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0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1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26篇
内科学   60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88篇
预防医学   15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0篇
  1篇
中国医学   35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目的探讨SECTRA 3D实时重建虚拟仿真技术在耳鼻喉科的临床解剖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与效果。方法对80名已经接受过传统课堂耳鼻喉科解剖理论教学的北京协和医学院8年制临床专业医学生,应用SECTRA 3D实时重建虚拟仿真技术进行耳鼻咽喉解剖教学,以调查问卷及测试的方法分别对教学前后解剖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SECTRA 3D实时重建虚拟仿真课前得分为79.19±10.39,课后得分87.69±10.25(P0.05),教学后成绩有显著提高。结论应用SECTRA 3D实时重建虚拟仿真技术进行耳鼻咽喉解剖教学可以更大程度提高学生对所学解剖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临床医学与护理学专业学生对死亡的态度,希望能有助于推动不同专业生死教育课程设计与发展。方法使用死亡态度描绘修订版量表对某西医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三年级学生119名、某中医院校护理专业三年级学生116名进行调查。结果学生中有90%参加过葬礼,且过半学生阅读过死亡方面相关书籍。两个专业学生对死亡的态度均以自然接受为主。护理专业学生在死亡恐惧与死亡逃避2个维度上得分均高于临床医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护理学专业学生对死亡的态度更倾向于"恐惧与逃避"。建议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生死观教育,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生命与死亡。  相似文献   
13.
14.
每年的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2014年世界糖尿病日的主题是“健康饮食与糖尿病”.在今年的“世界糖尿病日”到来之际,我们一起看看糖尿病患者该怎么吃饭.说起吃饭首先要看一下膳食结构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只有明白了这层关系才能很好地掌握什么该吃,什么不该吃,该怎么吃. 膳食结构与代谢综合征 近年来,由于环境、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发现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和肥胖等疾病常可合并出现,代谢综合征(MS)逐渐成为公众健康的主要焦点. MS是与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癌症和其他慢性疾病风险增加相关的一系列代谢风险因素的总称,包括向心性肥胖、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和胰岛素抵抗.有调查发现,MS能显著增加心脑血管疾病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因而MS正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5.
潘慧  程燕 《当代护士》2018,(1):68-69
目的探讨由ICU护士开展实施集中式多媒体术前访视对食管癌患者术后护理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12月行食管癌根治手术后入住ICU的7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由胸外ICU护士采用口头一对一的术前访视;将2016年1~12月行食管癌根治手术后入住ICU的6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由胸外ICU护士采用集中式多媒体的方式进行术前访视。对两组患者宣教前后焦虑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访视前焦虑评分无明显差别,访视后焦虑评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由ICU护士采用集中式多媒体术前访视可减轻患者焦虑心理,增强手术信心,从而达到提高患者术后依从性、减少自行拔管率、减少患者并发症、缩短ICU住院时间、快速康复的目的。采用集中式多媒体术前访视,避免了护士因学历、经验、表达能力等原因影响宣教效果,并且大大节约了护理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生长分化因子5(GDF5)基因rs143383、rs143384、rs6060369和rs224331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贵州地区汉族人群成人终身高的相关性.方法 对贵州地区1 069例汉族健康体检者进行体格检查及问卷调查,收集抗凝血标本并提取DNA.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方法检测GDF5基因的SNPs,并分析其与身高的相关性.结果 成年女性中,GDF5基因rs143383、rs143384、rs6060369和rs224331基因型分布可分别解释身高变异的1.4%、0.9%、1.1%和1.0%(P<0.05);在GDF5基因rs143383和rs143384位点,携带GG基因型的个体平均身高均为最高,分别比AG和AA基因型个体高1.7 cm (P<0.01)、2.3 cm (P<0.05)和1.6 cm (P<0.05)、2.1 cm(P<0.01);在GDF5基因rs6060369位点,携带CC基因型的个体平均身高分别比CT和TT基因型个体高1.7 cm (P<0.05)和2.2 cm (P<0.01).但是在成年男性中未发现GDF5基因上述SNPs位点与身高的相关性.结论 GDF5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贵州地区成年汉族女性身高有关,GDF5基因可能是影响中国汉族成人女性身高个体差异的基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尊严疗法对住院晚期癌症患者生活满意度及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将122例肿瘤科住院晚期癌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62)和对照组(n=60),对照组接受常规照护,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尊严疗法。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干预前、干预15天及30天时两组的生活满意度、焦虑、抑郁及尊严水平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的生活满意度、焦虑、抑郁和尊严得分的组间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焦虑、抑郁和尊严得分的时间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生活满意度、焦虑、抑郁和尊严得分的干预与时间因素存在交互效应(P0.05)。结论:尊严疗法能有效提高住院晚期癌症患者生活满意度及尊严水平,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骨密度检测法诊断早期儿童佝偻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儿童佝偻病患者160例(观察组)和行健康体检的正常儿童100例(对照组),对两组儿童均行超声骨密度检测,以骨骼X射线检查法结果为标准,计算并比较超声骨密度检测法对早期儿童佝偻病的诊断效能;比较观察组不同年龄段(3~6岁、7~9岁及10~12岁)患儿及对照组骨密度Z值、血钙及碱性磷酸酶浓度;分析骨密度Z值与血钙、碱性磷酸酶的相关性。结果超声骨密度检测法对观察组整体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准确率为96.88%、100%、100%、95.24%及98.08%。超声骨密度检查法对3~6岁、7~9岁、10~12岁儿童佝偻病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95.83%及94.44%。观察组各个年龄段患儿骨密度Z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性别患儿骨密度Z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血钙浓度低于对照组,碱性磷酸酶浓度则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内血钙浓度随着骨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碱性磷酸酶浓度随着骨密度增加而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骨密度Z值与血钙呈正相关(r=0.573,P=0.009),与碱性磷酸酶呈负相关(r=-0.642,P=0.000)。结论超声骨密度检测法能及早地对儿童佝偻病进行预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贵州地区汉族居民空腹血糖水平,分析糖尿病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选取20~80岁汉族居民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比较城乡不同年龄、性别人群空腹血糖水平和糖尿病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2 967人,城镇居民空腹血糖平均值高于农村(5.21 mmol/L vs. 5.03 mmol/L,P< 0.001),男性高于女性(5.23 mmol/L vs. 5.09 mmol/L,P=0.003),血糖水平有随年龄增长的趋势(P< 0.001)。城镇居民糖尿病标化患病率为6.01%(粗率7.45%),其中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 0.001),随年龄增长患病率升高。农村居民标化患病率为3.47%(粗率3.77%),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年龄增长患病率升高。相同年龄性别下,≥40岁城镇居民患病率高于农村居民。糖尿病患者中知晓率为56.59%,治疗率为84.47%,控制率为41.38%。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发病风险高于女性、年龄≥40岁发病风险升高、有糖尿病家族史、经常进行身体锻炼、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者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增加。结论 贵州汉族居民糖尿病患病率较高,城乡患病率差异大,半数以上糖尿病患者治疗后血糖未达到控制水平,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仍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