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42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01.
体外循环期间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定量研究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 (CPB)对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影响。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对 40例先天性心脏病房、室间隔缺损患者在 CPB下行心内修补术时的血小板膜糖蛋白 CD41 a、CD42 b、CD6 2 p和CD6 3的含量免疫荧光定量测定 ,同时与本组患者和健康供血者试管内血小板膜糖蛋白进行比较。结果 在 CPB中血小板总数明显下降 ,从术前值的 (310± 91)× 10 3/ m l降至术后值的 (181± 44 )× 10 3/ml,CD41 a无明显变化 ,CD42 b明显降低 (P<0 .0 5 ) ,CD6 2 p和 CD6 3明显增加 (P<0 .0 5 )。本组和健康供血者的试管内血小板膜糖蛋白 CD41 a、CD42 b、CD6 2 p和 CD6 3均呈平行变化。结论  CPB期间既有粘附凝集功能下降 ,也有粘附凝集功能增强的血小板膜糖蛋白 ,而凝血机制缺陷的原因可能与血小板总数下降、低温及肝素的后续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2.
尿道结石比较少见,大部分为来自膀胱或从上尿路排出到膀胱的结石在排尿时随尿液排出到尿道所致,结石容易停留在尿道的前列腺部、球部和舟状窝等空间相对较大的部分.在患者尿道狭窄、尿道憩室且长期合并感染时,也可在尿道形成结石.尿道结石可引起尿道梗阻和感染,形成尿道周围脓肿,甚至出现尿道瘘.选取2008年6月~2009年12月尿道结石30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03.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二氧化碳气腹对中心静脉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气腹对患者中心静脉压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ASAⅠ~Ⅱ级、胆囊结石或胆囊息肉择期行LC的患者,监测并记录气腹前10min、气腹后10min及解除气腹后10min的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结果病人气腹时CVP虽有增高(P〈0.01),但在解除气腹后基本恢复正常,MAP虽有增高(P〉0.05),但变化幅度不大。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二氧化碳气腹虽然会使患者CVP有一定程度升高,但在全身麻醉下加强监测和管理,对机体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气腹对患者中心静脉压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ASAⅠ~Ⅱ级、胆囊结石或胆囊息肉择期行LC的患者,监测并记录气腹前10min、气腹后10min及解除气腹后10min的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结果病人气腹时CVP虽有增高(P<0.01),但在解除气腹后基本恢复正常,MAP虽有增高(P>0.05),但变化幅度不大。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二氧化碳气腹虽然会使患者CVP有一定程度升高,但在全身麻醉下加强监测和管理,对机体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5.
我院于 2 0 0 1年 9月在多科室协同配合下成功行首例罕见大动脉转位胸腹联体畸形儿分离术 ,由于分离术麻醉方法选择适宜 ,加强术中、术后监测和管理 ,取得较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病例摘要 紫绀联体畸形儿 ,同为男性 ,10个月 ,5 90 0g。主体完整 ,呈完全型大动脉转位 (TGA)、房缺、右房-左房通道畸形。附体无头 ,体内只有双肾和膀胱 ,可排尿。两体呈拥抱状 ,胸骨下端至脐上连接。主体SpO2 73% ,主体在上附体在下低流量吸氧时 ,SpO2 81% ,侧卧位则升至95 %。Hb 2 0 4g/L ,Hct 0 6 7,动脉血气分析 :pH 7 187、PCO25 …  相似文献   
106.
