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534篇
  免费   1836篇
  国内免费   967篇
耳鼻咽喉   236篇
儿科学   1024篇
妇产科学   1255篇
基础医学   2738篇
口腔科学   287篇
临床医学   8393篇
内科学   3851篇
皮肤病学   605篇
神经病学   800篇
特种医学   1505篇
外国民族医学   95篇
外科学   1928篇
综合类   15719篇
预防医学   5983篇
眼科学   444篇
药学   6347篇
  65篇
中国医学   6152篇
肿瘤学   910篇
  2024年   209篇
  2023年   895篇
  2022年   810篇
  2021年   1078篇
  2020年   963篇
  2019年   885篇
  2018年   484篇
  2017年   862篇
  2016年   1017篇
  2015年   1197篇
  2014年   2301篇
  2013年   2301篇
  2012年   2980篇
  2011年   3350篇
  2010年   2948篇
  2009年   3068篇
  2008年   4426篇
  2007年   3781篇
  2006年   3577篇
  2005年   3697篇
  2004年   2539篇
  2003年   2264篇
  2002年   1837篇
  2001年   1627篇
  2000年   1299篇
  1999年   1142篇
  1998年   1033篇
  1997年   1037篇
  1996年   890篇
  1995年   884篇
  1994年   738篇
  1993年   476篇
  1992年   384篇
  1991年   335篇
  1990年   318篇
  1989年   331篇
  1988年   107篇
  1987年   89篇
  1986年   59篇
  1985年   56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究面肌痉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MVD)中异常肌反应(AMR)的变化特点与术后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MVD术中采用AMR全程定量化监测患者的AMR变化特点,减压操作前AMR阈值较基础阈值升高≥1倍为A1组、1倍为A2组,手术结束时AMR完全消失为B1组、未消失为B2组,B2组中AMR阈值较基础阈值升高≥1倍为B2a组、1倍为B2b组,对各组的术后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1组21例中,19例立即治愈,1例延迟治愈,1例未愈; A2组52例中,35例立即治愈,9例延迟治愈,8例未愈。A1组较A2组疗效好(P=0. 046)。B1组50例中,42例立即治愈,5例延迟治愈,3例未愈; B2组23例中,12例立即治愈,5例延迟治愈,6例未愈。B1组较B2组疗效好(P=0. 003)。B2 a组的治愈比例较B2 b组高(分别为14/16、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45)。结论 AMR在术中的变化特点对术者有重要参考意义,AMR在减压前升高、在手术结束时完全消失、未消失但升高较基础阈值≥1倍者术后疗效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继发性附件扭转的CT特征及其诊断效能,构建继发性附件扭转的评分系统。资料与方法收集经手术证实的伴有附件肿物的继发性附件扭转患者37例,以及伴有腹痛、附件肿物的对照组患者34例,分析继发性附件扭转的CT特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其诊断效能,构建继发性附件扭转的综合评分系统(AT-CI)。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继发性附件扭转以下CT特征发生率较高,包括肿物壁偏心性增厚(X^2=4.41,P<0.05)、附件出血(X^2=12.68,P<0.001)、肿物-子宫之间团块状结构(X^2=13.62,P<0.001)、旋涡征(X^2=10.71,P<0.05)、附件周围脂肪模糊/腹水(X^2=5.82,P<0.05)。其中肿物-子宫之间团块状结构敏感度及诊断价值最高,为81.1%(ROC曲线下面积0.71),旋涡征特异度最高,为91.2%。ATCI诊断效能优于任意单一CT特征(ROC曲线下面积0.83),评分0~2分继发性附件扭转可能性小,3~4分怀疑继发性附件扭转,评分>4分,则高度怀疑继发性附件扭转且特异度为100%。结论继发性附件扭转具有典型的CT特征,包括肿物壁偏心性增厚、附件出血、肿物-子宫之间团块状结构、旋涡征、肿物周围脂肪模糊/腹水。AT-CI是综合了继发性附件扭转全部CT特征的实用评分系统,提高了继发性附件扭转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5.
