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人胚胎细胞JAR与人子宫内膜细胞RL95-2之间黏附的影响及其调控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黏附实验分别观察RU486以及岩藻糖基转移酶IV(FUT4)对JAR细胞与RL95-2细胞之间黏附的影响。采用RT-PCR以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米非司酮对RL95-2细胞以及流产妇女子宫内膜中FUT4表达的调控。结果:①米非司酮抑制JAR细胞与RL95-2单层细胞之间的黏附;②米非司酮抑制RL95-2细胞以及流产妇女子宫内膜中FUT4基因和蛋白的表达;③FUT4质粒转染RL95-2细胞后,调节JAR细胞与RL95-2单层细胞之间的黏附。结论:米非司酮通过调节FUT4的表达抑制胚胎体外黏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钽涂层金属在体外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黏附、增殖及成骨分化方面的作用。方法在体外取6只6周龄SD大鼠BMSCs进行原代培养至第3代,使用化学气相沉积系统自行制备钽涂层金属。然后进行流式细胞术鉴定、BMSCs三向诱导、荧光染色、细胞增殖检测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Q-PCR)试验。观察比较BMSCs在钛合金圆片(Ti6Al4V组)和钽金属圆片(Ta组)表面黏附的BMSCs数量、增殖速率、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OSX)、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骨粘连蛋白(OSN)和骨桥蛋白(OPN)的表达情况。结果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CD44(94.55%)、CD90(95.01%)、CD34(0.06%)。诱导成骨分化14 d后碱性磷酸酶(ALP)染色阳性;诱导成骨分化21 d后出现茜素红钙化结节;成脂诱导21 d后油红O染色呈阳性;成软骨诱导21 d后阿利新蓝染色评估有软骨形成能力。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结果显示BMSCs在Ti6Al4V组和Ta组金属圆片表面贴附生长,细胞间互相接触、聚集成片,Ta组金属圆片上黏附的BMSCs数量明显多于Ti6Al4V组,并且具有更好的延展性能。细胞增殖检测结果发现,分别共培养1、3、5、7 d后Ta组BMSCs的增殖速率明显快于Ti6Al4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Q-PCR结果发现,与Ti6Al4V组相比,体外培养7 d后Ta组金属圆片更能促进OSN和OPN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共培养21 d后,Ta组金属圆片更能促进OSX、RUNX2、OSN和OPN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的骨科植入物钛合金而言,钽涂层金属能够更好地促进BMSCs的黏附,增殖和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13.
背景:利用涂层制备技术在传统材料基体上沉积金属钽涂层,既利用了金属钽优异生物学性能又可降低成本,为金属钽器件的应用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方向。目的:制备金属钽涂层支架材料,观察其体内外生物相容性。方法:采用常压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多孔碳化硅基体上制备多孔金属钽涂层支架材料,进行以下实验:(1)体外实验: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多孔金属钽涂层支架材料共培养2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培养第5,10,15天,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材料表面附着情况;(2)体内实验:在犬股骨头骨缺损处植入多孔钽材料,分别于植入后6,12周处死实验动物,将标本硬组织切片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多孔钽材料与周围组织的生长情况。结果与结论:(1)体外实验结果: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现出极其旺盛的增殖,相互排列紧密,细胞之间连接并爬行生长进入多孔钽孔隙中,细胞完全覆盖在多孔钽表面,细胞与细胞之间形成团状重叠现象;(2)体内实验结果:植入6周,材料与骨组织周围界限清晰,多孔钽孔隙中有少量骨组织爬行,有少许骨小梁长入,未附着部分可见孔隙周围空虚及缝隙,材料周围未见组织破坏及排斥反应;植入12周,可明显观察到材料与骨组织生长良好,多孔钽表面和孔隙内大量骨组织长入,材料孔隙与组织紧密连接,有大量骨小梁长入,多孔钽与骨组织融于一体;(3)结果表明:采用常压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制备的金属钽涂层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使用1次低剂量内毒素联合连续3次高剂量甲强龙诱导杂种犬股骨头坏死模型,并观察所造成股骨头坏死的特点。方法动物模型组采用12个月龄中国健康杂种犬12只,先予犬静脉注射内毒素1次(9.0μg/kg),24 h后连续3 d每天行甲强龙肌内注射(18.0 mg/kg)。空白对照组4只,腹腔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末次注射2、4、6周后2组均行双髋关节数字化X线(DR)、磁共振成像(MRI)及病理组织学检查(Masson染色)。结果末次注射2周后动物模型组所有检查均未发现股骨头坏死的征象,4周后动物模型组Masson染色出现早期骨坏死表现,6周后动物模型组MRI及Masson染色出现较明显的早期股骨头坏死表现。结论采用1次低剂量内毒素联合连续3次高剂量甲强龙注射可造成杂种犬股骨头坏死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