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07篇
  免费   202篇
  国内免费   123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11篇
内科学   28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7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745篇
预防医学   146篇
眼科学   482篇
药学   1570篇
  7篇
中国医学   565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166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193篇
  2011年   199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162篇
  2008年   174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62篇
  2005年   156篇
  2004年   154篇
  2003年   157篇
  2002年   148篇
  2001年   153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106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不同季铵化程度(DQ)的N-三甲基壳聚糖(TMC)促进阿昔洛韦(ACV)滴眼液眼部滞留性进行考察。方法将浓度为0.5%,DQ分别为20%、40%及60%的TMC(TMC20,TMC40,TMC60)加入ACV滴眼液中;以同浓度壳聚糖(CS)ACV滴眼液为阳性对照,以普通ACV滴眼液为阴性对照,选用家兔为实验动物,采用悬挂泡技术和束缚泡技术进行离体眼球表面接触角及解吸附动力学进行研究,同时在各种ACV滴眼液中分别加入0.05%的荧光素钠为示踪剂,在体研究各种ACV滴眼液在家兔眼部的滞留性。结果与普通ACV滴眼液相比,含CS及TMC的滴眼液在角膜表面的接触角明显降低,解吸时间及在体滞留时间明显延长(P<0.05);与同浓度的CS ACV阳性对照相比,TMC20促进滞留作用较弱,而TMC40作用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TMC60的作用明显较强(P<0.05)结论 TMC可显著增加ACV的眼部滞留性,且与其DQ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5%碘酊灼烧联合氟康唑滴眼液对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30例,对患者进行5%碘酊灼烧联合氟康唑滴眼液进行治疗,并选取同期在我院仅进行了单纯的碘酊清创灼烧治疗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30例作对照,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效果。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中,有21例(70.0%)治愈,7例(23.3%)有效,2例(6.7%)无效,总有效率为93.3%(28/30);对照组30例患者中,12例(40.0%)治愈,10例(33.3%)有效,8例(26.7%)无效,总有效率为73.3%(22/30)。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5)。结论使用5%碘酊灼烧联合氟康唑滴眼液对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缩短患者康复时间,提高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评价0.1%爱丽滴眼液治疗各种角膜上皮缺损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观察角膜上皮缺损病例60只限,随机分成爱丽滴眼液组28只眼,生理盐水组32只眼。均滴眼4次/天,定期观察角膜缺损修复、角膜染色等指标,以2周为疗效判断时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爱丽滴眼液对角膜上皮缺损的痊愈有显著促进作用(P<0.01)。爱丽滴眼液组治疗角膜上皮缺损的痊愈率为78.57%,总有效率为92.88%,较生理盐水组(9.38%和25.0%)高(P<0.01)。观察过程中未出现明显的局部刺激性及不良反应。结论爱丽滴眼液治疗角膜上皮缺损安全有效,能促进角膜上皮的愈合。  相似文献   
5.
一、资料和方法 本组病例共56例(112只眼),男性16例,女性32例,年龄25岁-70岁。伴类风湿关节炎100例,角膜移植术后2例,白血病化疗患者1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眼部干涩、红痒、刺痛或视疲劳等症状。Sehirmer试验Ⅰ(3次以上)<5mm、BUT<10′,角膜染色阳性。随机分成二组,治疗组泪点栓植入后滴人工泪液(0.1%爱丽滴眼液)治疗,对照组单纯用人工泪液治疗。  相似文献   
6.
临床上,由于抗生素药物的广泛应用,传染病的比例逐渐下降,感染控制方面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但是,抗生素药物的大量应用,加上激素类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出现了大量耐药菌株,同时某些以前不致病的正常菌群细菌也有了一定的致病性,病人在住院期间或住院后一段时间内发生感染的报道日益增多,在一组11,295例病人的调查报告中,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为8.4%.为研究眼科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我们对六种常用滴眼液从开启使用前直至使用完这段时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熊胆冻干粉针(BBLPI)对麻醉犬脑血管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家犬一侧颈外动脉及椎动脉的方法,以电磁流量计测量颈外动脉及椎动脉流量,用多道生理记录仪观察药物对血压、心率、脑出流量和脑血管阻力的影响。结果熊胆冻干粉针各剂量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结论熊胆冻干粉针能够改善脑血液循环,作用强度随药物剂量增加而加强。  相似文献   
8.
复方熊胆眼药水对大鼠的慢性毒性邓旭明梁焕春阎继业阮承迈韩红伟张金子(解放军农牧大学药学教研室,长春130062)用Wistar大鼠,体重150-180g,♀♂各半,随机分为高剂量,中剂量,低剂量和空白对照4个组,分别给予复方熊胆眼药水0.1,1.0,...  相似文献   
9.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双氯芬酸钠滴眼液的含量,方法简便,准确,能将药与杂质峰完全分离。应用化学动力学原理以恒温加试验预测双氯芬酸钠滴眼液稳定性及有效期,室温下有效期t^25℃0.9约为2.57年,与留样观察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0.
环丙沙星滴眼剂在家兔眼内组织分布及其药物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PFX)滴眼液点入兔眼后,用HPLC法测定眼内各组织中药物浓度。结果在角膜、房水、虹膜-睫状体、晶体、玻璃体内峰浓度值分别为19.43μg/g,1.58μg/ml,16.68μg/g,1.42μg/g和0.96μg/ml;其半衰期分别为0.76,0.69,0.92,0.61和1.40h。结果表明CPFX能在眼内达到较高的抗菌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