目的研究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无创DNA检测在诊断高危产妇胎儿染色体异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该院接受胎儿染色体异常筛查的2 048例高危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参与研究的产妇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无创DNA检测;将羊水穿刺检测结果或是分娩结局(新生儿娩出后儿科医生检查结果)视作诊断胎儿染色体异常的"金标准",对比彩色多普勒超声、无创DNA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超声检测高危产妇胎儿染色体异常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是22.9%、98.5%,无创DNA检测高危产妇胎儿染色体异常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是41.0%、99.0%,联合检测高危产妇胎儿染色体异常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是76.7%、99.7%;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94.7%、98.6%、98.4%)均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71.3%、88.4%、87.6%)、无创DNA单独检测(79.8%、94.5%、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无创DNA检测在诊断高危产妇胎儿染色体异常中应用价值高,能有效降低误诊、漏诊风险,提高高危产妇胎儿染色体异常筛查准确度,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在绝经过渡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7月天津市宁河区医院收治的绝经过渡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8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大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性、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激素(FSH)水平、子宫内膜厚度、孕酮(P)、催乳素(PRL)、睾酮(T)水平、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性高于对照组患者,E2、FSH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LH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小于对照组患者,P、PRL、T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安全性高于对照组患者(P<0. 05)。结论绝经过渡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予小剂量米非司酮的治疗有效性、安全性更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某社区第二类疫苗接种及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情况。方法通过查询疫苗出入库系统和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对2019年该社区第二类疫苗使用及AEFI报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19年,该社区接种门诊共接种第二类疫苗21种7449剂,接种数最多的是13价肺炎疫苗(784剂)。接种数居前6位的依次为13价肺炎疫苗、ACYW135群流脑多糖疫苗、轮状病毒疫苗、百白破-IPV-HIB五联疫苗、手足口EV71疫苗、九价人乳头瘤疫苗。累计报告AEFI病例94例,发生率为1.26%;一般反应占96.81%,异常反应占3.19%。报告AEFI疫苗共12种,报告发生率居前6位的分别为13价肺炎疫苗、百白破-IPV-HIB五联疫苗、百白破-IPV-HIB四联疫苗、手足口EV71疫苗、九价HPV疫苗、AC结合流脑疫苗。结论第二类疫苗品种接种量均有所增加,AEFI报告发生率有所波动,需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8.
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是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 可以改善受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生存率, 但术后感染依然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人类细小病毒B19(human parvovirus B19, B19V)是一种对骨髓前体红系祖细胞有着特殊嗜性的单链DNA病毒。正常人群感染后会清除, 但肾移植受者术后低免疫状态会增加B19V的感染风险, 出现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ure red cell aplastic anemia, PRCA)的概率大大增加。本文旨在就B19V的生物学特性、流行病学、传播途径、实验室检查、发病机制以及治疗和预防等方面做深入总结, 为肾移植术后B19V所致PRCA的进一步早期识别、预防和规范化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RI与HSG造影检查对先天性子宫发育异常的检出率。方法 58名经HSG检查和63名经MRI诊断子宫发育异常的病例,分析其HSG和MRI表现及误诊的情况。结果 HSG的误诊率为17.24%,其中对诊断单角子宫,双角子宫以及纵隔子宫的误诊率较高,而MRI检查通过3D扫描能定性定量地诊断先天性子宫发育异常,诊断准确率为95.24%。结论 HSG检查可直观地判断一些常见的子宫发育异常,但对于准确分型与定性不如MRI检查;而MRI检查对诊断幼稚子宫等宫腔较小且内膜较薄的患者不及HSG直观。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小儿预防接种过程中出现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探讨有效的应对措施,以减少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选取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患儿61例,对患儿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规范处置58例,规范处置率95.08%。一般反应(全身反应13例,局部反应43例)56例,发生率为91.80%,住院率21.43%,治愈率100.00%;异常反应2例,发生率为3.28%,住院率100.00%,治愈率100.00%;偶合症3例,发生率为4.92%,住院率100.00%,治愈率100.00%;疫苗质量事故、接种事故和心因性反应均为0例。在接种时间安排上AEFI发生率50.82%。结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以一般反应为主,尽早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可有效控制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