经典型CAH婴幼儿成功过渡到成年期。成年后生殖、生育能力等成为了患者面对的新问题。部分非经典型CAH女性患者常常因月经异常、高雄激素表现、  相似文献   
55.
问:前一阵子,很多地方发生了地震,而且地震之后秃子多了起来,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高龄妇女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后的助孕结局。方法:对2001年7月—2009年7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生殖中心行IVF-ET治疗的高龄妇女(≥35岁)的753个取卵周期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妇女年龄分为4组:A组(35~36岁),B组(37~38岁),C组(39~40岁),D组(≥41岁),分析不同组的IVF-ET结局。结果:724个移植周期(另外29个周期无胚胎移植),97个周期获活产,活产率为13.4%。随年龄增长,获卵数明显减少,各组分别为(9.8±6.0),(8.6±5.4),(6.7±4.3),(5.3±4.4)个;胚胎种植率明显下降,分别为17.9%,12.8%,10.0%和4.3%;活产率明显下降,分别为16.7%,13.3%,12.4%和2.3%。各组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01,0.001和0.006)。年龄≥43岁的45例患者中无一例获得活产。结论:随年龄增长,高龄妇女接受IVF-ET治疗后的胚胎种植率和活产率明显下降,40岁以后下降更为明显。IVF治疗是否应设定年龄上限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自然妊娠患者的早期诊断、处理和临床结局情况。方法回顾分析生殖中心近3年IVF-ET周期中8例自然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拟行长方案IVF,黄体中期注射长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降调后2周左右,月经尚未来潮。确定为妊娠患者8例,予以及时取消IVF-ET周期加强黄体支持,3例患者获足月分娩,3例患者中期妊娠中,2例患者自然流产。结论不孕患者注射GnRHa后发生自然妊娠的机制可能有多个方面,除了GnRHa后的点火效应外,需关注患者自身精神心理因素作用。GnRHa对黄体功能的影响、致畸作用尚缺乏有力证据,及早发现宫内妊娠、停用GnRHa并加强黄体支持,治疗至妊娠3个月,密切随访,并加强和重视产前诊断,大多患者可得到良好的产科结局。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中心型肥胖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体外受精(IVF)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0年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PCOS不孕患者行IVF治疗的188个新鲜周期,按照是否为中心型肥胖分为腰围≥80 cm组(70个周期)和腰围<80 cm组(118个周期),比较两组基础内分泌代谢和IVF的临床及实验室参数。结果:腰围≥80 cm与腰围<80 cm组相比,体重指数(BMI)、腰臀比增加,血游离雄激素指数(FAI)高,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低,空腹葡萄糖、空腹胰岛素、稳态胰岛素评价指数(HOMA-IR)、2 h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h)葡萄糖及胰岛素高,胰岛素抵抗、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异常(IGT)的发生率高,三酰甘油(TG)高、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BMI后,腰围与空腹胰岛素、HOMA-IR及FAI呈正相关(P<0.01);促性腺激素(Gn)用量[(2014.8±825.8)U vs.(1491.2±558.9)U ]及天数[(12.5±4.0)d vs.(10.7±3.0)d]增加(P<0.01),峰值雌二醇水平低[(8492.7±4771.2)pmol/L vs.(11918.1±5329.0)pmol/L,P<0.001],诱发卵子成熟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用量多(P=0.011)而成熟卵泡及获卵数少[(11.6±5.7)个vs.(13.8±7.3)个,P<0.05];胚胎种植率降低(24.3% vs.36.3%,P=0.019),早期流产率增加(38.5% vs.7.5%,P=0.002),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6% vs.55.2%, P=0.07)。校正年龄及病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OMA-IR是PCOS患者IVF妊娠后早期流产的风险因素(OR=0.143,95%CI=0.026~0.768,P=0.023)。结论:中心型肥胖PCOS患者胰岛素抵抗和高雄激素血症更显著,糖脂代谢紊乱发生率高,负面影响PCOS患者IVF促排卵的反应,且胚胎种植率下降、早期流产率增加。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男性因素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首次行IVF-ET的新鲜移植周期,共2 806例,对不同妊娠结局组的男性因素进行比较,并运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各种男性因素对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妊娠组的男性年龄[(32.5±4.3)岁]小于未妊娠组[(32.9±4.4)岁],活产组的男性年龄[(32.4±4.3)岁]和卵泡刺激素(FSH)[(5.3±2.5)IU/L]均小于未活产组[(33.0±4.4)岁,(5.5±2.6)IU/L],流产组的男性年龄[(33.5±4.3)岁]、FSH[(5.9±3.0)IU/L]和体质量指数(BMI)[(24.1±3.5)kg/m2]均大于未流产组[(32.4±4.3)岁,(5.3±2.5)IU/L,(23.5±3.3)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回归分析,通过控制女方因素的影响后,未见所研究男性因素对IVF的妊娠结局有影响(P0.05)。结论男性因素协同女性因素共同影响IVF-ET的妊娠结局,男性高龄、高FSH、高BMI者的妊娠和活产机会可能较低,流产率可能较高。  相似文献   
60.
摘 要: 【目的】 评估月经早期外周血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水平对IVF-ET助孕中卵巢低反应(POR)和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共纳入1208例行第一周期IVF/ICSI助孕的病人,年龄20~ 44岁,排除PCOS患者。采用低剂量长效GnRH激动剂长方案。主要指标为 ①IVF治疗周期前3个月内月经周期第1 ~ 3天外周血FSH、LH、雌二醇(E2)、总睾酮(T)和DHEAS水平;经阴道B超检测AFC和平均卵巢容积(MOV);②IVF-ET中的卵巢刺激指标和妊娠结局。【结果】不孕女性中DHEAS水平有随年龄增加而逐渐下降的趋势,但在各年龄层间无显著差异。年龄<35岁的女性中,DHEAS水平与基础FSH、基础FSH/LH、基础E2、AFC、MOV、COH后卵巢反应性及妊娠结局均无关。35≤年龄<40岁的女性中,DHEAS水平与基础FSH显著负相关(r= -0.28;P = 0.011);POR组DHEAS水平显著低于非POR组;妊娠组DHEAS水平显著高于未妊娠组。对于35≤年龄≤44岁的女性, DHEAS是预测其卵巢低反应较可靠的指标(ROC-AUC:0.838),界值2.58 μmol/L的灵敏度为85.7%,特异度为85%(OR 0.998; 95%CI 0.996-0.999; p=0.023);但不能可靠预测妊娠结局(ROC-AUC:0.662,P = 0.04)。 【结论】 本研究认为外周血DHEAS水平是35≤年龄≤44岁病人中卵巢反应的保护因素,作为单一指标时对该人群卵巢低反应发生有适中的预测价值,但是对不妊娠结局的预测不可靠。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确认这组病人中伴随低水平DHEAS的低反应患者进行DHEA预处理后是否能够获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