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23篇
药学   37篇
中国医学   6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许某,女,32岁.2003年7月3日就诊于中医学院门诊某妇科专家,诊治记录如下:于10年前顺产一女婴.现怀孕2个月,乍热乍寒,全身乏力,体瘦,纳差,食入即吐,时有吐酸水、苦水,舌淡红苔薄白微腻,脉细弱.处方:橘皮10 g,竹茹12 g,制半夏6 g,麦冬10 g,白芍12 g,太子参30 g,紫苏叶10 g,乌梅10 g,炙杷叶10 g,黄芪12 g,炒白术10 g,黄芩10 g,砂仁(后下)6 g.  相似文献   
2.
四正丸 四正丸,由藿香、香薷、厚朴、紫苏叶、枳壳、陈皮等药组成,有祛暑散寒的作用。传统应用于发热恶寒、头身困倦、腹部胀痛、腹泻等症状。近年来发现,经中医辨证后灵活使用,四正丸对下列几种疾病也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紫苏叶具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功效,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呕恶、妊娠呕吐、鱼蟹中毒.<中国药典>2000年版收载的紫苏叶为唇形科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Britt.的干燥叶(或带嫩枝)[1].  相似文献   
4.
对江门市辖区150个药材经营、使用单位的部分使用混乱药材进行检验、分析,为加强药材质量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搜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证经验,总结出紫苏叶具有以下量效特点:临床汤剂用量多为1.24~27.6 g。结合病种、证型、症状选择其最佳剂量,如发挥其解表散寒功效时,治疗咳嗽、感冒等表证,为1.24~15 g;行气宽中,治疗喘证、肺痨、嗳气等,为5~27.6 g;和胃功效,治疗呕吐、慢性胃炎、胃脘胀痛等,为6~15 g。为发挥其最佳功效,常根据病种、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解表散寒常配伍枳壳、荆芥、桔梗等;行气宽中常配伍陈皮、杏仁、枳实等;和胃常配伍半夏、生姜、厚朴等。  相似文献   
6.
常用中药紫苏叶紫苏叶油的基原植物应为PA型紫苏。课题组对全国紫苏资源全面调查后发现,PA型紫苏资源十分紧缺。而PA型栽培紫苏都属株型矮小、叶片轻薄的回回苏变种,单株叶片产量较低。该研究以2份药用PA型紫苏为材料,在5个种植密度(D1,2 500株/亩;D2,5 500株/亩;D3,8 500株/亩;D4,11 500株/亩;D5,14 500株/亩,1亩≈667 m^2)下种植。选取叶型、株型、产量、挥发油含量和挥发油成分构成等17个性状记录和研究。结果表明,随密度增加,叶型、株型变窄、变小,落叶增加,单株叶产量降低,而叶亩产量增加,且达到D4后基本稳定。叶挥发油提取率在种植密度D2~D5较D1高约0.1%,各个密度下紫苏醛相对含量无显著差异。各个密度下紫苏醛相对含量无显著差异。2份PA种质的耐密植特性有较大差异,与其株型的特征有关,尤其收敛型株型更能适应密植环境。为达到高叶亩产量,推荐以D4(株行距15 cm×40 cm)密度下种植;而综合叶产量、叶型、株型,推荐以D2(株行距30 cm×40 cm)密度下种植。落叶节数、二级分枝数,株型可作为PA型紫苏种质耐密性评价的特征,收敛株型可作为紫苏种质高产育种的评价指标。该研究为PA型紫苏适宜种植的密度提供参考,并为进一步研究不同紫苏的耐密植特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基于紫苏叶有效基准特征图谱的质量表征模式、方法与质量评价应用,以精准、有效地评价紫苏叶饮片质量。方法以确定具有调节血脂活性的紫苏叶饮片作为饮片基准,以有效特征指标性成分作为质量表征基准点,采用HPLC-PDA法建立有效基准特征图谱,并以有效基准特征图谱的质量表征信息作为评价紫苏叶饮片质量的标尺,同时对其准确性进行佐证。结果以野黄芩苷为基准点(保留时间:30.342 min;饮片含量:0.573 4%;检测溶液浓度:0.057 34 g/L),表征紫苏叶有效饮片基准(S1)特征图谱质量信息:14个特征峰保留时间、峰面积、相对保留时间、相对峰面积,6个特征指标性成分(咖啡酸、木犀草素-7-氧-二葡萄糖醛酸苷、芹菜素-7-氧-二葡萄糖醛酸苷、野黄芩苷、迷迭香酸、齐墩果酸)含量、相对含量及含量换算系数,其涵盖了酚酸类、黄酮类及三萜类药学架构主要化学类型。同时以野黄芩苷对照品模拟基准点(保留时间:29.759 min;检测溶液浓度:0.057 3 g/L)表征质量信息,二者相吻合佐证了检测方法可行性及检测结果的准确性。14批待评价紫苏叶饮片色谱图中均含有此14个特征峰,6个特征指标性成分换算含量与实测含量相吻合;以有效基准质量表征信息为标尺评价14批紫苏叶饮片质量,综合得出编号S8、S7、S12、S9、S13饮片优良度居前。结论建立的基于紫苏叶有效基准特征图谱的质量表征模式、方法,可简易、准确、整体地表征紫苏叶饮片质量;构建的紫苏叶质量评价模式可有效、精准地评价紫苏叶饮片质量。  相似文献   
8.
妊娠呕吐方     
《家庭医药》2008,(1):I0051
验方苏叶生姜茶方药:紫苏叶5克,姜汁适量。用法:将紫苏叶水煎取汁,再加生姜汁数滴。代茶饮,不拘时饮服。功效:散寒,理气。主治:妊娠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9.
谢桂权 《新中医》2006,38(3):21-21
益气涩精祛风汤组成:黄芪15~30g,白术、芡实、沙苑子、紫苏叶、乌梢蛇各15g,防风6g,蝉蜕10-15g,石韦20g。上药加清水浸泡过药面,煮沸后以文火煎20分钟,复煎,混合药液,分早晚2次服,每天1剂。  相似文献   
10.
感冒食疗法     
紫苏叶煮生姜汤生姜15克,紫苏叶10克,放入砂锅或搪瓷杯,加水500毫升煮沸,再加入红糖20克,趁热服,每日二次,有散寒解表的功效。此方对风寒感冒、恶心呕吐、胃痛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