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35篇
  免费   1170篇
  国内免费   1222篇
耳鼻咽喉   39篇
儿科学   305篇
妇产科学   131篇
基础医学   1217篇
口腔科学   143篇
临床医学   2430篇
内科学   1603篇
皮肤病学   59篇
神经病学   160篇
特种医学   494篇
外国民族医学   60篇
外科学   1512篇
综合类   6075篇
预防医学   1350篇
眼科学   31篇
药学   2025篇
  15篇
中国医学   2261篇
肿瘤学   1917篇
  2024年   154篇
  2023年   482篇
  2022年   413篇
  2021年   512篇
  2020年   437篇
  2019年   477篇
  2018年   271篇
  2017年   401篇
  2016年   383篇
  2015年   479篇
  2014年   809篇
  2013年   840篇
  2012年   1084篇
  2011年   1094篇
  2010年   1067篇
  2009年   1119篇
  2008年   1421篇
  2007年   1234篇
  2006年   1130篇
  2005年   1246篇
  2004年   1104篇
  2003年   952篇
  2002年   686篇
  2001年   663篇
  2000年   541篇
  1999年   433篇
  1998年   386篇
  1997年   398篇
  1996年   297篇
  1995年   301篇
  1994年   207篇
  1993年   138篇
  1992年   130篇
  1991年   147篇
  1990年   138篇
  1989年   123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营养素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衰弱患者中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住院46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年龄≥70岁,NYHA心功能分级在Ⅱ—Ⅲ级),收集相关资料包括一般情况、慢性疾病、用药史及衰弱评分量表。采集相关血标本测定微营养素浓度。以门诊参加体检的无心力衰竭病史或症状的老年人为健康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无论是心力衰竭或心力衰竭合并衰弱组的血清镁、血清钙、血清铁、维生素B12以及25-羟维生素D[25-(OH) D]的浓度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 0. 05)。其中心力衰竭合并衰弱组的25-(OH) D的浓度明显低于心力衰竭组(P 0. 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5-(OH) D(降低)是心力衰竭合并衰弱的危险影响因素(P 0. 05)。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易发生部分微营养素的不足或缺乏,其中维生素D水平的低下与衰弱的发生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氨溴特罗片辅助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探讨其对机体免疫功能、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西北大学附属神木医院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15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9例.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及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氨溴特罗片治疗.观察两组总有效率,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CD3+、CD4+、CD8+水平)、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7、单核细胞趋化蛋白-4(MCP-4)、巨噬细胞衍生趋化因子(MDC)]水平,以及核因子-κB(NF-κB)、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水平变化情况,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07%(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NF-κB、sTREM-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NF-κB、sTREM-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L-17、MCP-4、MD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IL-17、MCP-4、MD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CD3+、CD4+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CD8+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CD3+、CD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氨溴特罗片辅助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确切,可降低患儿NF-κB、sTREM-1水平,能通过减轻炎性反应、提高免疫功能而发挥作用,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survivin基因沉默对人头颈鳞癌细胞PCI-37B调亡的影响。方法将survivin-SiRNA转入人头颈鳞癌细胞PCI-37B,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CI-37B细胞凋亡。结果 survivin基因沉默能够使人头颈鳞癌细胞的凋亡率显著增高(<0.01),抑制survivin基因能够干扰细胞周期,使细胞在S期比例显著下降(<0.05)。结论survivin基因沉默能够诱导人头颈鳞癌PCI-37B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肺炎患儿血清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 TREM-1)、可溶性CD163(sCD163)、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脂蛋白a(LP(a))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肺炎患儿120例(病例组)、选取同期健康小儿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的血清s TREM-1、sCD163、SP-A、LP(a)水平,并根据患儿病情、感染病原体情况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病例组患儿的血清s TREM-1、sCD163、SP-A、LP(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重症组肺炎患儿的血清s TREM-1、sCD163、SP-A、LP(a)水平均显著普通组肺炎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细菌感染组肺炎患儿的血清s TREM-1、sCD163、LP(a)水平均显著非细菌感染组肺炎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细菌感染组肺炎患儿血清SP-A水平与非细菌感染组患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肺炎患儿的血清s TREM-1、sCD163、SP-A、LP(a)水平与CPIS评分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 05)。结论 在不同病情的肺炎患儿中血清s TREM-1、sCD163、SP-A、LP(a)水平具有差异性,血清s TREM-1、sCD163、LP(a)在不同病原体感染的患儿中水平具有差异,联合检测上述指标对于临床诊断及指导治疗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6.
<正>番茄红素抗氧化效果远超VE、VC番茄红素是番茄中提取的最珍贵的营养素。美国哈佛公共卫生学院对48000名男性所吃46种以上水果和蔬菜进行4年的跟踪研究发现,每周至少吃10份西红柿食品,如西红柿、西红柿酱和比萨酱,发生前列腺癌的机会减少34%。与体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尼洛替尼联合重组人干扰素(IFNα-2b)治疗进展期慢性髓系白血病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进展期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伊马替尼和IFNα-2b治疗,研究组予以尼洛替尼联合IFNα-2b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乳酸脱氢酶、α-羟基丁酸脱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乳酸脱氢酶、α-羟基丁酸脱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伊马替尼联合IFNα-2b治疗相比,尼洛替尼联合IFNα-2b治疗进展期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效果更显著,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血清乳酸脱氢酶、α-羟基丁酸脱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水平,且安全性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和厚朴酚(HNK)对人结肠癌细胞及Wnt信号通路的影响和调控作用。方法采用结晶紫染色法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检测HNK对人结肠癌LoVo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利用流式细胞仪和Caspase-3蛋白表达观察HNK对人结肠癌LoVo细胞凋亡的影响;利用荧光素酶报告质粒检测HNK对Wnt信号通路中β-catenin/Tcf4转录活性的影响;蛋白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结果 HNK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细胞增殖(P0.05),并诱导细胞凋亡。荧光素酶报告质粒检测结果显示,HNK在10.0μmol/L时就能明显降低LoVo细胞中β-catenin/Tcf4转录活性(P0.05)。结论 HNK能抑制人结肠癌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该作用可能与HNK抑制Wnt信号通路的转导有关。  相似文献   
9.
阳洁  陈宏 《现代肿瘤医学》2020,(7):1209-1213
WT1基因位于人类染色体11p13,在80%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中高表达,是AML预后不良的分子标志,可作为AML预后评估和微小残留病变(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监测的有效指标。由于WT1在AML中均有异常高表达,故认为是一种AML抗原,可作为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新靶点。一些小规模的临床试验证实以WT1为靶点的免疫治疗是有效的、安全的,这些免疫治疗可作为那些有高危复发风险及初始标准化疗失败的AML患者的辅助治疗。本文就近几年WT1与AML的预后及有关以WT1为靶点的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例1女性,46岁。因发热1个月在内科住院治疗,超声检查发现双侧肾上腺区实质性占位病变,于2003年2月转入我科。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腹部未查及包块。胸部X线片示纵隔区未见异常;CT显示双侧肾上腺区分别可见直径8·0 cm×6·0 cm,7·0 cm×6·5 cm球形实性占位病变,界限清晰,密度不均匀。以腹膜后肿物于2003年2月9日行探查手术。术中见肿物位于肾上腺区,挤压并与肾上腺紧密粘连。腹膜后无肿大淋巴结。切除肿物,术中双侧肾上腺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术后出现肾上腺功能低下表现。术后病理检查:非霍奇金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组化: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