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38篇
  免费   178篇
  国内免费   207篇
耳鼻咽喉   724篇
儿科学   39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35篇
口腔科学   299篇
临床医学   557篇
内科学   100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52篇
特种医学   164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285篇
综合类   1569篇
预防医学   348篇
眼科学   85篇
药学   532篇
  3篇
中国医学   190篇
肿瘤学   29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121篇
  2014年   233篇
  2013年   261篇
  2012年   318篇
  2011年   362篇
  2010年   296篇
  2009年   271篇
  2008年   372篇
  2007年   371篇
  2006年   297篇
  2005年   297篇
  2004年   207篇
  2003年   215篇
  2002年   168篇
  2001年   143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与鼻中隔偏曲进行同期与分期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9月来该院治疗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与鼻中隔偏曲患者118例,随机分为两组,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为进行同期手术治疗的患者,对照组患者分二期进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和鼻窦开放与鼻息肉切除术。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治愈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治愈率、好转率、无效率及关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与鼻中隔偏曲进行同期手术相比于进行分期手术可以一次性治疗患者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与鼻中隔偏曲,减少患者手术次数,减轻患者痛苦,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可弯曲胸腔镜和硬质胸腔镜在不明原因胸腔积液诊断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连续筛选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不明原因胸腔积液住院患者,患者年龄18~75岁。经知情同意后,患者随机进入可弯曲胸腔镜组或硬质胸腔镜组进行检查。结果可弯曲胸腔镜组入组49例患者,硬质胸腔镜组入组48例患者。两组共有44例患者通过胸腔镜检查确诊为恶性疾病,48例确诊为良性疾病。两组诊断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总体准确性分别为93.9%和95.8%,可弯曲胸腔镜组诊断肿瘤的敏感性为96.0%,硬质胸腔镜组诊断肿瘤的敏感性为95.2%,两组诊断肿瘤的特异性均为100.0%,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胸腔镜技术并发症多数轻微,患者均耐受良好。结论对于不明原因胸腔积液,可弯曲胸腔镜诊断的准确性与硬质胸腔镜相当。尽管可弯曲胸腔镜取材组织小,但是通过多点多次取材,所获得的组织标本能满足病理科医生进行包括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内的疾病诊断。  相似文献   
3.
4.
<正>退休后迷恋网络,长期坐在电脑前,我的颈、肩和背部肌肉常常感到发酸,颈椎与肩周疼痛难忍不说,腹部还堆积了不少的赘肉。偶然间从网络剧《康桥遗梦》中,看到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在玩一种叫"抛球"的运动。只见他拿着一个橡皮软球有时尽力抛向空中,落下时稳稳接住;有时将皮球全力掷向墙壁,弹回时接牢。在那个圆圆滚滚且弹性十足的软皮球上下翻飞,令人眼花缭乱时,我情不自禁地大呼过瘾。于是我也从网上购来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一种具有切吸功能的鼻中隔剥离器在三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00例需行鼻中隔成形术的鼻中隔偏曲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50例)使用具有切吸功能的鼻中隔剥离器,对照组(50例)使用常规鼻中隔剥离器及普通吸引管,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单人完成率及术中吸引管堵塞率。随访半年, 分析疗效。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中吸引管堵塞率均低于对照组,手术单人完成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单侧黏膜破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双侧黏膜对穿破损。术后随访半年,两组鼻内镜检查矫正满意率均为100%,均无鼻中隔血肿、鼻中隔摆动、鼻中隔穿孔及鼻背塌陷等并发症。结论 使用具有切吸功能的鼻中隔剥离器进行三线减张及楔形切除嵴/棘突矫正鼻中隔偏曲,操作方便、快捷,视野清晰,大部分手术可单人完成,其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值得向基层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鼻窦内镜对鼻中隔骨折的诊治。方法:45患者就诊时均行鼻窦内镜检查、鼻骨侧位片和鼻窦CT检查。均在鼻窦内镜下行鼻骨骨折复位术和鼻中隔成形术。结果:1例患者术后鼻外形改善不明显外,其余均得到治愈。结论:鼻窦内镜检查并酌行CT扫描是确诊鼻中隔骨折的主要手段,鼻骨骨折整复术同时可行鼻中隔成形术。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鼻内镜手术的不断普及,鼻内镜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鼻中隔手术。鼻中隔矫正手术的目的、适应证以及手术方法较过去有了明显不同。传统的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由于视野狭小,能见度差,术野暴露不充分,在对高位、后段和不规则的复杂鼻中隔偏曲患者施行手术时,常易出现矫正不彻  相似文献   
8.
鼻中隔偏曲是耳鼻喉科多发且常见疾病,重要临床症状有头痛、鼻塞、鼻出血等症状,治疗方法以手术矫正为主,传统的手术方法是在额镜下行鼻中隔黏骨膜下切除手术,术后可出现鼻中隔血肿、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随着鼻内镜的临床应用,我科自2002年1月~2006年1月收治了265例鼻中隔偏曲的患者,其中局部偏曲的患者68例,在鼻内镜下行局部矫正手术,效果良好,现总结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0%甘露醇静脉滴注在鼻中隔矫正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将80例鼻中隔矫正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术后每8小时静脉注射20%甘露醇125ml,对照组每8小时用双氯芬酸钠栓50mg纳肛。采用McGill疼痛评分法分别于术后不同时段观察患者疼痛情况以及鼻黏膜肿胀程度。结果用药后4~24h时间段观察组镇痛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鼻内镜观察发现观察组鼻腔黏膜水肿明显消退。结论20%甘露醇静脉滴注用于鼻中隔矫正术后镇痛效果显著,可用于鼻腔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