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9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4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针药复合麻醉颅后窝手术病人血浆儿茶酚胺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观察针药复合麻醉对颅脑手术病人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影响。方法:30例颅后窝手术病人分为全麻组、针麻组和针药复合麻醉(GAE)组,测定围手术期外周静脉血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的浓度。结果:针麻组儿茶酚胺水平从手术开始至术后3h均显著高于全麻组和GAE组,术后第1-4天3组间无明显差异。全麻组和GAE组术中儿茶酚胺水平无明显变化,但术后明显升高。结论:从应激角度进行评价,与全麻比较,针麻用于颅后窝手术术中儿茶酚胺反应显著,并无突出优点。而GAE可明显抑制颅后窝手术病人术中儿茶酚胺反应。  相似文献   
82.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疾病,也是主要的致残因素之一,脑卒中后的致残率高达80.0%以上。中医药方法是社区防治脑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具有中医药特色的脑卒中综合防治模式,对降低脑卒中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解社区脑卒中患者中医药卫生服务需求,我们于2010年10月对社区31位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脉动真空清洗消毒器在腔镜器械再处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00件术后腔镜器械随机分成两组各250件,进行预处理后对照组采用喷淋清洗,观察组采用脉动真空清洗。比较两组清洗效果,记录用时。结果清洗后两组腔镜器械目测合格率和残留蛋白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清洗≥2套腔镜器械时,脉动真空清洗用时短于喷淋清洗用时。结论脉动真空清洗术后腔镜器械效果可靠,且可优化工作流程,节约人力,提高腔镜器械周转效率。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导航下内窥镜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配合要点。方法 通过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护理,充分的术前准备,准确严密的术中配合,228例垂体瘤患者手术顺利,愈后满意。结果 此手术既能切除肿瘤又能最大限度保存垂体功能,创伤小、目标精准、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愈后良好。结论 导航下电视内窥镜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手术效果良好,术前心理护理、完善的器械物品准备和严密的术中配合是保证手术成功和降低术后并发症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85.
针对手术室常见的风险因素,实施安全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全方位的运用,加强风险管理,提高手术室护士的整体素质,规范操作流程,最大限度保障手术病人的安全 。探讨运用安全护理模式,使手术室护理由被动工作模式,转变为深入病房与患者交流沟通的主动工作模式;由单纯的术中护理发展成为手术全过程的安全护理,提高手术室护士的整体素质,规范操作流程,最大限度保障手术病人的安全 。  相似文献   
86.
新斯的明拮抗维库溴铵的肌松残余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新斯的明拮抗维库溴铵的肌松残余作用的剂量反应和安全性.方法 全麻下50例患者以咪唑安定、丙泊酚和芬太尼麻醉诱导,七氟醚-N2O、丙泊酚维持麻醉.维库溴铵首剂0.1 mg/kg,术中必要时追加0.05 mg/kg.采用加速度肌松监测仪监测4个成串刺激的比值(TOFR).术后TOFR恢复至0.55时,患者随机分为N10、N20、N30、N50 和对照组(n=10),N10、N20、N30和N50组分别给予新斯的明10、20、30 、50 μg/kg和阿托品5、10、15、25 μg/kg,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L.监测TOFR恢复至0.7、0.9、1.0的时间、心率和血压的变化,观察术后6 h内和24 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状况.结果 新斯的明明显加快TOFR的恢复(P<0.01),其中N30组和N50组较N10组和N20组恢复时间明显缩短(P<0.05或P<0.01).N30组和N50组给药后1 min时心率明显增快(P<0.05),各组血压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6 h及24 h各组恶心呕吐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TOFR值已恢复至0.55时,仍应进行肌松作用的拮抗,不同剂量的新斯的明都能有效地拮抗麻醉恢复期维库溴铵的肌松残余作用,推荐使用小剂量(10~20 μg/kg)的新斯的明进行拮抗.  相似文献   
87.
