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28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3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山东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冠心病心绞痛证候特点及差异。方法 2029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来源于沿海地区1007例和内陆地区1022例,制定临床信息采集表,在入院48h内进行信息采集,结合中医辨证标准进行证候要素及其组合形式进行判定,同时对与痰浊偏热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年龄、体重指数、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尿酸水平方面两个区域患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血瘀、气虚是心绞痛证候最主要的证素,但两个证素在区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痰浊偏热、寒凝证候两地区的构成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高嘌呤饮食、高脂血症与痰浊偏热相关性最高,肥胖、高盐饮食、胆固醇也与痰浊偏热密切相关。结论山东沿海地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痰浊,尤其痰浊偏热证候高于内陆地区,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生与区域特点、气候特点、生活习惯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72.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32例   总被引:11,自引:9,他引:2  
目的:观察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mitomycin,MMC)的临床疗效及超声生物显微镜表现。方法:开角型青光眼患者32例(44眼)行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应用MMC。术后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并做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结果:术后随访6~18mo。术前平均眼压(34.64±8.37)mmHg(1mmHg=0.133kPa),术后(13.63±3.64)mmHg。随访期间眼压≤21mmHg者44眼,其中4眼(9%)加用1种抗青光眼药物,40眼(91%)不用抗青光眼药物。其中2眼在术后的2wk后即出现结膜下组织的瘢痕化而进行了第2次手术,手术后1眼眼压<21mmHg,另1眼经用5g/L噻吗心安后眼压<21mmHg。术后35眼无任何眼内反应;4眼有轻微房水闪光,2d内消失;5眼有少量前房积血,4~7d消失,其中1眼为术后1d打喷嚏后出现。术后44眼均形成显著弥散的滤过泡;最后1次随访时,有39眼有功能性滤过泡;5眼于术后的1~3mo时功能性滤过泡消失。在术后3mo和6mo时用UBM检查除4眼巩膜湖为一狭长缝隙外,40眼均为明显的巩膜湖,巩膜湖最大长度为1.56~3.2mm;滤过泡处的结膜下组织可见明显的低于其它部分的弱回声区,有的可见到比较明显的结膜下空腔。结论: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应用MMC可有效降低眼压,术后并发症少,为一种经济有效的抗青光眼手术。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小切口辅助后腹腔镜下肾切除手术的方法。方法施行了10例小切口辅助后腹腔镜下肾切除手术,包括肾癌根治术6例,重度肾积水2例,肾结核2例。采用健侧卧位,经腋中线第12肋缘下切4cm左右的小切口,直视结合腹腔镜下处理肾蒂,然后将肾脏经肋缘下小切口取出。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90~192min,均未输血,未发生任何手术并发症。结论与腹腔镜肾切除术相比,这种方法无需充气,使用普通的手术器械,更接近常规手术操作,降低手术费用,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74.
徐彦 《山东医药》2002,42(6):4-4
患者男 ,5 2岁 ,因全程肉眼血尿 1个月 ,无腰腹痛、发热 ,于 2 0 0 1年 8月 7日就诊。体检 :右季肋部触及一约 10 cm×9cm肿块 ,表面不平 ,上界不能触及 ,肾区无叩痛。彩超示右肾区有 - 2 1cm× 14 cm液性暗区 ,同侧输尿管明显扩张 (直径约3.0 cm) ,膀胱右输尿管入口处见 5 .2  相似文献   
75.
本文建立了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人单核细胞AcLDL受体活性的技术。测定过程大致如下:(1)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血中单核细胞;(2)细胞置酶联反应板孔中加入含AcLDL的Eagle's培养基,37℃培养1h;(3)0.6%戊二醛固定细胞;(4)结合在细胞上的AcLDL用ELISA法检测。本方法可以绝对定量AcLDL受体的活性,且避免了放射性配体法的放射污染问题,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6.
UFT是尿嘧啶与喃氟啶以4:1克分子 比例混合制成,口服吸收,在体内代谢成5-FU。尿嘧啶通过干扰5-FU的代谢而增强其效应。临床上甲酰四氢叶酸被广泛认为是5-FU的生物调节剂。目前有关5-FU和甲酰四氢叶酸联用的最佳给药方法和最适剂量仍有争议。本文旨在确定UFT联合小剂量甲酰四氢叶酸口服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疗效并观察其毒性。  相似文献   
77.
78.
 目的  观察术后苏醒室内低体温的发生率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设计,术后测定1 105例择期手术患者在苏醒室内的体温,进行单因素分析及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术后苏醒室内低体温的总体发生率为22.0%(n=24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有: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手术类型、麻醉方式、手术时间、手术室环境温度、出血量、输血量和输液量;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男性、高龄、BMI<18.5、腔镜手术、手术时间>60 min、手术室内温度≤19.9 ℃、输液量>1 000 mL、出血≥100 mL和输血是围术期低体温的危险因素。结论  术后苏醒室低体温发生率较高,需给予足够的重视,针对低体温的危险因素需进行有效预防。  相似文献   
79.
80.
徐彦  吴春蕾  刘圆  张志锋 《医学教育探索》2010,41(12):1958-1960
目的 研究唐古特雪莲Saussurea tangutica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和Sephadex LH-20进行反复柱色谱分离,通过理化常数和UV、IR、EI-MS、1H-NMR、13C-NMR波谱解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该藏药材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quercetin,1)、洋芹素(apigenin,2)、大波斯菊苷(cosmosin,3)、木犀草素(luteolin,4)、秋水仙碱(colchicine,5)、东莨菪素(scopolin,6)、β-谷甾醇(β-sitosterol,7)、二十三烷(tricosane,8)及三十二烷(dotriacotane,9)。结论 化合物19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