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2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45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53篇
临床医学   322篇
内科学   10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5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42篇
综合类   1021篇
预防医学   17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17篇
  1篇
中国医学   905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157篇
  2009年   162篇
  2008年   209篇
  2007年   219篇
  2006年   203篇
  2005年   216篇
  2004年   234篇
  2003年   173篇
  2002年   160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不同钙离子浓度的透析液对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后血清钙离子水平及血压变化的影响,为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的高钙血症及高血压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不同钙离子浓度的透析液,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高钙组(1.75mmol/L)和低钙组(1.25mmol/L),比较患者每次透析前后脉搏、血压,同时抽查患者透析前后血钙及血肌酐浓度的变化。结果透析后两组患者血肌酐浓度均显著下降,透析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钙组患者透析后血钙较透析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低钙组患者血钙比透析前略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钙组患者透析后较透析前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都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低钙组患者透析后较透析前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都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后两组血钙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透析后低钙组较高钙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都降低,三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透析液钙离子浓度与血液透析患者血清钙离子水平及血压呈正相关,低钙透析液透析有助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药灌肠结合血液透析(CRF)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D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给予饮食管理、西药治疗加血液透析。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辨证的加用中药煎剂灌肠治疗。两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有效率为91%,平均每人每月透析次数4.27次,费用1708.00元,而对照组三项数据分别为57%、9.16次、3848.00元,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室检查两组治疗后BUN、SCr,血K 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灌肠加血液透析治疗CRF可减少透析次数,延长透析间歇时间,降低透析费用,改善病人全身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优于单纯血液透析。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告读者     
贫血别忘查肾 王阿婆患贫血十多年了.服了许多补血的中西药及滋补品都不见效。医生让她抽血检查肾.发现她患有慢性肾功能衰竭。原来,王阿婆的贫血症状是慢性肾衰引起的。  相似文献   
4.
喹诺酮类药物致急性肾衰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喹诺酮类药物对肾脏功能的影响。方法对近14年来应用喹诺酮类药物引起急性肾衰(ARF)29例进行分析。结果应用5d以内者ARF的发生率为10.3%,随着应用时间延长,发生率逐渐增高;55岁以下ARF发生率为2.0%,随年龄增大,发生率逐渐增高;非少尿型ARF预后较好,少尿型预后较差。结论年龄越大,疗程越长,ARF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5.
6.
7.
对30例慢性肾衰升降失衡证患者按升降不及、升降反常分两组,用保元汤加大黄治疗,总有效率63.3%。同时测定红细胞膜 Na~ 、K~ -ATP 酶活性(μM/mg 蛋白·小时)和哇巴因抑制率(%)与30名健康人比较,两组酶活性分别降低71%、76%;抑制率分别降低31%、33%。其中16例治疗后酶活性均值分别由治疗前85.1、75.3,提高到219.9、185.9;抑制率均值分别由治疗前62.7、57.2,提高到77.2、70.2。临床症状好转,肌酐、尿素氮下降。表明细胞膜运转障碍与升降失衡证存在联系,中药对酶活性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谈老年肾衰重在调补脾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未病脾常虚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脾是人赖以生存之根。《素问.平人气象论》云:“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金元时期脾胃名家李东垣认为,人内在的元气,是人身最重要的健康因素,而元气的产生全在于脾胃,同时他还强调,如果没有脾胃虚弱的内在因素则虽有外邪,也不能侵入发病。脾胃是供给全身营养的器官,而心肝肺肾的生理机能,又必须赖脾之输布。从现代医学观点看,人至老年时期胃肠道的各种分泌机能都有所降低,老年时期胃酸分泌减少,胃液的消化能力下降,黏蛋白含量减少,胰液分泌功能下降,脂肪分解和糖类分解活性随年龄…  相似文献   
9.
10.
某男,84岁,2008年7月12日初诊。患者因双下肢水肿7个月,心累、气紧、呼吸困难1h于2008年6月30日为四川省五冶医院收治。入院后急查肾功能示:肌酐599mmol/L,指尖血糖:14.9mmol/L。经相关检查和治疗,患者24h尿量仍少于500ml,腹泻,咳嗽、咯痰明显,心累、气紧有所缓解,7月11日自动出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