吸入麻醉药对离体鼠肝线粒体内膜流动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DPH(1,6-diphenyl 1,3,5-hexatriene)作为荧光探剂,应用荧光偏振技术研究不同浓度的氟烷、安氟醚、异氟醚、七氟酸在能化和非能化条件下对离体鼠肝线粒体内膜流动性的影响,以探讨四种吸入麻醉药的肝毒性。材料与方法根据Estabrook[1]方法提取肝线粒体内膜体,用DPH标记,将实验组七氟醚(S)、安氟醚(E)、异氟醚(I)、氟烷(H)分5μl、50μl、100μl浓度加入到比色杯基质4ml中,对照组(能化组)则先加5mM琥珀酸5μl,使用日立850荧光分光光度仪加偏振…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比较两种麻醉方法用于胃食管反流(GERD)患者内镜下微量射频治疗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内镜下微量射频治疗的GERD患者8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嘧啶+依托咪酯+舒芬太尼(DES)组和异丙酚+咪达唑仑+芬太尼(PMF)组。记录患者给药前(T0)、给药后(T1)、胃镜检查开始(T2)、射频治疗开始(T3)、射频治疗5 min(T4)、10 min(T5)及治疗结束(T6)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 O2)和呼吸频率(RR);观察并记录手术时间、清醒时间、操作反应、药物追加、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麻醉效果及医生和患者满意度。结果与麻醉前比较,两组患者给药后HR、Sp O2、SBP、DBP和RR均有下降,治疗过程中变化不显著,但DES组变化更加平稳。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清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ES组患者操作反应少于PMF组,且治疗中药物追加明显减少。DES组患者呼吸幅度大影响操作及注射痛等不良反应发生少于PMF组,其中PMF组2例诱发哮喘发作终止治疗。DES组麻醉效果及医生、患者满意度均优于PMF组。结论 GERD患者微量射频治疗使用右美托嘧啶、依托咪酯、舒芬太尼麻醉更加安全有效,且使用方便,更好的满足了手术需求。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比较依托咪酯或丙泊酚联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用于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射频治疗镇静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为确诊为GERD,拟行内镜下射频治疗的成年患者60例,随机等分入依托咪酯组或丙泊酚组。射频治疗镇静时,两组均静脉预注右美托咪啶0.2μg/kg,随即间断输注依托咪酯或丙泊酚。术中根据Ramsay镇静评分(5~6分)、患者反应调整药物用量。主要观察指标为射频治疗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循环呼吸不良事件(血压异常、心律异常、缺氧的发生率),次要观察指标包括麻醉前(T_0)、进镜即刻(T_1)、射频时(T_2)、复查进镜即刻(T_3)、治疗结束时(T_4)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术中体动反应和医患满意度等。结果两组患者射频治疗时间、麻醉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依托咪酯组心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P=0.002)、心动过缓发生率(P=0.032)低于丙泊酚组,且T_1(P=0.023)、T_2(P=0.009)时Sp O_2高于丙泊酚组,其余指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依托咪酯复合右美托咪啶用于GERD射频治疗时镇静,较丙泊酚循环呼吸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在静脉麻醉下行经食管射频治疗和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胃底折叠术中哮喘发作的应对措施。方法选择胃食管反流病36例,其中8例在静脉麻醉下行经食管射频治疗术(射频治疗组),28例在全麻下腹腔镜胃底折叠术(腹腔镜手术组),对治疗中哮喘发作期间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射频治疗组及腹腔镜手术组术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哮喘,处理措施包括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和氨茶碱,腹腔镜手术组同时吸入七氟烷并予呼吸机正压通气。射频治疗组7例、腹腔镜手术组25例经上述处理后哮喘不同程度的缓解;余4例加用肾上腺素后哮喘缓解。结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术中哮喘症状易发作,是麻醉的危险因素之一,麻醉医师应高度重视并妥善处理。症状易发作,是麻醉的危险因素之一,麻醉医师应高度重视并妥善处理。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讨心肺转流 (CPB)期间血小板活化状态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60例先天性心脏房、室间隔缺损患者在CPB下行心内修补术的血小板表面活化分子P 选择素和凝血酶敏感蛋白的变化。并与试管内试验结果比较。结果 转流中和手术结束时血小板P 选择素和凝血酶敏感蛋白较术前明显增加 (P <0 0 5 ) ,血小板总数较术前明显减少 (P <0 0 5 )。而试管内试验结果与之不符。结论 CPB期间由于血小板破坏增加 ,总数减少 ,血小板表面活化分子P 选择素和凝血酶敏感蛋白代偿性增加 ;但由于血小板总数减少 ,出血倾向仍然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