目的 观察硫酸镁在鼻内窥镜手术中控制性降压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75例全身麻醉下鼻内窥镜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硫酸镁组和硝酸甘油组,每组25例.硫酸镁组在麻醉诱导前予以静脉输注10%硫酸镁40 mg/kg,继以15 mg·kg~(-1)·h~(-1)维持;对照组给予同等容量的5%葡萄糖液;硝酸甘油组术中泵注硝酸甘油,以1 μg·kg~(-1)·min~(-1)开始.观察用药后各时点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术中出血量及输液量、手术及苏醒时间、术野质量、肌松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硫酸镁组患者术中心率平稳,而对照组和硝酸甘油组患者术中心率较麻醉前明显加快(P<0.01).硫酸镁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硫酸镁组术中各时点术野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末次给药后至肌颤搐75%恢复的时间和恢复指数在组间比较,硫酸镁组明显大于硝酸甘油组和对照组(P<0.01).各组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硫酸镁可有效地的用于鼻内窥镜手术的控制性降压.  相似文献   
88.
目的 观察麻醉恢复期新斯的明拮抗小儿和成年全麻患者维库溴铵的残余肌松作用的剂量反应和安全性.方法 全麻下择期手术的小儿和成年患者各50例,维库溴铵首剂0.1 mg/kg,术中必要时追加0.05 mg/kg.采用加速度肌松监测仪监测四个成串反应的比值(train-of-four ratio,TOFR).当TOFR恢复至0.55时,小儿和成年患者分别随机分为5个亚组,分别给予新斯的明10、20、30、50 μg/kg及阿托品5、10、15、25μg/kg,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l.观察TOFR恢复至0.7、0.9、1.0的时间及术后6、24 h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 新斯的明明显加快TOFR的恢复(P<0.05),其中30μg/kg~50μg/kg效果均更明显(P<0.05).小儿和成年患者新斯的明拮抗维库溴铵残余肌松作用的剂量反应曲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拮抗5min时,小儿和成年患者新斯的明的ED95分别为(6.4±10.5)μg/kg和(2.7±19.2)μg/kg.术后6、24 h恶心呕吐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TOFR恢复至0.55时,小儿和成年患者新斯的明拮抗维库溴铵的残余肌松作用的效果无统计学差异,推荐使用小剂量的新斯的明进行拮抗,剂量不宜超过30μg/kg.  相似文献   
89.
90.
小儿麻醉诱导期舒芬太尼对丙泊酚镇静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小儿麻醉诱导期意识消失(LOC)时脑电双频指数(BIS)以及丙泊酚的效应室浓度(EC)变化,了解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对丙泊酚镇静作用的影响。方法 45例患儿择期接受手术.年龄3~8岁,ASA 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三组:S_1、S_2组分别输注舒芬太尼0.01、0.02 μg·kg~(-1)·min~(-1);C 组,生理盐水持续输注。所有患儿均不使用术前药,入室后开放静脉,稳定5 min 后分别输注舒芬太尼或生理盐水。输注30min 后,开始丙泊酚靶控输注,所有患儿的丙泊酚起始 EC 设定为 1 μg/ml,以后再逐渐递增至2、3、4 μg/ml。分别于基础时点、舒芬太尼输注30 min 后、丙泊酚每次达到预设 EC 稳定1 min 后以及 LOC 即刻记录 BIS、丙泊酚 EC、OAA/S 评分、HR、SBP及 MAP。结果患儿 LOC 时 S_1组丙泊酚 EC_(50)[1.28 μg/ml,95%可信区间(CI):0.99~1.53μg/m1]和 S_2组丙泊酚 EC_(50)(0.98 μg/ml,95%CI:0.52~1.33 μg/ml)均显著低于 C 组(2.02 μg/ml,95%CI:1.70~2.28 μg/ml)(P<0.05),S_2组 BIS_(50)(83,95%CI:78.7~92.9)明显高于 C 组(74,95%CI:70.2~79.8)(P<0.05)。结论舒芬太尼与丙泊酚复合应用可以降低患儿意识消失所需要的丙泊酚效应窒浓度,两者之间存在协同作用,舒芬太尼可以加强丙泊酚的镇静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